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负”为“正”,重塑价值感

2023-09-20 17:45彭丽丽
新班主任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文整理内心

彭丽丽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自我评价的场域,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内在场域里充满着自信、积极、乐观、坚定等正能量,而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更多的时候会被无助、无力、无望等负面评价所裹挟。作为班主任,面对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将他们内在场域中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助其重塑自我价值感。

转无助为自尊:其实,我很受欢迎

自我价值感偏低的孩子往往是缺爱的,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得不到充足的爱的滋养,变得比较敏感,内心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当期望落空时,他们往往觉得十分无助,有时会为了得到周围人的关注而折腾出一些“坏事”,如贬低他人、欺负同学等。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强大需要通过别人的弱小才能证明。对这样的孩子,说教与批评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做的是满足他们内心被看见、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

小文,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父亲病逝,母亲的教育方式让他的生活与学习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类家庭长大的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不高的。老师的批评、同学的不满更加重了他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作为班主任,我很心疼他,更想帮助他。

“老师,上数学课的时候,小文总是用笔戳我的后背。老师都批评他了,他还是不服气。能不能不要让他坐我后面?我真的受不了了。”

“他下课的时候,折断了从地上捡来的笔,还直接扔到垃圾桶里了。我跟他说笔是我的,可他依然那么做,太过分了。”

“前几天,他把水壶里的水洒到好几个同学的椅子上。他就想看我们的笑话,还嘲笑我是学渣。”

……

接班没几天,几个孩子向我控诉了小文的“罪行”。我没有正面回应,先安抚他们的情绪:“你们的心情老师非常理解,如果我是你们,我也会很生气、很难过的。你们觉得,老师现在立刻去批评小文,他能改掉这些坏毛病吗?”

几个孩子若有所思地摇摇头。

“给他点时间,老师相信他会改变的,你们愿意等吗?”

“愿意!”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

第二天,我抱着一摞作业本顺着楼梯往上走,正好遇见了小文,于是,我顺势制造了一场“意外”。当听到我“啊”的一声,并伴随着本子掉落在地的声响时,小文快步走向我,帮忙收拾地上的作业本。

“小文,你真乐于助人!下次我再请你帮忙,你愿意吗?”我由衷地赞扬。

他用力地点点头。

“那你愿意帮班级和同学做事吗?”

“好。”他更用力地点了点头。

回到教室,我马上把我和小文商定的事告诉了全班孩子,并鼓励大家需要帮忙的时候找小文。大家齐刷刷地鼓掌,小文腼腆地笑着,我知道,他的内心是欢喜的。

“小文做了好事后,我们怎样对他表示感谢呢?”我征询大家的意见。

“我们可以选他做班级的‘小雷锋。”

“他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帮助他。”

“可以给他发星星奖章,贴在荣誉栏里。”

“大家的建議都不错。我们为小文同学专门设立一块‘点赞墙,他每做一件好事,我们就为他画上一颗爱心。你们看怎么样?”

同学们都欢呼起来,特别是找我告状的那几个孩子。

从此,小文很忙,也很快乐。

“小文,帮我移一下课桌,我把地上的垃圾清理掉。”

“小文,帮老师关下教室空调吧。”

“小文,我能借一下你的橡皮吗?”

“小文,我们一起整理一下书柜里的书吧。”

……

点赞墙上的爱心越来越多,小文也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他在帮助他人中接收到积极的反馈,获得美好的体验,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逐渐对自我产生了认同感。

转无力为自信:其实,我很有价值

班级里总有一些内心脆弱的孩子,他们就像是班级里的隐形人,总是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学校、班级的活动也很少参与。这主要是他们内心的无力感在作祟。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变得自卑,在集体生活中没有安全感、价值感与幸福感。班主任应该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看到自己优于他人的特质。

一次写作课上,我让孩子向大家介绍自己,写出自己的特长。孩子们都奋笔疾书,只有小美趴在桌上,迟迟没有落笔。我走过去,弯下身子,拍拍她的肩膀,关切地问:“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她直起身,摇摇头。“那是刚刚没听懂要求?”“不,不是,我就是……就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学习也不好,体育也不行,什么也比不上别人。我没有特长。”她低着头,不敢看我。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即站起身,向所有的孩子讲述了《小狗便便》的故事。故事中,小狗的便便又脏又臭,遭到所有人的嫌弃,它很伤心也很难过,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直到它遇到了蒲公英,化作了肥料,融化到蒲公英的身体里。不久,蒲公英开出了散发着淡淡香气的美丽花朵。

“你们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问。

“小狗的便便虽然很臭,但是它能做肥料,所以每个人都是有用的。”

“我们不用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然,我们会很难过的。”

“一个人有没有用,不是别人说了算,而是我们自己说了算。”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我们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我们就是有用的人。”

“孩子们,你们说得真好!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有缺陷也有优点。如果总是拿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势比较的话,我们会对自己失去信心,那我们就什么也做不好了。我们要始终坚信自己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我最后总结。

紧接着,我请孩子们寻找自己有价值的时刻。孩子们畅所欲言,有些孩子觉得自己为父母分担家务的时候就是有价值的;有人说看到自己的画被展出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也有孩子说,自己认真地辅导同桌,帮他解决了数学难题,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也很有价值。我邀请小美也来分享自己的价值时刻,她抿着嘴唇,努力回忆,全班同学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她……这时,她的同桌小辰打破了教室的安静:“每次放学,我妈总在我面前夸你书包整理得好,不像我,书包里乱七八糟的,拉链都拉不上,让我向你学习。”几个孩子也连连附和。我抓住时机,赶紧肯定她:“会整理、会收纳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本领。现在有一种职业叫‘整理收纳师,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呢!”听我这么一说,小美的眼睛里一下子有了光亮。

这之后,我常常请小美给全班同学讲解收纳书包的方法、整理课桌抽屉的步骤等。她还请父母专门拍摄了自己整理书桌和衣柜的视频在班级里播放。因为她,班里的孩子都学会了整理自己的物品。每一次,我们都会给她送上肯定和感谢。慢慢地,小美变得自信、阳光,学习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如果感觉没有,那是因为没有被发现。当孩子内心感觉无力的时候,教师要帮助他找到他的优势,认可他,鼓励他,让他产生自信。有了自信,他的内心就充满了能量,自我价值感也能不断提升。

转无望为自强:其实,我完全可以

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对任何事情或活动都提不起兴趣的孩子,他们遇事总是逃避和退缩,对自己没有期待。这样的孩子,缺乏的是动力和目标。

当我询问小林怎么没有完成作业时,他满不在乎地告诉我:“反正我学习一直不好,写不写无所谓,老师们都习惯了。”一个六年级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我着实有些震惊,但我想尽力扭转他的想法:“你努力了就会进步的呀!”“不可能的,再努力也没用的,我是学不好的。老师,真的,我自己都不信自己能学好。”他故作轻松地说。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是经历了多少打击与否定才会这样?一个对自己没有任何期待的孩子,怎么会对生活和未来产生期待呢?我能为他做些什么?

我知道,一味地鼓励是行不通的。我理清思路后,递给他一张“提醒卡”,上面写着:我可以做到,我完全可以。他有些疑惑地看着我。我注视着他的眼睛,坚定地说:“我可以让你进步,我完全可以!希望我们合作愉快!”他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轻轻地和我碰了一下拳。

“小林,这几个词语我们先练习起来。”课前,我会先帮他预习课文中的重要词语。练习前,我让他拿出我给他的“提醒卡”暗示自己:读好词语,我可以做到,我完全可以。他读起来确实有些困难,当他想放弃的时候,我会让他继续拿出“提醒卡”,在反复的积极心理暗示中努力前行。课堂上,我会请他做领读者,带领全班同学读课文。从简单的词语抄写到仿写句子再到撰写小作文,他一次一次地进行自我暗示,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达成,一步一步地体验成功,如此良性循环,为他积蓄了充足的自我价值感,让他在接受挑战的路上变得愈发强大。

升入初中后,小林来学校看望我,一见面,他就拿出“提醒卡”,郑重地告诉我:“老师,我现在的目标是考上一所好高中,我可以做到,我完全可以。”他的眼神里写满了期待。我紧握着他的手,又一次肯定地告诉他:“你完全可以,我相信。”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嗑瓜子效应”,讲的是人在嗑瓜子的时候,一颗接着一颗,越嗑越想嗑,怎么也停不下来。那是因为,人在嗑第一颗瓜子时,立即获得了瓜子仁,这个即时的回报给人以心理的满足,于是就产生了不断嗑下去的意愿。一颗瓜子仁就是一个小目标,当我们对实现大目标心里没底时,不妨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小林的自我价值感逐渐提升就是因为不断吃到了“瓜子仁”。同时,积极的心理暗示能给人无限的前进动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促使人向更高更大的目标前进。

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发现他们的优势,激发他们强大的潜能,转孩子内心的负面评价为积极的正能量,从而让他们在更充足的自我价值感中向上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弁南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小文整理内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天门石
鲤鱼跳龙门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一块生锈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