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名家聚鹭岛 曲艺交流“架心桥”

2023-09-23 06:07玉弋
曲艺 2023年9期
关键词:厦门市曲艺研学

玉弋

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历经十三载,已经成为两岸曲艺工作者畅叙乡情、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见证并推动着两岸曲艺交流走深走实,也为扩大两岸文化交流、深化两岸融合积极探索新实践。

8月1日至4日,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促两岸曲艺交流发展的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在福建省厦门市迎来第十三届。中国曲协副主席、粤曲表演艺术家梁玉嵘,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主任项云,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曾章团,福建省曲协主席陈晓岚等主席团成员、省曲协顾问,秘书长陈湧以及厦门市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出席相关活动。

本届欢乐汇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曲艺家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曲艺》杂志社有限公司、台北市艺术家文教推广基金会承办,厦门市鼓浪屿管委会、厦门市曲艺家协会、厦门市南乐团协办。

本届欢乐汇包括三场专场展演、一场专题讲座、一场调研座谈会和一次台湾青少年研学活动,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本届欢乐汇的3场专场展演分别在鼓浪屿音乐厅、厦门市南乐团、厦门市华师希平双语学校上演,中国曲协副主席、粤曲表演艺术家梁玉嵘,小品表演艺术家巩汉林、金珠,相声表演艺术家戴志诚、郑健、刘际、马云路,来自宝岛的相声名家刘增锴、王振全与杨菲、陶秀华、曾恋、金霏、陈曦、姬天语等40多名两岸曲艺名家新秀在“两岸曲艺名家新秀走进厦门社区专场演出”“中国曲协送欢笑走进福建厦门专场演出”的舞台上表演了《望月怀远》《幸福岁月》《欢歌笑语》《百鸟归巢》等经典节目,荟萃相声、京韵大鼓、南音、快板、福州伬艺、四川清音等曲艺形式,惠及观众上千人。曲艺名家们炉火纯青的精湛表演和曲艺新秀们令人惊艳的精彩亮相,让厦门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曲艺的独特魅力,“今晚没白来,好久没看快板、相声的节目了,整个场子笑声掌声不断,真的不愧为曲艺名家!”“我是第一次在现场看相声节目,正巧今天的演出有4个相声节目,真是沉浸式地观看演出!手机除了录像拍照,再没有看过手机,我最喜欢金霏、陈曦,下次一定去看他们的相声专场!”“今天是第一次听到四川清音,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四川清音原来是曲艺的曲种之一,节目音乐很轻柔,虽然听不太懂,节目中还有贯口,但非常优美流畅,诠释着一种灵动感。”……观众质朴的话语,反映出当下群众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条件下,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亟待满足,也进一步印证了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已成为基层群众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厦门市南乐团也在本届欢乐汇期间奉献了南音《文姬归汉》专场,这是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13年来首次引入优秀曲艺剧目演出。该剧的文学台本由剧作家王仁杰先生原著,张文辉缩编,故事取材自千年历史故事及《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文学名篇,讲述东汉末年女诗人蔡文姬的生命苦旅和对华夏文化的坚守与回归,歌颂了深厚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在尊重传统、完整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的当代表达,《文姬归汉》的曲词延续南音抒情传统,有机融入古典诗歌意象,诗意盎然、文采斐然,尤其化用《胡笳十八拍》的经典诗句,与南音曲唱句式相得益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蔡文姬日日思念故土家国的复杂情感,悲恸感人。在南音《文姬归汉》中饰演蔡文姬的杨雪莉,台风沉稳、唱腔婉转,一唱三叹、高低自如,跌宕起伏、感人至深,每一个小小的拍板都焕发了新生命,仿佛它幻化成文姬擦泪的手帕、思乡的信物、一本书,甚至是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刻画出汉代女诗人蔡文姬的生命苦旅和对华夏文化的坚守,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和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小品表演艺术家巩汉林以《用心体验人物 忘我表演角色》为题,为近100名曲艺工作者做专题讲座。巩汉林从广义和狭义上的表演、戏剧表演三大表演体系及其内涵,为海峡两岸曲艺工作者普及了表演艺术的三个要素、三位一体、三个统一等基本知识。同时,他還结合教学视频,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表演体会与经验,剖析了在创作实践中,如何用心体验人物,让表演由“内外于心”走向“外化于行”。他表示,曲艺人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只有做到演员与角色相统一、艺术与生活相统一、体验与表演相统一,才能贡献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和表演。

在采访中,巩汉林先生表示,厦门和台湾隔海相望,厦门是一架非常重要的连心桥,能让两岸的青年互动起来。“我们同宗同祖,同根同源,频繁互动,很自然地就会对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认知越来越深。”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岸的曲艺交流,巩汉林表示,首先要了解中国曲艺这个传统艺术形式不只局限于大陆,台湾也有,要在相互了解、彼此交流的过程当中,从艺术的认同角度寻根溯源。例如在节目创作上,台湾的乡土文化和闽南的乡土文化要相互交流起来,大家可以共同探讨节目、探讨创作,就能增强相互之间的认同度,加强融合度。只有融合式发展,彼此更加了解,未来才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往届,本届欢乐汇在活动内容上进行了创新,7月18日至24日,中国曲协在北京举办了“海宝欢乐行——台湾青少年曲艺研学活动”,45名来自宝岛台湾的青少年、曲艺团队教师、随队家长在北京参访学习。在为期7天的研学交流活动中,除相声、快板、汉语声律、鼓曲赏析、非遗体验等课堂学习外,中国曲协还安排研学团员到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鼓楼开展现场教学及演出观摩活动,让来自宝岛的学员们既能在教室里学到丰富的曲艺知识和表演技巧,又能通过参访活动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实践者。

活动期间,中国曲协第七、八届主席姜昆,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杨发航分别看望来北京学习的宝岛同学们。姜昆先生在观看同学们的学习展示后,他对大家的表演表示赞赏,并鼓励他们继续加强学习,特别是对基本功的学习,要掌握正确的表演技巧,将曲艺这门艺术传承好,让更多的人了解曲艺、喜爱曲艺。

曲艺研学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和老师都表示,参加这样的研学活动很有意义,希望下次能继续参加。高雄鸿涛说唱艺术团练习生、台湾艺术大学戏剧表演专业学生李睿柔表示,虽然之前来过北京,但这次很不一样,老师们手把手地教学让她学到了正确的快板表演技巧,很有收获。学生郑巧筠的妈妈侯介萍女士表示,这次活动让人非常感动,一是授课老师的水准很高,二是主办方非常用心,处处都是细节的安排。台北曲艺团的同学们在给中国曲协的留言簿上纷纷写道:“非常感谢中国曲协的这次安排,不仅有课堂教学, 还有现场参观和观摩体验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学到了很多关于曲艺的知识,这是一次令大家终生难忘的研学交流活动。”汉霖说唱艺术团练习生邱浩轩说:“我感觉参加这次研学活动很有意义。我们去了国家博物馆和故宫,还体验了兔儿爷、响虎非遗彩塑制作,特别是相声和快板课程是我的最爱。回去后,我要跟着指导老师继续好好学相声和快板。”

作为每届欢乐汇的常规内容——调研座谈,本届欢乐汇也如期开展。台北市艺术家文教推广基金会主任郭忆如,台东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教授郭美女,吳兆南相声剧艺社团长刘增锴,金门音乐协会理事许能丽,高雄鸿涛说唱艺术团团长曹锡荣,福建省曲协副主席陈成凯,福建省曲协秘书长陈湧,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曾宪林,厦门南乐团副团长吴月娜等代表就“深化海峡两岸曲艺交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题,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欢乐汇的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作了发言,为新时代两岸共同传承与弘扬中华曲艺艺术、不断丰富欢乐汇的内容与形式、积极发挥中国曲协、两岸曲艺团体、专业媒体机构和团体的不同平台优势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主任项云在会上表示,随着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活动一年一年地举办,欢乐汇已逐渐成了两岸曲艺工作者交流、交友、交心的重要平台,希望广大曲艺工作者持续发力,充分利用各方丰富的文化文艺资源,通过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这个平台,把两岸曲艺工作者的交流不断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推进,不断强化塑造曲艺欢乐汇的文化品牌标识,切实提升活动品牌的影响力、凝聚力、生命力。

欢乐汇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连续在福建和台湾举办12届,一项项举措、一次次探索,见证着中国曲协在推动两岸曲艺交流合作的路上踏步前进,成为两岸曲艺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推动两岸曲艺交流互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两岸民众情感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邵玉茹)

猜你喜欢
厦门市曲艺研学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研学之旅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