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土壤环境评价研究

2023-09-21 06:59梁志锋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5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环境影响环境监测

梁志锋

(中环宇恩(广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50)

引言

土壤环境属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土壤环境评价对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如今环境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土壤污染及破坏问题逐步得到广泛关注,土壤环境评价工作也在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导则施行后得到较快发展。但相应的,问题也伴随发展同步出现。本文分析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和土壤环境评价概述

1.1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分析工程建设对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影响,对影响程度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针对存在的生态破坏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

1.2 土壤环境评价的概述

土壤环境评价就是反映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及相关标准规范,摸清土壤环境质量底数,选择合理的预测源强、情景和模型,针对建设项目对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土壤环境评价包含现状评价和影响预测评价。在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过程中,主要是对土壤环境的现状做出定量分析和半定量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土壤影响特点,确定现状调查的范围、因子、方法等要素,针对性地通过资料搜集、现场勘查、采样分析等方法调查与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主要针对土壤理化性质本身,根据建设项目造成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型选取适合的方法进行预测或分析。由于土壤是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等多项污染源的最终受体,预测过程应充分考虑与大气、地下水等要素导则的衔接。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土壤环境质量的演变做出预判,为更好保护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建议。

2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是比较重要的,要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落实。土壤环境监测属于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其他监测方法共同完成对环境监测系统的设置。通过正确使用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可以有效优化环境监测系统,提升土壤环境监测的使用价值,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进行监控,在环境监控过程中,需要仔细地测试各个影响因子,分析相应的代表性数值,有效评价环境质量,明确环境污染情况和变化趋势。通过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为后续环境质量监测提供参考,更好地掌握环境质量以及变化趋势,明确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各项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在环境治理时期,环境监测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监测工作可以为环保部门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促进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开展环境管理工作要全面掌握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由于环境监测工作的综合性较高,在监测过程中要综合使用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有效分析各项环境指数,掌握实际的污染情况,开展定量分析,明确该地区的环境状况。在环境执法时期,环境监测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以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有效参考。工业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土壤环境污染是比较常见的,要想有效降低土壤环境污染,就需要正确使用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

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时,现场调查和综合评价等环节是比较重要的。现场调查主要就是分析污染的具体来源和实际情况,通过仔细收集各项资料信息,设计可靠的采样点,掌握具体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次数,保存好相应的样品,强化对于实验的控制和管理,得出更加可靠的监测报告。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时期,要高度重视对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使用,以更好地满足绿色可持续发展需求,有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如今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中,高度重视经济的绿色化发展和集约化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是比较重要的。相关人员要熟练运用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使其发挥良好的使用效果,增强对于土壤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1]。

3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中土壤环境监测的关注点

3.1 土壤环境监测的内容

在制定环境监测工作方案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污染程度较高,环境问题严重的项目,重点关注其潜在污染物质的释放情形。一般情况下,需要制定完善的环境监测方案,选择合理的监测措施,编制可靠的技术路线,开展全面考察,确定具体的监测目标,还要严格地控制监测成本。环境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在环境影响评价时期,需要遵循可靠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

3.2 增强对土壤环境监测的重视

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时候,需要高度重视对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以及规范性的宣传,提升参与人员的重视程度。对于环保部门来说,要设置完善的工作规范,配备健全的奖惩制度。监测单位需要明确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专业素养,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如图1,土壤取样。

图1 土壤取样

3.3 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个人能力

环境监测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健全的知识结构,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帮助工作人员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并根据更新的相关监测技术规范持续地丰富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2]。

3.4 重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监测单位需要正确使用监测仪器设备,在操作的时候需要以相应的规范为基础,并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对于设备的使用情况要仔细记录,而且需要联系现场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添加设备,以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充分显示出环境监测设备的使用价值。

4 环评中土壤环境评价存在的不足

4.1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措施比较单调

现阶段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比较单调,由于可选择的环境影响评价措施比较少,环境影响评价人员也不够重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环评技术人员还是会选择相对保守或相对简单的技术手段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无法充分显示出土壤环境评价的作用和价值,相关的工作流于形式[3]。

4.2 缺少高技术、高水平人才

由于土壤涉及的专业技术较多,涉及的环境领域较广,因此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紧缺。相关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无法全面分析土壤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显著降低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工作质量,严重影响到整体的评价效果。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其他要素评价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工作时要充分联系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若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较低,则难以满足相应的工作需求,无法做到全面分析。相应工作达不到标准,难以有效应对项目存在的土壤污染问题。

4.3 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时候,若缺乏完善可靠的评价体系,相应的管理制度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后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就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导致整体工作效率较低,工作质量较差。通过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研究分析能够看出,大部分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存在不足之处,进而影响到了整体评价效果。在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中,大部分单位没有联系项目实际、地区情况及相类似的案例来开展评价工作,环境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较低,从而影响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持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需要得到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要按照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各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相应的影响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提升评价方法的针对性和可靠性,确保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质量,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

5 改善土壤环境评价工作的措施

进行土壤环境评价工作时,需要充分结合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优化土壤环境评价工作,促进土壤环境保护工作落地见效,使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和价值,其中常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5.1 健全法律体系

以《土壤污染防治法》为纲,根据其提出的工作原则,充分结合其他环境保护工作,借助相关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来预测污染情况,强化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效。各地方政府以《土壤污染防治法》为基础,健全土壤环境保护及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体系,在项目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时候,对于污染识别、现状调查、预测、保护措施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此外,各个地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需要及时地上传常规土壤环境监测数据,而且需要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数据信息进行联系和对照,之后设置相应的档案库进行储存,方便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产生数据丢失的问题。

5.2 建立土壤监测信息数据体系

为了更好地完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改进土壤环境评价效果,就需要不断提升土壤质量监测技术水平,设置电子数据库。如此可以显著提升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结合大数据技术,综合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通过设置电子数据档案库,可以给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信息。开展土壤质量监测工作,可通过使用信息化模型技术,充分结合各个时期土壤监测数据,研究分析土壤环境的质量发展趋势,帮助工作人员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析项目给土壤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若工程造成的影响比较显著,要及时责令其进行整改,防止产生更加严重的问题。对于各地方政府来说,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电子数据档案库,利用自动化的存储方法,将数据存储到电子档案库中,再上传到国家环保信息数据库中。管理人员需要仔细核对上传的数据,通过人工检查+智能监控的方式,保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各项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4]。

5.3 构建技术体系

如今各项技术发展速度持续增快,要想充分显示出环境评价体系的使用效果,提升土壤环境评价质量,就需要重视这样几点内容,第一,持续提升土壤质量监测技术水平。要在土壤环境评价工作中正确使用影响评价体系,实现技术水平的整体有效提升,得到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针对各项经济活动和土壤环境开展全面分析,掌握各项经济行为的可行性;第二,建立可靠的档案库。可靠的档案库可以为后续的土壤监测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土壤环境数据信息,再结合土壤环境评估时期的各项数据,制作全面的分析图表,开展动态化的评估分析工作,为后续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和参考[5-6]。

要结合现代技术健全土壤质量监测技术,如今各项技术发展速度持续增快,借助监测程序和监测软件,可以促进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顺利落实。要高度重视对于各项技术产品的使用,持续提升各项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土壤质量监测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信息化模型技术,将监测前的各项数据和监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进行联系,从多个角度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后续土壤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并选择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为工作人员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设置电子数据档案库,政府部门要在内部设置单独的电子数据档案库,借助自动化的存储模式对各项信息数据进行存储,再上传到国家级别的环保信息数据库中。相应的管理人员要自主核对相应的数据信息,通过使用人工和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各项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

5.4 改善评价体系

要想有效地完善土壤环境评价流程,提高土壤环境评价水平,就需要相关部门起到相应的领导作用,设置全面的土壤环境评价体系,配备专业的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其中要与政府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合作,正确进行土壤环境评价工作。如涉及市政项目,则需要让专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设置可靠的时间节点,针对土壤数据进行全面的监测工作,得到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有效实现改善土壤环境评价工作质量的目标[7-8]。

要正确规划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工作,在此过程中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比较重要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要与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同时进行。对于规划方来说,需要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掌握土壤污染的途径,明确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进行土壤现状调查,完成对于土壤环境影响的有效评估。

土壤环境评价工作需要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前期设计阶段,要进行项目影响分析和可行性分析,而且要明确建设时期土壤环境数据的变化情况,分析建设时期各个阶段对于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若某个环节对于土壤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后续建设时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调整相应的工程内容,防止影响整体施工质量。

6 结语

如今,生态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直接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土壤环境问题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各个地区的环保部门来说,要充分联系国家的法律法规,统一部署,正确使用现代化技术,健全土壤环境数据电子档案库,完善土壤信息公开制度,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环境影响环境监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保部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