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守正创新动能 传承优秀文化基因

2023-09-23 06:07古杨
曲艺 2023年9期
关键词:河南坠子曲艺

古杨

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序列当中,曲艺是最贴近大众生活的艺术门类,其说、唱、演、评、噱、学的表演手法与民间风俗、市井风情高度契合,因此每个说唱曲种都有特定的生存区域和外延空间。河南坠子源自中原,但能够突破方言局限,走出河南几乎辐射到全国各地,不能不惊叹于她的生命力之强和影响力之大。8月2日至5日,由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曲协河南坠子艺术委员会、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平顶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新华区委、新华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第三届河南坠子大会在“中国曲艺名城”河南省平顶山市举行,来自北京、河南、山东、山西、安徽、广东等省(市)的曲艺工作者用多种风格、不同流派的优秀河南坠子作品展现了传统说唱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的精彩和光芒,创造出了单一曲种新的辉煌纪录。筆者作为从筹办到落幕的全程参与者之一,欣喜之余,感慨良多。

河南坠子是100多年前由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曲艺形式,缘何能够“后来者居上”?擅于兼收并蓄、顺应时代是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重要“利器”。经过时间考验和实践检验充分证明,能让一个曲种频频受益的经验会在从业者中成为惯性思维沿袭下来,约定俗成,过去成就激励当下,也昭示未来。

在第三届河南坠子大会上,作为优秀节目参加展演的作品共23个,其中传统曲目4个,新编历史(寓言神话)曲目4个,歌唱革命先烈、英雄的曲目6个,表现乡村振兴、文明新风等现代生活的曲目9个,可谓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既保留着河南坠子说唱故事的优势和特长,又在视角切入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

一个曲艺作品能被称为优秀,必须具备雅俗共赏的特质,俗要俗出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雅要雅出思想内涵和文学色彩。先看《猛虎学艺》的唱词:“远看南山雾昭昭,这山望见那山高,高山顶上长大树,满山遍野长黄蒿。高山猛虎修行学道,胆大的狸猫把虎教。一个愿意学呀,一个愿意教,狸猫把猛虎教成了……”全是不加修饰的白话俗语,但运用得恰到好处,朗朗上口的开场使这个段子一开口便情趣盎然。再看《火烧博望》,“唱的是汉天子幼弱天下大乱,众诸侯争雄称霸在中原。曹孟德挟天子先机尽占,孙仲谋居江东如日中天。只可叹刘玄德如同孤雁,依刘表借新野暂把身安。多亏了徐元直把那诸葛荐,刘皇叔三顾茅庐求大贤……”唱词文采飞扬、气韵生动,雅得简洁明快。类似的例子在展演中比比皆是,这是匠心雕琢的结果。

精品意识催生佳作问世,用作品验证曲种自身价值,彰显着从业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们高度的文化自信使河南坠子这一曲种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风采。

与上届时隔6年后,第三届河南坠子大会像一道迟来的风景,在盛夏时节重回大众视野,浓郁的乡音韵味依然如故,清新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传统曲目一遍拆洗一遍新,老段子唱出了新感觉。《小黑驴》《借髢髢》《黛玉悲秋》《徐母骂曹》在保留原有风格和韵味的基础上,演员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和表演特点在节奏和情绪上均作出大胆的创意、革新和调整,年轻演员对创新的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不拘于形,其神犹在。新创作的节目从文本立意的思想高度到故事展开的构思框架,从演员乐队的饱满状态到舞台背景的精巧设计,无不彰显着曲艺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自信和追求。具体到守正创新方面,用传统说唱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是本届河南坠子大会的最大亮点。《忠烈骄阳》回望杨开慧烈士被捕入狱后,面对威胁引诱,意志坚定、毫不动摇的场景,演员慷慨激昂的唱腔准确把握了杨开慧对党无限忠诚的英雄气节。《湘江女杰》讲述了革命先烈毛泽建一段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荡气回肠的音乐设计把柔肠寸断的母子情、大义凛然的家国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红旗渠英雄吴祖太》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再现了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总设计师吴祖太牺牲前的感人情节,如诉如歌,令人震撼。《一根灯芯》《军民情深一家亲》扬擅于说唱故事之长,简板摇动间追溯往昔峥嵘岁月;《和谐移民一路歌》《美丽鹰城平顶山》抒感怀生活幸福之情,婉转的坠胡中礼赞盛世家园。

曲艺肩负着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是每一个曲艺人的神圣责任,河南坠子艺术家们矢志不渝、笃行不怠。

河南坠子大会是中国曲协为推动河南坠子这一代表性曲种的传承发展而举办的品牌活动,旨在通过集中展演的形式,推动全国各地河南坠子艺术的互通互鉴和共同发展,为河南坠子演员提供同台竞技、切磋交流、展示风采的平台。纵观这三届河南坠子大会,确实达到了这个目的,收到了预期效果。在与会领导、艺术家、曲艺专家的评价中,一届比一届“好”是不谋而合的共识,当然也符合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时代在进步,曲艺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推新人、出新作,用新鲜血液为传统曲艺添加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在第三届河南坠子大会上,新人新作的表现格外抢眼。河南坠子在百余年的发展传播过程中,由于各地文化风俗和欣赏习惯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随着近年来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和传播速度的快捷化,河南坠子各种声腔流派交汇融合的进程得到了质的飞跃,这一点在青年河南坠子演员的表演上得到了充分印证和体现。尹忻堂是河南坠子、豫剧、相声“三门抱”演员,他演唱的河南坠子《支部书记李向阳》沿用传统坠子书半说半唱、字清板稳的“老套路”,寓庄重的主题于谐趣之中,个性鲜明、独树一帜。集创作、主持、演唱于一身的韩亮发挥团队强项,带8位帅哥靓妹上台伴唱,又有一群青年才俊伴奏的加持,整个节目阵容强大,令人赏心悦目。秦梦瑶、徐晓娜、秦晓敏有戏曲及姊妹曲种的功底,唱腔婉转、说表并重;杨晓丹、王鑫鑫、谷亚男、赵志刚、张京昌等新秀的表演也值公执令、可圈可点。值得称道的是,河南坠子大会的常客也在出新上下了一番功夫,苦心孤诣、力求突破。杨芊艺演绎的新作《车票》端庄大气、灵动洒脱,堪称教科书式的表演;陈胜利、陈尚恩的祖孙组合和李爱红、胡酒的母子组合不仅配合默契、看点十足,更是家族式传统的成功范例。

培养新人、多出新作是河南坠子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朝气蓬勃的新生代、鼓舞人心的新作品必将给说唱曲艺注入无尽生机与活力。

河南坠子大会在业内属于“行当”盛会,通过展演增进业务交流、提高艺术水平。从传播意义上讲,以优秀作品“说话”,能够有效提升河南坠子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曲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从方方面面的反响来看,达到了预期效果,展演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们在收获喝彩与掌声的时候,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河南坠子在传承发展上一些不容小觑的现实问题。比如,虽然河南坠子从业者众多,但专业院(团、队)极少,由于体制内外的生存状态的不同,导致思想意识、艺术水平、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两极分化,专业院(团、队)的词曲、表演、伴奏、配器、服装、舞美都很“讲究”,而民间演员就显得“将就”了。河南坠子的传承是大包容的赓续过程,必须打破这种落差,力求均衡发展,构建和谐共生的曲艺生态,激活守正创新动能,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推进传统优秀曲艺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实现新作为。

中国曲艺艺术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传承发展是时代之需、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河南坠子大会的使命艰巨、任重道远。今后,让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把河南坠子的创作实践融入生活,以充沛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形象展现人民的喜怒哀乐,踏着简板的节奏,和着坠胡的旋律,奋进迈进新征程,放声高歌新时代。

(责任编辑/陈琪颖)

猜你喜欢
河南坠子曲艺
新媒体视野下河南坠子说唱艺术的传播路径研究
河南坠子在高校传承发展探研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河南坠子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探究河南坠子伴奏之特性
河南濒危曲种的曲目现状及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