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桃花扇·沉江》老马夫人物分析

2023-09-19 14:16李路
剧影月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史可法孔尚任马夫

■李路

扬剧起源于17 世纪末的康熙年间,距今已300 年矣,由扬州花鼓戏、酬神香火戏和扬州清曲融合,而在民国时期形成维扬戏,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扬剧”。扬州的花鼓戏原本是一旦(包头)一丑(小面)的对子戏,后来发展成为三旦四丑(即“三包四面”)的大场面,丑角戏份多,角色重。扬剧形成后,丑角亦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存在。

《桃花扇·沉江》这折戏,孔尚任构思在扬州,写的是扬州事,用扬剧来演这出千古兴亡之事,实在是相得益彰。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为昆曲创作的,江苏省昆剧院成功上演了《1699 桃花扇》、传承版《桃花扇》和折子戏《桃花扇》。为了讲好扬州故事,发掘扬州的英雄文化,扬州市扬剧团决定将昆曲《桃花扇》折子戏改编为扬剧。故事讲述康熙二十四年,孔尚任应旨进京任职国子监博士,第二年夏季,康熙派孔尚任去淮扬,疏浚黄河海口。他在淮扬地区任职的四年,与大量明朝遗老接触交往,特别是冒襄等仍在世的复社公子,让他对南明士人的政治思想,对明朝灭亡的悲凉兴亡之感有着深深的认同感。这一段经历,对孔尚任创作《桃花扇》十分重要。孔尚任频繁地与明朝遗老进行诗文唱和,这些诗文为他构建南明集体记忆提供了框架骨肉。可以说正是淮扬治海的这段经历促使孔尚任写出了千古绝唱的《桃花扇》传奇。史可法是大明最后一个忠臣。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年),清军分兵亳州、徐州两路,向南推进,势如破竹,直抵扬州。此时淮河以北已全部被清军占领,扬州作为明朝最富庶江南地区的重镇,死守扬州意义重大。165 年4 月19 日,明将许定国引多铎师至扬州,扬州被清水陆各军多重包围。守城之将史可法统率军民,坚守孤城,同时,向南明皇帝求援,弘光不应,扬州危急。孔尚任《桃花扇》剧本中,第三十五出《誓师》和第三十八出《沉江》写的就是史可法与扬州城誓死共存亡的壮烈故事。

扬剧《桃花扇·沉江》的剧本是编剧根据孔尚任的桃花扇第三十五出《誓师》和第三十八出《沉江》改编的。原著中的《沉江》登场人物是史可法和苏昆生,但是按照戏曲家门来看,史可法是武生或者文武老生,苏昆生也是老生,角色行当重复了。因此,编剧创造性加入了老马夫这个丑角的角色和作为武生的史可法对照。一个是将帅统领,一个是卑微马夫;一个是名臣贵胄,一个是市井人物;一个武艺高强,统领三军;一个雕虫小技,统领一匹马。原本两个命运不会有交集的人物,在清军入关、国仇家恨的时代浪潮面前,交汇在了一起了。用一句话概括孔尚任《桃花扇》全本的思想,那就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离合,有李香君与侯方域的分与和,有复社文人、忠臣孽子与大明王朝的离合,更有史可法这样的忠魂与他挚爱的这片土地的离合。孔尚任的创作技巧非常高超,通过各种对比、衬托来展现复社公子、秦淮名妓、忠诚武将、民间艺人乃至老马夫这样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对大明王朝、对汉民族几千年璀璨文化的沉重的感情。因为他们痛恨的不仅是亡国,更是亡天下。亡国出自西汉戴圣编撰的《礼记·檀弓下》:“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亡天下这一理论最早由著名的明朝遗老思想家提出,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一条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长期是中国古代最高的政治思想之一,代表“礼”。孔尚任作为孔子的第六十四世孙,是儒家思想、诗书礼乐最正统的传承人。面对清朝初年风纪废弛、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他痛心疾首。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和《桃花扇》中人侯方域、冒辟疆、陈贞慧、吴次尾是同时代人,也共同生活在江南,相信“亡天下”这个理论不仅是顾炎武个人主张,也是所有明朝遗老的共同认识。作为儒家思想正统继承人的孔尚任来到淮扬,和以维护明朝“礼义”为己任的冒辟疆等人相识,他们一拍即合,相见恨晚。孔尚任对他们忠君爱国的精神深深敬佩。他们苟活于世间,不是贪生,而是要以一己之力传承汉民族文化。在《桃花扇》里,孔尚任在淮扬遇到的人物悉数登场,总体人物分为四类:忠诚武将、秦淮名妓、复社公子、市井小民。第一类,史可法作为义薄云天的武将代表,死守扬州,为国捐躯;第二类以侯方域为代表的文人公子在明朝风雨飘摇之际,仍然为国献计献策,打击阉党,试图挽狂澜与不倒;第三类以李香君为代表的秦淮名妓,虽然身份卑微,但是他们比复社公子更懂得忠君爱国的道理,更有民族大义,在弘光帝设筵选美时,上演了著名的“骂筵”,痛斥南明小王朝的昏聩;第四类就是以老马夫为代表的芸芸众生,他们既没有权力也没有地位,但是对大明王朝爱得深沉,默默地以身殉国。李香君比复社公子更立场坚定更忠心,整部戏的立场瞬间提高;连老马夫这样不识字的阶层都有以身殉国的认识,戏剧思想再一次升华。虽然老马夫只是一个台词不多,身份卑微的角色,但是他却代表了大明王朝所有有着朴素爱国思想的劳动人民,是一个精华人物。

在《桃花扇·沉江》这折戏中,史可法穿着白蟒,身着靠旗,一手拿着白色长枪,一手拿着白马鞭。一登场在一连串的武术动作以后,唱了一支《锦缠道》:“望烽烟,杀气重,扬州沸喧;生灵尽席卷,这屠戮皆因我愚忠不转。兵和将,力竭气喘,只落了一堆尸软。”开场就道明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史可法只有三千将士一起守城,没有援军、没有补给,围城的清军正从四面八方聚集。老马夫一直站在史可法后侧,身穿宝蓝色短衣,着红色马甲,手持白色军旗上书一个“史”字,腰间别着一把宝剑。作为丑角演员,平常演的角色年龄范围、身份跨度很大,从儿童到老人,从彩旦到奸臣都要演。老马夫是一个年迈的马夫,因此要演活这个人物,首先要演出他的“老态”。老年人的特征有步态外八字,弓腰、驼背、行动迟缓、走路不稳。在脸谱上,用白色油彩画上了皱纹、往下耷拉的眉毛和法令纹、泪沟,还有鼻子上的白豆腐块,戴灰白长髯口。老马夫一开口:“元帅,看城阙隐隐,南京在望了——”展现了老马夫盼望着援军到来,盼望着战事顺利。演好老马夫还要注意唱腔,老年人声音偏嘶哑,低沉,讲台词时语速较慢。老马夫手持的军旗约有两米五,虽然轻,为了配合史可法的动作,要手持旗帜稳稳当当地跑圆场,对演员平衡的技巧要求很高。为了演好这出戏,需要花很多时间练习拿旗帜跑圆场,还要注意和史可法在舞台角度的配合。这旗帜虽轻,却代表着明朝三百年社稷。如果扬州沦陷,明朝陪都南京将无险可守。这时老赞礼登场了,他告诉史可法三路重兵已被马士英调到江上,史可法深受打击。扬州守城之战十分惨烈,明朝江山社稷都系于史可法一身,故而他不愿以无益之死,舍孤立之君。杀出重围,强行过江,为的就是前往南京保驾。老马夫在一旁配合史可法的动作,他扎着马步,听史可法剖白深受震撼。当史可法听到老赞礼说:“圣上弃宫而去,文官挂印出逃,武将不战四散”时,每说一句话锣鼓猛的一敲,老马夫身躯一震。说道“大势已去——”史可法晕倒在地。老马夫扶史可法慢慢醒来,不由悲从中来。君王已撇下断蓬船,丢下无家犬。除了场上人物,这折戏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动物演员”——史可法的坐骑白龙驹。白龙驹要靠老马夫挥舞马鞭的动作来表现,这也是戏曲表演虚拟之美所在。最后,史可法死意已决,老马夫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听他说:“老人家,你陪着我数十年来,寒来暑往,鞍前马后,也算生死之交。”如今国破家亡,你且逃生去吧。”老马夫道出了那句经典台词:“元帅以身许国,老夫岂能偷生?”老马夫一直劝史可法苟全性命,回忆起元帅在扬州梅花岭誓师的豪言壮语: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老马夫霎时拔出宝剑,自尽了。这是整折戏的高光时刻,运用宝剑自尽的时候动作迅速,让观众观看时有真实感。

猜你喜欢
史可法孔尚任马夫
“抉心呕成”还是“画其轮廓”?
——从《桃花扇》序文看孔尚任创作心境的变化
驼铃马夫
出丑获赞
老宅
孔尚任:我和清朝隔着一曲《桃花扇》
酒祭
史可法以身殉国
“不死将军”史可法
孔尚任《桃花扇》东传朝鲜王朝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