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勤举手”到“会举手”

2023-09-20 04:22杨力
新班主任 2023年9期
关键词:暗号共情师生

杨力

爱举手是儿童心理认知上一种“爱表现”的特质,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赞扬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是一种期待效应,因此也产生了一些教育问题,让我们对“勤举手”现象产生新的认识与思考。

在教师看来,勤举手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但每次的回答是否都直击问题的核心,有无思维含量,是否给其他学生启迪,这也要思考;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如果总是让极少数学生回答问题,对自己不太公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发言的机会,让少部分本就不爱举手的同学积极性再一次受到打击。

笔者认为,“勤举手”只是“量”,“会举手”才是“质”。如何引导学生从“勤举手”到“会举手”,让课堂魅力无穷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会举手”的本质特征

1. 珍惜举手机会,体现表达的审慎

一位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他教过的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将书“越读越薄”,问题越读越多。但是他们从来不胡乱发言,总是有一个思考、提炼和总结的过程,珍惜每一次和别人交流和探讨的机会,体现出提问和表达的审慎。

2. 做好自己,体现举手的勇气

有些学生的性格偏内向,不太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但不要强求,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有一些学生想举手,但总是担心自己的表达出现错误,被别人笑话。教师应告诉这些学生,没必要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只要能够举手把自己的思考完整地陈述出来就是胜利。

3. 课堂举手,彰显举手的“四度”

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出彩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中的一次精彩发言,一个学习问题的有效解决,还有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完美结合。“思考深度、亲和力度、竞争力度、引领热度”是“会举手”的综合体现。

“思考深度”是学生要学会深度思考,良好的思考能力可以让真正优秀的同学变得愈加沉着冷静、思维敏捷、自信大方;相反,有时候追求速度的举手发言,质量并不高。“亲和力度”是学生回答问题时应注重说话的方式方法、语音语调,给听者愉悦感,以增强大家对发言的接纳度。“竞争力度”是指既体现自己的竞争意识,又要在课堂中照顾到别人的情绪,知晓课堂中不仅是“你”和“我”,还有“我们”。“引领热度”是指个人的回答对他人产生的呼应效应,是否能够激发更多同伴举手交流,是否能够带动大面积同学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达到共究、共学、共享的目的。

“会举手”,源自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牵手

1. 师生之间定“暗号”

班级的亮亮是一名学优生,上课经常举手,最近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喊他回答问题,因此,他变得有点沉默。一个午后,我和他走在学校的长廊上,开启了一段温馨的对话。

亮亮:“老师,为什么我举了那么多次手,您都不叫我,我好久没得过星星贴纸了。”

我想了想,问:“你举手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想得到贴纸吗?”

亮亮立刻说:“我是想让您知道,那些东西我都会了。”

我引導亮亮:“你觉得老师为什么要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发贴纸呢?”

亮亮说:“我周围的几个同学上课从来不举手,可能老师是想鼓励他们多发言。”

我称赞道:“说得对,老师当然希望所有同学都能积极举手,把学到的知识都掌握好。可是,老师有时候不知道哪些同学没有掌握,就通过提问去了解。”

亮亮似懂非懂地问:“老师不喊我,是因为我做得不好吗?”

我说:“那是因为你最近都很积极发言,老师知道你是好孩子,我已经放心了。所以,老师就想检验那些平时不太爱举手,或者作业错误比较多的同学,看看他们是不是也像你一样认真听课。”

亮亮听懂了,点了点头:“嗯,那我以后就不用举手了,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

我笑了:“那可不行,举手是你给老师的暗号,告诉老师,你已经明白了。”

亮亮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举手是暗号!”

将“举手”定为一种“暗号”,不仅是一种策略,也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约定。合适且巧妙的“暗号”会让课堂焕发不一样的生机。

2. 家校之间常“互通”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渴望被夸奖和表扬。教师、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一次鼓励,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学生将教师点自己回答问题当作肯定,因此,他们会在教师不喊自己的时候沮丧。

教师借此和父母多沟通,表达学生的意愿,希望父母能够适时给予鼓励。作家刘称莲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一书中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五年级的女儿数学成绩一直很不理想。家长会后,老师特意将几位家长单独留下来,希望一起商量一下如何提升孩子的成绩。老师给出了一个小小的建议,要家长买来一些小东西放在老师那里,她会在孩子们有了进步的时候将这些东西奖励给孩子。家长一听,都觉得这个建议特别好。几天之后,女儿美滋滋地回到家,和妈妈说:“今天被老师表扬了,还得到了奖励。”看到女儿的变化,刘称莲从内心感到欣慰,也不由感慨:学生只有充分喜欢并崇拜老师,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学习的效果也才能出来。

好的教育从来都是家校联手,父母和老师一起发力。当父母对教育感到无力时,不妨借助老师的手,将温暖与鼓励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意愿已经被看见、被尊重了,自己的渴求已经被老师接受了。这样,他才会从内心滋生出无穷的动力,推动着自己快步前行。

3. 师生之间巧“共情”

师生之间的共情要经历3个阶段。初级阶段:告诉学生“我能读懂你的情绪”。中级阶段:支持学生面对问题,寻求答案。高级阶段:引导学生自我疏导,找到情绪的出口。共情不等于同情,真正需要融入的是“情”。共情很有用,但重要的,是要“会用”。教师要运用共情教会学生正确看待举手现象。

班里的小姜经常喜欢上课给老师制造点“小惊喜”。前段时间,他居然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我以前经常举手,老师连看都不看我,我现在也不想举了,也不用听了,正好可以玩一会儿。侥幸的心理让他的成绩一路下滑。我找到他了解相关情况后,和他讲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老师小时候比你还调皮呢,经常挨老师批,我这屁股上可真是没少挨揍。课上我经常举手举到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可老师就是不喊我,把我气得嘞!”小姜笑得前仰后合,问:“那后来呢?”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从一个学困生变成学优生的故事,告诉他,这事很正常,没必要太在意,并且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的角度思考,确实有时候会信心大跌,失去了积极性,但有什么必要呢?为什么要和自己置气?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因为别人就自暴自弃。再说,老师在课堂上要照顾到所有同学的情绪感受太难了,自己需要做的是消化、吸收、理解。他听了之后,若有所思。

师生共情舒缓了小姜的不良情绪,他的性格也变得阳光乐观,越来越“会举手”,最终懂得了举手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包场小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

猜你喜欢
暗号共情师生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暗号发明家
暗 号
新编喝唱《暗号就是我爱你》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