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疗脾虚痰湿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23-09-19 00:40朱瑜艾张永健曹亮朱晓亮
上海针灸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例数穴位注射液

朱瑜艾,张永健,曹亮,朱晓亮

(秦皇岛市中医医院,秦皇岛 06600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代谢紊乱综合征,因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及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引起的蛋白质、脂肪和电解质紊乱[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高达90%[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小血管病变,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疼痛、感觉异常、肢体末端麻木、感觉迟钝等,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足部坏疽甚至残疾,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措施,常规西医治疗疗效不甚理想[3-4]。穴位注射是结合药物的化学刺激和针刺的机械刺激作用于经络,产生促进神经修复及营养神经的作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具有舒经活络、活血的功效,故本研究在西医基础对症基础上,旨在观察对脾虚痰湿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20 例脾虚痰湿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研究组中女27 例,男33 例;年龄41~84 岁,平均(59±3)岁;平均糖尿病病程(8.41±1.45)年,平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63±0.32)年。对照组中女28 例,男32 例;年龄42~83 岁,平均(59±3)岁;平均糖尿病病程(8.28±1.39)年,平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72±0.3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00211029)。

1.2 诊断标准

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5]。明确糖尿病病史;患糖尿病后继发神经病变;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体征;伴随典型临床症状,如麻木、感觉异常、疼痛等;温度觉、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中任意2 项异常,可诊断。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虚痰湿证[6],腹部肥大,体型肥胖,倦怠乏力,口淡,呆滞便秘,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濡缓。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者;近2 个月血糖控制稳定;年龄40~85 岁;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脏器功能不全、全身感染者;合并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合并乳酸中毒、低血糖等急性并发症者;彩超检查下肢血管伴随活动性血栓者;对本次药物过敏者;疼痛敏感者;精神障碍者;依从性差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控制患者血脂、血糖、血压,给予饮食控制及适当运动,服用甲钴胺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20041767,0.5 mg×20 片),每日3 次,每次0.5 mg。连续治疗1 个月。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穴位取足三里、曲池、丰隆、阳陵泉。穴位常规消毒后,注射器垂直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 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Z53021569,10 mL),每穴0.5 mL,每日1 次。每周治疗3 次,双侧穴位交替进行,连续治疗1 个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血液指标

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Toll 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 2,TLR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 HMGB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γ-GGT)、脂氧素A4(lipoxin A4,LXA4)、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γ-GABA)、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含量,试剂盒的生产厂家为上海美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厂家为上海群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采用Fenton 法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厂家为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3.1.2 肌电图

治疗前后采用ELECTRON-A 肌电图仪(珠海市神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患者腓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CV)。

3.2 疗效标准[7]

痊愈:实验室检查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无效: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无改善。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TLR2、HMGB1 和sVCAM-1 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TLR2、HMGB1 和sVCAM-1 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LR2、HMGB1 和sVCAM-1 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TLR2、HMGB1 和sVCAM-1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TLR2、HMGB1 和sVCAM-1 含量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TLR2/(ng·mL-1) HMGB1/(μg·L-1) sVCAM-1/(μ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10.51±2.85 4.85±1.321) 79.73±17.25 33.31±8.131) 95.53±13.15 33.31±6.631)研究组 60 10.18±2.79 3.66±0.941)2) 79.28±16.79 21.26±5.841)2) 95.15±13.89 24.16±5.441)2)

3.4.2 两组治疗前后γ-GGT、LXA4、SOD 和ROS 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γ-GGT、LXA4、SOD 和ROS 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γ-GGT 和ROS 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γ-GGT 和ROS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XA4和SOD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LXA4和SOD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γ-GGT、LXA4、SOD 和ROS 含量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γ-GGT、LXA4、SOD 和ROS 含量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γ-GGT/(U·L-1) LXA4/(ng·m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39.62±6.15 20.35±3.611) 0.52±0.11 0.70±0.121)研究组 60 39.93±6.48 15.62±2.591)2) 0.49±0.09 0.85±0.161)2)组别 例数 SOD/(nU·mL-1) SOD/(nU·m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83.67±11.58 139.17±13.091) 652.31±32.01 450.93±25.561)研究组 60 84.12±12.15 155.12±15.161)2) 650.20±30.95 423.61±20.081)2)

3.4.3 两组治疗前后Hcy、vWF 和VEGF 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Hcy、vWF 和VEGF 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y 和vWF 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Hcy 和vWF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EGF 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VEGF 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cy、vWF 和VEGF 含量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cy、vWF 和VEGF 含量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Hcy/(μmol·L-1) VEGF/(ng·mL-1) vW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19.11±4.12 13.21±2.521) 501.53±22.15 561.31±30.131) 121.03±11.65 90.11±7.131)研究组 60 19.85±3.97 10.14±1.311)2) 502.18±21.79 603.66±36.941)2) 120.58±10.39 82.66±5.741)2)

3.4.4 两组治疗前后γ-GABA、NGF 和IGF-1 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γ-GABA、NGF 和IGF-1 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γ-GABA、NGF和 IGF-1 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γ-GABA、NGF 和IGF-1 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γ-GABA、NGF 和IGF-1 含量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γ-GABA、NGF 和IGF-1 含量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γ-GABA/(mmol·L-1) NGF/(ng·L-1) IGF-1/(n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0.92±0.19 1.25±0.291) 11.52±2.66 29.32±6.721) 145.17±12.02 183.43±15.251)研究组 60 0.96±0.22 1.56±0.331)2) 11.37±2.54 40.15±7.351)2) 146.09±12.91 211.48±17.711)2)

3.4.5 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CV 和MCV比较

治疗前,两组正中、腓总神经SCV 和MC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腓总神经SCV 和MCV 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正中、腓总神经SCV 和MCV 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CV 和MCV 比较(±s) 单位:m·s-1

表5 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CV 和MCV 比较(±s) 单位:m·s-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正中神经SCV 正中神经MCV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41.46±2.08 51.47±2.851) 35.38±2.25 50.76±3.121)研究组 60 41.62±2.15 58.52±4.781)2) 35.45±2.33 56.46±5.261)2)组别 例数 腓总神经SCV 腓总神经MCV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33.76±5.27 42.63±6.021) 36.24±2.81 41.38±3.671)研究组 60 34.01±5.45 50.51±7.061)2) 36.37±2.98 46.12±5.581)2)

3.4.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4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多由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所致,患者机体血糖持续升高,可导致周围神经组织中呈高血糖状态,高血糖可激活蛋白激酶、己糖胺通路,促进产生不可逆的糖基化终产物,糖基化终产物具有较强的交联能力,促进聚集及交联神经髓鞘细胞膜上的蛋白,改变神经结构;糖基化终产物可减少舒张血管物质,产生血管收缩,致使神经供血不足;糖基化终产物还可刺激产生活性氧,产生血管内皮及神经细胞损伤,管腔狭窄,加上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降低血流量,周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神经微血管病变[8-10];持续高血糖会导致周围神经滋养血管的血管壁产生糖蛋白沉积、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进而产生管腔变窄、血管透明变样、血流受阻,产生神经缺氧缺血供应,诱发神经病变;神经病变会产生神经传导异常,神经纤维产生髓鞘脱失及轴索变性,阻碍运动神经传导,减慢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原因如下,还原型辅酶Ⅱ是还原型谷胱甘肽生成的关键辅助因子,还原型谷胱甘肽是细胞内主要的抗氧化剂,持续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还原型辅酶Ⅱ耗竭,减少产生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而降低胫神经和正中神经感觉、运动神经纤维传导速度[11-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学中属“痹证”“筋痹”等范畴,多由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加上饮食不节,导致脾脏受损,水谷精微运化失司,又因患者正气不足,湿热等外邪侵袭,导致水湿郁结,日久聚而成痰,瘀滞经络,经络筋脉无以滋养发病[14-15]。治疗需健脾燥湿,化瘀通络,止痛。穴位注射是将针刺的机械刺激及药物的化学刺激结合作用于经络,产生促进神经修复及营养神经的作用。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可健脾和胃,渗湿,益气,通络除痹;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可活血通络;丰隆属足阳明胃经,可和胃气,化痰湿,健脾降逆,消肿止痛;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是筋之会穴,为筋气聚会之外,可舒筋,壮筋,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祛湿止痛。灯盏细辛注射液注射液是中药制剂,具有祛风除湿、祛瘀消积、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研究表明,灯盏细辛注射液含有挥发油、咖啡酸酯、黄酮及其苷等有效成分,可减少炎症介质含量,抑制机体炎症,增加抗氧化能力,清除氧自由基,减少神经损伤;还可促进血管生成,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组织的血液灌流量及代谢[16-17]。

TLR2 是模式受体家族,与配体结合后,会释放细胞因子及炎性因子,加重炎症;HMGB1 存在于真核细胞,是一种核DNA 结合蛋白,可促进多种细胞因子释放,刺激炎症细胞,诱发炎症[18];sVCAM-1 表达血管内皮细胞,可介导内皮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的黏附作用,加重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坏死或变性,增厚神经滋养血管基底膜,导致管腔变窄,增加血流阻力,产生神经组织低灌注损伤[19]。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TLR2、HMGB1 和sVCAM-1 含量低于对照组,说明在西医基础对症的基础上,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脾虚痰湿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抑制患者炎症。SOD 是自由基损伤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抗氧化功能,可清除自由基;ROS 与氧化应激损伤呈负相关[20]。γ-GGT可活化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胰岛素所依赖的神经血管扩张,导致神经细胞长期供血、供氧不足,损伤神经组织诱发疾病[21];LXA4 是一种内源性抗炎介质,可抑制神经炎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22]。研究组患者ROS、γ-GGT 含量低于对照组,SOD、LXA4 含量高于对照组,说明在西医基础对症的基础上,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脾虚痰湿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减少氧化应激损伤。

Hcy 可抑制舒血管物质,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加重患者病情[23];VEGF 为舒张血管物质,可增加血管通透性,扩张血管、促进血管生成,还可抑制平滑肌过度生长,保护血管内皮细胞[24];vWF 为促凝蛋白,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组胺、补体、凝血酶、纤维蛋白等可刺激内皮细胞,促进vWF 释放,是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指标[25-27]。研究组Hcy、vWF 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低,VEG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高,说明在西医基础对症的基础上,给予脾虚痰湿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γ-GABA是神经递质,可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抑制痛觉信号传导,产生抗痛敏化作用,减轻疼痛[28-29];IGF-1 分布于周围神经系统,可预防外周运动神经脱髓鞘改变及肌肉萎缩[30-32];NGF 为神经细胞生长营养因子,可阻断神经细胞继发性损害级联效应,防止神经元死亡或萎缩;也有营养感觉神经元的作用,可促进神经元修复与生长,重建神经功能,保护受损的周围神经[33-35]。研究组γ-GABA、NGF 和IGF-1 含量高于对照组,说明在西医基础对症的基础上,给予脾虚痰湿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可提升神经递质、NGF 和IGF-1 含量。研究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SCV 和MCV 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西医基础对症的基础上,给予脾虚痰湿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在西医基础对症的基础上,给予脾虚痰湿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可调节患者炎症因子,抑制机体炎症,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提升γ-GABA、NGF和IGF-1 含量,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升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例数穴位注射液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碘帕醇注射液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夏季穴位养心
更正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