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推进教育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023-09-25 07:11邯郸市丛台区教育体育局张振江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研修教研培训

○邯郸市丛台区教育体育局 张振江 石 琰

自2020 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以来,丛台区教体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学校调研,强调要高质量推进此项工作,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办学水平全面提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此,我们坚持以“全员参与、提升能力、构建体系”为目标,积极落实“建、培、研、评”一体化推进机制,确保落地见效。

一、突出高站位谋划,以“建”形合力

1.建团队,组织保障到位。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教研、人事、财务、电教等科室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工作开展。组建区级培训指导团队,由教研、电教及一线骨干教师组成,制订我区2.0 规划方案,组织指导研修、评测,开发资源库;成立校级管理团队,由各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负责学校校本化实施。

2.建机制,管理保障到位。拟制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形成教体局把好方向、督导落实,教研室指导应用、管理检测,电教仪器站配置装备、保障技术,学校校本研修、应用创新的两级四方联动机制。制订整校考核方案,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联片教研、课堂教学等考核评价量表,增加对校本研修方面的考核和对30 个微能力点在教学中应用的要求,完善信息技术能力应用于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的评价维度。

3.建试点,统筹规划到位。按照“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均衡发展”的原则,以“1+x+1”(即一个城区教育集团强校带动2 至3 所一般学校再带动一个农村中心校)的链条式推进、整体式提升思路,确定9 所教育集团牵头校为试点引领校,组成了涵盖城市薄弱校、农村中心校的能力提升工程2.0 发展共同体,由培训指导团队分9 组对口分包,积极探索整校推进、联片提升、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打造项目示范校,促进全域发展。

二、突出高水平引领,以“培”提能力

我区充分发挥教研室研训一体的优势,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相关培训。

1.全员分层培训,促进能力提升。一是提升领导力。2021 年~2022 年共选送66 名相关人员参加团队指导能力提升培训等国培项目,并聘请省内外项目专家开展专项领导力提升培训;二是提升微能力。组织实验小学、学步桥小学、实验中学3 所基地校共计200 名教师参加国培线上2.0整校推进项目,同时组织2200 余名教师参加河北省全员远程培训,结合教学实践全面提升能力点应用;三是提升应用力。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教研活动,推动教师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共录制300 余节“空中课堂”,在市教育公共平台上传各类资源45292 件。

2.实践引领培训,促进效果提升。一是开展现场观摩式培训。区级指导团队分组编排,分包到校,开展持续深入精准指导,不断培树不同层面的整体推进典型学校,通过“规划分享—策略介绍—案例展示—研修示范”等观摩活动,让各层面学校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找到方法,看到效果。二是开展精准帮扶式培训。我区16 个学科名师工作室开展订单式送教送培活动,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9 个集团牵头校教师与乡村学校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突出高品质赋能,以“研”促实效

1.研方案制订,一校一案促实效。区级专家指导团队多次召开规划、方案论证会,深度研磨各校“一划一案”,帮助学校分析信息化工作的现状,指导学校制订发展规划,在能力点选择、教学模式、研修模式及考核标准等方面提供科学指导,确保学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研课堂应用,创新形式促实效。一是创新专题研修。充分发挥区、片、校三级教研体系,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30 个微能力点,以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形式开展专题研究;精心研制教研组研修典型案例模板,用于指导学校教研组围绕能力点开展研修并进行成果展现。二是创新课堂模式。各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深入实践微能力点的应用,形成了永安中学的“和谐对话式一、二、六课堂”模式,学步桥小学的“翻转课堂”模式,荀子实验小学的“灵动课堂1236”模式,曙光小学的“我主动241 课堂”模式等,为有效助推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学、可操作的范式。

四、突出高标准落实,以“评”强支撑

区级专家指导团队以“可提升、可达成、可检测”为导向,建立“一月一督导、一季一分享、一学期一评比”的考评机制。一是视导式督评,通过“听汇报、看课例、观教研”的形式,每月开展一次指导性督导评估,并形成督导专报进行全区通报;二是测评式督评,专家组到各学校随机抽取参训教师测评考核,将评估结果纳入年底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三是评比式督评,先后组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师2.0 应用典型案例”“教研组优秀研究成果案例”等评选、展示与交流活动,促进教师提升应用能力。

我区在能力提升工程2.0 实施中,注重凸显区域特色,区域教学生态悄然发生变化。一是“1+x+1”的结对帮扶、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了常态运行和创新发展,加速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助推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形成了一支具有融合创新能力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师资储备。三是促使学校信息化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成为新常态,呈现了注重培训、以研促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的新模式。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深入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教师队伍素养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研修教研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