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学习资源界面设计研究综述

2023-09-25 08:05魏欣然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23期
关键词:用户体验界面设计

魏欣然

关键词:用户体验;移动学习资源;界面设计

0 引言

移动学习是近年来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如何将移动学习资源的界面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是移动学习开展的关键问题。为对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与了解,文章主要选取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以“学习资源”和“界面设计”为主题进行检索,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23年1月10日。通过对检索结果的筛选和内容分析,最后共得到相关文献67篇。因此,通过文献的检索、梳理、总结及归纳发现已有关于用户体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本文将从用户体验视角下移动学习资源界面设计有关的内涵与要素、内容构成、模型和测评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基于用户体验移动学习资源界面设计方面研究成果的研究进展与不足,进而通过移动学习资源界面的优化设计来提高用户体验。

1 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内涵及要素研究

1.1 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内涵

“用户体验”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著名心理学家和用户体验设计师Donald Norman提出,它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对用户体验的定义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认可,根据ISO 9241-210标准[1]的定义,用户体验是指之前、期间和之后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强调是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基于用户情感化理念进行设计,在突出情感价值的同时要注重实际应用,满足用户需求。用户体验强调以用户为核心,与界面设计的情感三层次理论具有一致性。基于用户体验的界面设计应更加关注学习者与界面交互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移动学习资源界面设计通过对用户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元素进行合理编排设计,促进用户与移动学习资源界面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提高学习者的用户体验。

1.2 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要素

国内学者对用户体验要素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数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关于国内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要素研究成果如表1所示。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与分析,可将其总结为:系统质量感知要素,即用户在与移动学习资源平台交互中,对系统技术与功能方面感知;用户情感感知要素,即反映用户情绪与情感的体验感受,用户体验设计要素,即对移动学习资源平台用户体验设计提升要素。

2 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内容研究

结合有关用户体验层次理论的研究,本文将对界面设计用户体验需求层次中的功能体验层次、美学体验层次和交互体验层次进行梳理。

2.1 功能体验

冯小燕[2]指出标签式布局有利于内容合理化呈现,并且优先考虑采用三维互动方式,选择屏幕较大的移动设备。董伟[7]通过访谈发现平台操作简便、课程回看和界面简洁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学习效果。李露[8]将移动学习资源界面的功能分为三类:内容学习功能、社会及推送功能、个性化服务功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要。通过分析总结研究成果发现,在功能体驗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减少用户认知负荷和提高用户体验两方面,但对于与不同设备相匹配的最佳功能的研究较为匮乏。

2.2 美学体验

在美学体验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提高用户情感体验出发,不同学者对移动学习资源界面使用的背景颜色、字体字号等视觉体验进行研究,对于如何提升用户听觉体验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例如,赵玉等[3]指出在色彩搭配时避免红色与蓝色同时出现。张立指出通过色彩心理选择法、图片选择法、调查问卷分析法确定界面配色的选择。司国东等[9]提出用小字体呈现词语信息,图像使用缩略图呈现。

2.3 交互体验

国内在交互体验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通过合理交互减少学生外在认知负荷,设计可视化的交互体验,信息可视化定制服务,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与用户体验,但对于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研究较为匮乏。例如,赵玉等[3]指出页面中可交互元素要保持在固定位置,无法固定的交互按钮以更为显著的呈现方式。司国东等[9]在其交互设计中采用简单交互和定制导航地图的方式。靳晓晓[10]建议通过增加动态交互体验来提高感官体验、创造故事情境增强情感体验、进行信息可视化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提高用户个性体验。

3 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模型研究

构建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模型为全面研究和用户体验测评提供了基础。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学者对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模型的研究,本文将从结构性模型和测量性模型两个角度分析。

3.1 结构性模型

对于结构性模型方面的研究,最早构建了用于评估用户体验的蜂窝模型,国内大多研究也是建立在蜂窝模型基础上,从数字化学习资源、Kano模型、移动学习资源视觉体验等视角构建了用户体验模型,主要从功能体验、交互体验、美学体验、效能体验等方面进行划分。例如,赵慧臣等[11]构建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用户体验模型,包括直观用户体验、功能体验、交互体验、生成体验、情感体验等五个层次。蒋立兵等[12]构建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用户体验模型,包含核心价值、四个内容结构、九个组成部分和两个体验层次。孙晓枫等[13]提出了基于应用演化规律和Kano模型的用户体验设计模型。王陆军提出了基于情境感知的移动应用用户体验设计模型。

3.2 测量性模型

测量性模型有相应的数据支撑,比结构性模型更有说服力,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数据收集的方式来检验此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用户体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并且各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是提高用户体验设计最有效方法之一。李浩等[14]提出了从学习者时空特征视角建立移动学习资源推荐模型,发现基于时空特征进行聚类分群后,学习器采集的准确率和移动学习资源的准确率都有提高,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者的需求。何灿[15]构建了五因素移动学习模型,由资源优化性、社会影响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使用意愿构成。实验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和资源优化性与社会影响对移动学习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

4 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测评研究

4.1 测评方法

通过对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测评相关文献分析,测评方法将从测评对象、度量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

就测评对象而言,可以选择用户测试或专家测试来评估移动学习资源的用户体验。用户测试更为广泛,即招募普通测试者,记录用户在使用移动学习资源时的真实感受。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测评实验中大多采用用户测试的手段。专家测试即邀请领域内用户体验方面专家进行测评,进而减少参与测评的人数,简单高效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就度量方法而言,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生理行为评价手段进行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测评。问卷调查法是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测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比较有代表性的是Attrack Diff 量表。问卷量表的问题设置可能会有疏漏且问卷质量有时得不到保障,因而问卷调查法应结合访谈法使用。通过设计实验获取数据是弥补主观测量缺陷的有效途径,例如心理指标测量,面部识别、脑电测量、眼动数据测量等。

4.2 测评指标

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测评指标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界面技术与功能体验、界面设计与交互体验、用户情感体验,用户体验测评指标种类较为丰富和全面,可以满足大多数需要,但是部分研究缺少实证检验,应增加实证检验和指标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国内有关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测评指标如表2所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对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的内涵及要素、内容构成、模型和测评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的要素和内涵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不足是大多针对信息技术,在移动学习资源方面较少,研究内容不够深入;有关内容构成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功能體验、美学体验和交互体验三个方面,不足之处在于对不同设备的功能体验、听觉角度的美学体验和如何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研究较少不够深入;模型及测评的研究注意在理论层面,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构建了与移动学习资源有关的用户体验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但是模型和评价体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多数模型更多关注用户认知要素,忽视了用户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构建完整的用户体验模型时,要充分考虑用户的认知要素、情感体验、用户期望、满意度、设计要素等多个角度,才能更加充分理解用户需求;在实践方面,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测评质量不高,大多数学者采用问卷调查法,缺少对系统优化前后的比较研究,后续可以对用户体验模型的有效性进行跟进研究,以便于模型的发展与完善。

5.2 展望

1) 完善理论体系,进行学科交叉研究

不断地完善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理论体系,加强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定义和要素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模型和评价体系标准,当前研究多重实证,缺乏对影响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要素的深入探讨。

2) 拓展研究方法,重视可持续化研究

目前对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研究大多采用问卷调查法,这种方法容易导致调研结果不够深入,缺乏较强的说服力。可以在用户体验测评中,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方式,用户在测试阶段感知数据收集的定性数据与交互过程中产生的行为数据即定量数据。另外,进行用户体验对比研究,有助于发现移动学习资源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移动学习资源的用户体验会随着用户使用而发生变化,因而可以对用户体验进行追加研究,进行周期性的测评研究,发现用户体验变化规律,有助于移动学习资源更好地发展,更好的服务用户,使用户拥有最佳的体验,最终提高移动学习资源使用率。

猜你喜欢
用户体验界面设计
《京燕儿》APP界面设计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面向智能手机的UI界面设计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基于用户交互式体验下的APP版式设计研究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