演员的情感激发与情感控制关系辨析

2023-09-19 10:15门庆宝
戏剧之家 2023年10期
关键词:戏剧状态情感

门庆宝,牛 正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一、演员的情感激发

(一)演员情感激发的重要性

戏剧作为一种人文艺术,除了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观赏性以外,与其他艺术最大的不同是观众的直观情绪感受。画家通过画作传递情感、音乐家通过曲子传递情感、戏剧则通过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来传递情感。演员作为创作主体,真实地感受角色的情感情绪后直接地传递给观众。

所谓感染力是演员的表演激发了观众的情感从而达到一种情绪的共振,而若想做到这一点,演员必须先激发自己的情感,融入角色中。只有演员的情感真正得到激发,才能使演员的表演更富有感染力,反之,则会呈现出一种流于表面的做作,这就使表演失去了它独有的魅力。

(二)演员如何更好地激发情感

“情感是无法固定下来的,它犹如流水,一来就去,所以我们不得不探索比较可靠的手法来激发它,把它确定下来”。①演员要想更好地激发情感必须先从内部着手,首先要具备超强的信念感。“真实是不能和信念分离的,信念也不能和真实分离,他们彼此不能单独存在,而没有他们两者也就不会有体验、不会有创作。”②可见信念感对于演员创作的重要性。从打开剧本开始,就要走进角色的人生,从排练到演出,要让信念感贯穿始终。保有超强的信念感是演员顺利激发情感的必要条件。规定情境和人物设定是对于激发情感中信念感的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所信”。只有相信规定情境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以及人物设定中的性格特征、年龄、外貌、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演员才能更好地将自己带入角色从而去感受角色的喜与悲、笑与泪、嗔与怒、爱与恨。其次,戏剧本身是一种“假使”,而这种“假使”却要让演员真实地去表现,这就需要演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角色的“心象”,而“心象”是一个角色“形象”的前提,无论是从社会还是戏剧的角度来讲,都是先有人后有情,情感是人类的附属产物,人类是情感的传达载体,可见想象力也是演员在创作人物和激发情感时必不可少的条件。搜集生活中的原始情感素材也是演员激发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体验还是表现或者近些年来逐渐引入国内的美国“方法派”都把演员自身的“情绪记忆”作为重要的创作手段。不断地在解读“自我”和观察生活中存储形形色色的人,有意识地去学习、整理和思考,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同时要大量地阅读各类书籍,尤其是经典的戏剧作品,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去体会更多的、更丰富的、不同社会等级、不同国度、不同时代背景中的人类的情感。当然,要想更好地激发情感、准确地拿捏住角色也取决于自身的人生观念及生命状态。是否拥有良好的人生观念和生命状态是看我们“能否面对自己的真实,不虚伪,不矫饰,坦坦荡荡打开身心去汲取,感受、拥抱客观现实并与之碰撞,从中受到激发、感染并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最后还是要借助于自己情感的力度深度体现出来。”③当一个拥有超强信念感、丰富的想象力、乐于观察生活和学习并能以开放、坦荡的心灵去拥抱生活的演员在面临需要迅速激发情感的状况时,自然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演员要想更好地激发情感自然少不了外部的刺激,然而外部的刺激大部分来源于对手,如果对手能给出正确、饱满的情感,演员自身接收到来自对手的情感激发与刺激,会大大提升自身情感表达的状态,进而反作用于对手,在相互积极的影响下进入情感表达的良性循环。外部的刺激包括演出时的服化道,很多有经验的演员在经过大量的舞台剧、影视剧表演后,一致认为,服化道的辅助更有利于演员的情感激发,可见,若想更好地激发情感,服化道的辅助也是不容忽视的。除了对手和服化道,肢体和语言方面的技巧也可以辅助情感的激发。戏剧是服务于观众的,所以,外部的刺激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观众,优秀的演员在每场演出结束后都会根据观众的状态调整自身的表演状态,同时,观众的现场反馈也会带给演员新鲜的刺激,激发演员呈现出更好的状态去诠释角色、表达情感。在服化道、台词、形体的辅助下与对手进行良性的情感刺激和交流,再去接收现场观众的反馈,演员的情感就会更好地得到激发。

二、演员的情感控制

(一)何为演员的情感控制

情感控制是指演员在得到内外部刺激,情感得到有效激发后,根据规定情境、人物设定、故事情节,合理运用,强化或弱化自己被激发的情感。

戏剧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但又高于生活,所以演员在生活中搜集到的一些情感素材并不能原汁原味地搬到舞台上,艺术是一种美、戏剧艺术也不例外,情感的控制是为了达到艺术美的最终呈现效果,而没有控制的呈现往往变成了自然主义的表达,因此失去了美的创造。演员在整场演出中,情绪的起伏是受故事情节的走向所影响的,某些特定的情节会要求演员在大悲大喜的情绪状态中自然地切换,如果演员在这一过程中控制不好自己的情感,就会显现出生硬、不尽如人意的表演状态甚至无法顺利完成演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演员犹如开车的司机,要善于驾驭自己的行为、情感和激情。永远不要把自己的激情消耗到极限,不能让激情掌握演员,而要让演员掌握激情。”④可见,演员必须具有主观控制情绪情感的能力。

(二)演员如何更好地控制情感

演员在创作时是过着双重生活的,托马佐·萨尔维尼曾经这样说道:“当我表演的时候,我过着双重生活,我一面哭和笑,同时又在分析自己的笑声和眼泪,好让它们能够更强烈地影响我想要触动的人们的心。”⑤所以演员要想更好地控制情感,要从自我心理出发,在创作过程中,演员的“第一自我”要时刻监视着“第二自我”,监视自己的情感是否足够、是否过度、是否偏离角色。在“第一自我”的监视下,演员要意识到情感的边界线,如若超过或低于边界线,就要适当强化或弱化。

除了从自我心理出发控制情感,还可以从外部技巧入手去控制情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一个演员能够保证,我今天能感受到的东西,明天同样能感受到。但是,我们可以巩固在规定情境下已经做过的形体动作。”⑥笔者在饰演《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中佟丽一角时,认真分析角色情感。作为社会底层的挖煤女工,一位面临失业的单亲母亲,经历了一系列复杂事件后,她的内心极度崩溃,急于找到发泄出口时,她选择跑到曾经劳作的山上疯狂地挖煤,从背起背篓到奔跑、到爬山、到挖煤,这一系列的动作做完后,演员的情感被强化了,饱满的张力使接下来的台词表达准确精到。控制好情感的表达,自然能水到渠成地完成情感恰到好处的释放。可见,合乎逻辑的形体动作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控制情感。除了形体这一外部技巧外,台词气息的处理也能有效地控制情感,当人的情感处于低沉的状态时,我们自然会选择放慢呼吸、台词也是压抑的;当人的情感处于激动的状态时,我们的气息也会随着激动的情绪急吸急呼,说台词的节奏也会加快,当人表达惊讶或震惊的情绪情感时,也能用倒吸气的方式处理。我们要利用好气息的作用和尺度,当然,每位演员处理气息的方式都是有所不同的,在我们感受到情感超出或低于边界线时,可以通过气息的不同表达方式来做紧急的情感调控,进而拿捏好情感表达的分寸。

要想更好地控制情感,单方面地注重自我控制或外部形体或台词气息的技巧应用都是不够的,要做到内外部有机结合,在“第一自我”的监控下建立准确的情感边界,再加上形体和台词气息的辅助,才能完成精准的表演,做到把情感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三、演员情感激发与情感控制的关系

(一)情感激发是情感控制的前提

情感若不饱满,何谈控制,只有先把情感激发到一种饱满的状态,才能做到把需要的情感留下,不需要的抽离;才能做到把超出边界线的情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所以,情感激发是情感控制的前提。一些刚刚接触表演行业的人或一些经验尚浅的演员,首先要学会的是激发情感而不是控制情感。在刚上大学时,笔者在做解放天性或小品练习时,接触到一些角色,刚刚体验到自我与角色融合时的专注,也会有情感不自觉地流露出来,这时,“第一自我”会马上跑出来审视自己,情感是否表达得太过夸张,审视的一瞬间,情感消失了,再想重新找回,发现做不到了。就这一现象,笔者的表演老师给出的指导是,不断尝试激发自己的情感,不要控制,要体验自己与角色完全融合的那一瞬间,如若刚刚激发出一点点情感就马上控制起来,那下一次面对同样角色、同样情感表达时,再想激发情感会变得很困难。

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情感后就到了控制环节,表演艺术家与匠艺的演员表演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情感的控制,因为优秀的演员在技术技巧上、情感激发上都有了一定的成熟方法,表演艺术家能非常准确地在激发情感后控制好强弱,匠艺的演员或是只懂得一味地爆发情感,或是无底线地释放,结果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却始终感动不了观众。总而言之,激发在先,控制在后,演员要掌握好情感激发和情感控制的先后顺序,才能达到更深层次的表演创作的高度。

(二)情感控制是情感激发的定位

情感控制能够理性地制约感性的情感激发,“理”时刻监督、定位着“情”,才能呈现出最优质的表演状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我们看到你是怎样越来越努力抑制自己,但终于爆发出来,失去了自我的控制。这就叫做渐强,从弱到强。情感逐渐上升,从平静升到狂热。这正是你必须记住的。尽你的一切力量控制自己——越长越好。让那逐渐上升的过程持久些,最后的那一击应该短促。这是很好的!否则,最后的一击就会失去力量。”⑦可见,好的表演就好在控制的这一过程中,控制、隐藏、再渗透,情感就在隐藏与渗透之中精准地定位了尺度、牵动着观众的心。但不得不说,有一部分演出经验比较浅薄的演员,刚刚参透了情感控制的重要性,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尝试用控制来定位自己激发出来的情感,会导致控制过头。笔者在毕业大戏《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的演出中,第一场情感激发得很饱满,没有适当的控制,角色本身的设定就是比较凄惨的状态,面对这种大悲的情感,如果太过饱满不加以控制,就会出现一种类似“卖惨”的匠艺式表演。在第二场时,笔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头至尾,都在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以免出现“卖惨”的状态,但因为过于心急,在没有完全掌握控制的方法和要领的前提下,大篇幅地控制情感的激发,导致整场戏的情感没有达到一种最佳状态,“第一自我”反复跳出,在跳进、跳出这一状态下,自然就做不到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整场戏出现了恶性循环。可见,我们要想掌握控制情感的诀窍,还需要反复揣摩、多多尝试。

四、结语

任何一个没有情感的人物都称不上是成功的形象塑造,戏剧是情感的艺术,所以我们要真诚地去感受戏剧,热情地去体验角色。我们要做到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情感激发与情感控制要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广大演员要通过各种实践不断摸索最适合自己的情感控制和情感激发的方法,再加上表演技巧等外部条件的加持,才能创造出真实且富有美感的人物形象。

作为一名演员,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认真积累与实践,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理论,结合实践,不断创新、承前启后。

注释:

①②⑤⑥⑦弗烈齐阿诺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③高惠彬.表演状态文化气质与形象塑造[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4,(03):67-71+144.

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M].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戏剧状态情感
有趣的戏剧课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情感
状态联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