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对学生心理教育的意义
——以短视频《人为什么活着》为例

2023-09-19 14:16王叶婷
剧影月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自豪活动课梦想

■王叶婷

短视频《人为什么活着》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管多大,年幼或年老,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可以去追梦,去完成自己的理想。梦想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考一个好大学、父母健康平安、有一个爱的人、做一名航天员、成为一个外交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梦想,是为了成功,是为了成长。没有梦想,不坚持为梦想而努力的人永远都不是为自己而活,放弃目标,随遇而安的人永远也不会成功。

一、学生心理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它不仅包括积极的情感、情绪,也包括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就要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解决诸如学习困扰、人际交往、青春期问题等心理问题,明白人活着的重大意义。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心理具有成熟与幼稚、独立与依赖、自觉与盲动等诸多矛盾并存的特点,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一方面他们承受着学业、高考竞争的压力,肩负着家长亲朋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生理上的成熟可能会引发各种心理冲突。通过短视频的观看,我们懂得了学校教育不但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更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看到这一时期学生的可塑性,更要看见他们的迷茫感。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还是不够成熟的,容易产生片面性与表面性。中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有时表现为毫无根据的争论,他们怀疑一切,坚持己见但又是常常论据不足;有时表现为孤立、偏执地看问题;有时明于责人而不善于责己;有时好走极端,往往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心理课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合理安排与规划。

二、短视频对心理活动课的启示

(一)天生我才

短视频一开始画面上出现五个耄耋之年的老人,骑着摩托车在漫长的公路上疾驰时,令人莫名的感动。他们全都是身患重疾,却为了年轻时的梦想以及未完成的愿望,拿出积蓄,开始一段热血历程。他们每天训练,强健体能、风餐露宿,经过十三天环岛骑行,最终来到几十年前相聚的海滩,当手中举着已逝妻子的照片,每个人都是泪流满面。阿德勒认为:人生的意义因人而异,而且可能含有“错误”的成分,但只要你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了无限的意义,你的人生价值就显现出来了。为什么会产生迷茫,更多的还是对自我认知的迷茫,引导学生看见自我、认识自身的价值,慢慢引导其去探索人活着的意义。通过在A4 纸上拓下一只手的轮廓,在5 个手指的位置,从左到右分别写出下面问题的答案:我最希望他人如何称呼自己?我最欣赏自己的外表是?我的兴趣爱好是?我最欣赏自己的品质是?我感到最自豪的一次经历是?

“我最希望他人如何称呼自己?”“你会认同自己的名字吗”,“你会希望别人如何称呼自己?”通过这个问题,能让学生真正地去思考自己,是期望自己成为自己的偶像还是“我就是我,人间不一样的烟火”,高中生总是会迷茫、会纠结,但他们很少会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问题的实质,他们会焦虑未来、会害怕失败、会缅怀过去,但他们很少去思考“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想要什么”。通过“我最希望他人如何称呼自己”这一问题,希望那些有困惑的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我最欣赏自己的外表是?”我们的外表是父母给予的,有胖有瘦、有高有矮、有单眼皮有双眼皮,有白有黑……有的同学可能对自己的外表很满意,但往往有一大部分同学会对自己天生的美“视而不见”。引导学生看见自己身上存在的那个美,从小的美慢慢欣赏自我。给予那些不会写的同学一些正向的引导,心理课希望让学生知道我们不可能完美,但可以追求变得更美好。

“我的兴趣爱好是?”我们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由于学业、由于生活条件,可能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去做。面对兴趣爱好,乡村学校的学生有一大部分都特别地迷茫,因为鲜少去接触、去了解。引导学生在不考虑学业、不考虑生活的情况下,如果未来有条件可以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会选择怎样的兴趣爱好去培养,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说:“相信自己能改变很完善自我的信念,就足以让你心想事成了!”给孩子心里种下一粒兴趣的种子,让其在生活与学习的压力外有一个小小的期待。

“我最欣赏自己的品质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任务主要表现在追求独立自主、形成自我意识、适应性成熟、认同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成熟、定型性格的形成六个方面,自我意识的稳定、价值观的形成、道德趋向初步成熟催促着青少年关注自己的人格品质,但由于其闭锁性及自卑感的发展,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人格品质存在质疑,引导学生欣赏自己,看见自己人性中的闪光点,从而去探寻自己更多的优秀品质。

“我感到最自豪的一次经历是?”从小到大,总有一些美好的记忆留存脑中,但这些美好、这些自豪总是被忽视、被遗忘,当我们竭尽所能去拥抱这些事件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它的可贵以及带给我们的意义。一次演出、一个表扬、一句问候,都可能是值得自豪的事情,在这些点点滴滴中,我们能看见自己的力量,阿德勒说“喜欢别人是人生的价值所在”,作为群体成员,其实我们都有过为他人做出贡献,可能我们的一个微笑能拯救一个生命,我们不理解自卑者的心理,所以常常认为自卑者的行为很怪异,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去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自豪和骄傲。

当学生对自己的五个问题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引导学生进行“自画像”训练,指导学生将自己的外在美与内在美进行结合,从而能更好地进行自我的接纳,人生的很多困惑往往都源于不知道“我是谁”,当你知道你是谁并且接纳了他(她),人生的困惑就能减轻一大半了。

(二)探寻生活的意义

小时候我们总是努力使自己的言行朝父母、师长期望的方向靠拢,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开始试着从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看待世界。我们开始体验到成长的喜悦,也开始体验到内心的忧虑与烦恼。在这一时期,同学们会产生一系列从未有过的内心冲突,如对现状和未来的迷惘,对生活和自我的困惑等,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称这种现象为“同一性混乱”。正因为种种迷惘交织在一起,使同学们看不清自己,找不到方向,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自我迷失”阶段。高二的学生没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也没有为一日三餐而忧愁。生在新时代,从小的教育就是好好读书,但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考大学真的不是特别清晰。通过指引,让学生从梦想中看见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对于普通人的意义以及读书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让那些对读书学习有所怀疑的学生认识到发奋读书的好处,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

(三)自我探寻之旅

进行了两三节课的铺垫,最后用一节课带领学生正面地对自我进行探寻,让学生自己回答“我是谁”,明白真实的自己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这样学生的思索会更真实、更接近自我。在引导学生分享的过程中也能够带领学生进行一轮新的思考,思考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性别、自己的姓名,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劣势,自己所拥有的、自己还没有得到的……“我是谁”,这是我们在不同时期都要去思考的问题,特别是迷茫的时候多多去思考这个问题,有时候就豁然开朗了。

看见了自己眼中的自我,就要带领学生看看他人眼中的自己,毕竟人是社会性的群体,带领学生一起去看看同桌眼中的自己,好朋友眼中的自己……用大半节课引导学生主动去沟通和交流,争取在活动结束真正地做到有一个真实的自我认知。每个人都无法做到真正的、完全地认识自我,这是一个人生的课题,但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中,我们可以去做更好的自己,去探寻到真实的自我的一面就已经能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其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在未来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短视频对心理实践的效果及反思

心理活动课不可能给每个学生都带来改变,但每节课能够触动一位学生的心灵,让一个学生有所收获也算是一种成功。教育方式的不同、家庭模式的不一样,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清,不擅长表达情感,心理活动课就是希望通过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多一点认识。

“天生我才”让很多乡村中学的孩子看到了自己不一样的一些东西,他们开始愿意去聊自己的优点,自己让人自豪的事情,不再害怕别人的嘲笑、不再自我贬低,他们知道了人生而有价值,并不是非要和别人一样才是优秀,每个人都可以发光。

“探寻生活的意义”让那些迷茫的高二学生去寻找自己的梦想,这使得被学习所束缚的思想得到了方向和指引,他们从个人的小的理想到国家的、社会的理想中看见自己的价值,重新了解读书学习的意义,最怕没有航向的漂泊,只要有了方向,就不怕路程的远近与坎坷。

“探寻自我之旅”带领学生直击自我,人生最大的冲击就是直面你自己,当你真正直面自我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一个人的认识毕竟比较片面,那我们就去看看我们最熟悉的人对自己的认识,当了解了多方面的自我,我们还不能直面自己,那就需要更多地学习了。高中生毕竟充满了矛盾,用不同的方式引导他们将矛盾表现出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中学习的压力,现代社会的诱惑,给高中生身心都带来了挑战,心理活动课更希望给学生带去一点快乐,增添一份阳光;减少一点迷茫,增加一点坦然;让学生感受爱、学会爱、传播爱。

三节课的设计在课程实施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突兀性,心理课的实践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摸索,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教师的自我成长受到一定的限制。高中生自我成长、情绪困扰……都是心理教师需要不断去探讨和学习的课题,在三四线城市里的高中,学生真的是有一大部分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所在的小县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真的很丰富;他们不知道人活着的意义,因为不知道人的价值。

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个体对于自我的存在、行为和心理的认知会有一个发展过程。刚开始是比较模糊的,所以小孩子会经常出于好奇心而做一些危险的行为和事情。这个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是比较朦胧的,只有在经过不断地试错和加深记忆以及思考学习后,对于自我肌体的存在感才会渐渐成熟。随后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地区分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决定是否要做。最后才是对于自我心理的认知。一般来说,这需要一个人的思维和想象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具备这种察觉自我心理变化的能力。在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之时做出合理的引导是心理教师需要做得更好的事情。

猜你喜欢
自豪活动课梦想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梦想
梦想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谁能比我更自豪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单纯 平凡 自豪
顽强自豪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