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可视化分析

2023-09-27 08:15杨丽君李紫梦魏丹莲王相淇马宏文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幸存者发文癌症

杨丽君 李 琪 李紫梦 魏丹莲 王相淇 马宏文

睡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仅次于呼吸和心跳[1-2]。睡眠障碍是人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种睡眠量不正常、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可表现为睡眠不足、睡眠时间过长或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活动[3]。研究[4]表明,30%~50%的癌症幸存者深受睡眠障碍的困扰。癌症相关治疗、症状、心理和行为压力源都可导致睡眠障碍,进而可能导致癌症幸存者复发率、病死率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下降[1]。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及筛选策略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式为:TS=(cancer survivors OR cancer survivor OR 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 OR cancer survivorship OR long term cancer survivors OR cancer patients OR cancer)AND TS=(dyssomnias OR sleep disorder OR extrinsic sleep disorder OR limit setting sleep disorder OR adjustment sleep disorder OR insomnia),检索时限:199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日。

1.2 纳入排除标准与文献筛选

纳入标准:与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相关的文献。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的文献;(2)会议论文、会议摘要、书籍章节等文献。文献筛选:由2名研究者单独筛选文献,若2名研究者对文献意见不同,允许第3名研究者共同讨论。共计检索文献3 001篇,最终纳入文献2 142篇。

1.3 研究方法

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5-6],分析的数据主要包括论文发文量、作者、机构、高被引文献和关键词,并进行高频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突现分析。

2 结果

2.1 发文量分析

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领域的发文分布[7]。由图1可知,该研究领域发文量自1991年的5篇开始,直至2022年的132篇,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1991-2012年,该阶段发文量为690篇,年均发文量为31.36篇;2013-2022年,该阶段发文量为1 452篇,年均发文量为145.20篇。

2.2 发文作者分布

发文最多的作者是Miaskowski C,发文量高达107篇,其主要研究方向是不同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其他发文量较多的作者还有Paul SM(86篇)、Cooper BA(78篇)、Levine JD(48篇)等,这些作者构成了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领域的核心作者及核心研究团队,他们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本文使用普赖斯定律确定核心作者,即“撰写全部论文一半的高产作者的数量等于全部科学作者总数的平方根”,该定律公式为M=0.749×(Nmax)1/2,M为领域内高产作者最低发文数量,Nmax为领域内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论文数[8]。通过计算得知,发文量≥8篇的作者即为本研究领域高产作者,高产作者的总发文量是1 283篇,占总发文量的59.90%。

2.3 发文机构分布

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36篇)、匹兹堡大学(25篇)、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24篇)、西北大学(16篇)、宾夕法尼亚大学(16篇)、斯坦福大学(15篇)、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15篇)、杜克大学(13篇)、奥斯陆大学(13篇)、哈佛大学(12篇)。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癌症研究院。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将节点设置为机构(institution),得到机构共现网络图谱,生成的网络图谱中共有节点171个,连线493条,机构间的合作密度仅有0.034。

2.4 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研究热点剖析

2.4.1 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精炼, 高频关键词一定程度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9]。关键词共现图谱包括782个关键词节点,6 889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3。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研究领域排名前10的关键词见表1。

表1 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排名前10的关键词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本研究关键词共分为 43个聚类,最大的10个聚类分别是:#0 quality of life(生活质量)、#1 carcinoma(肿瘤)、#2 anxiety(焦虑)、#3 European organization(欧洲组织)、#4 survival(幸存者)、#5 psychological stress(心理压力)、#6 perception(感知)、#7 drug therapy(药物治疗)、#8 chemotherapy drug therapy(化疗药物治疗)、#9 breast cancer(乳腺癌)。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高频关键词聚类见表2。

表2 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研究关键词聚类

2.4.3 高频关键词的突现图谱分析

突现词(burst term)是指在不同时间段内,词频贡献度发生突然骤增的关键词[10],是相关领域研究转向的关键。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高频关键词突现图谱见图2。

3 讨论

3.1 发文量、作者、机构分析

从发文量来看,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领域的发文趋势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该领域研究尚未引起学术界的较大关注,相关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第二阶段,相关研究大量涌现,增速加快。表明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度不减,近几年研究者可继续发掘该领域研究。从发文作者来看,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研究领域已形成高产作者群,这些推动该领域研究发展的核心作者,他们所处的研究机构也相对比较聚集,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杜克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较多。

此外,部分作者也已经形成代际更替现象,逐渐形成次级研究团队,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的拓展与深化。某些机构因资源、技术、人才、地域等优势,在一些领域会产出更具有影响力的研究,这些机构通常被认为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11]。从研究机构的类型来看,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癌症研究院,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文量遥遥领先,这表明加利福尼亚大学作为美国顶尖的高校,在世界范围内对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领域的贡献最大;从研究地域来看,该研究领域的地域主要集中在美国西部和东北部经济发达地区,从机构合作图谱来看,发文机构高达171个,机构间的连线有493条,机构间的合作密度仅有0.034,网络连线并不十分紧密,这表明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较少,有合作的机构大多数是距离相隔较近的机构。

3.2 研究热点分析

本研究显示,“quality of life(生活质量)”出现的频次最高,可能是由于较多研究探究了癌症幸存者生活质量现状、 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改善癌症幸存者生活质量,但往往评估癌症幸存者生活质量里包括幸存者睡眠障碍,比如,Ha等[12]研究了影响肺癌幸存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其研究发现,异常运动诱发的呼吸困难、自我评价的角色功能受损和睡眠障碍3种因素可导致肺癌幸存者生活质量降低。Lehtomäki等[13]调查了影响结肠癌幸存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其结果发现,失眠、阳痿、尿频和疲劳症状将会增加结肠癌幸存者症状负担,降低其生活质量。其次频次较高关键词分别是“breast cancer(乳腺癌)”“sleep disturbance(睡眠障碍)”“fatigue(疲劳)”“depression(抑郁)”“prevalence(患病率)”“women(女性)”“insomnia(失眠)”“disturbance(紊乱)”“cancer(癌症)”。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乳腺癌幸存者,一方面可能因为乳腺癌的全球高发病率,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8年更新的数据[14],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可能因为睡眠障碍和乳腺癌之间存在双向关联。此外,癌症幸存者易产生疲乏、抑郁等不良感受,这些不良感受又会引起失眠等问题。

从聚类划分上可以看出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热点内容,聚类#1 carcinoma(肿瘤)、#3 European organization(欧洲组织)、#4 survival(幸存者)和#9 breast cancer(乳腺癌)可归纳为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常见对象,聚类常见关键词中出现乳腺癌、鼻咽癌、卵巢癌、肾细胞癌和结直肠癌等,未来研究者应针对以上疾病的幸存者构建睡眠障碍干预方案,减轻其睡眠障碍。聚类#0 quality of life(生活质量)、#2 anxiety(焦虑)、#5 psychological stress(心理压力)和#6 perception(感知)均为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可根据癌症幸存者心理状况,从其感知切入进行相应干预,其中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等干预方式较为常见。聚类#7 drug therapy(药物治疗)和#8 chemotherapy drug therapy(化疗药物治疗)为癌症幸存者治疗方法,不同的治疗方法也会影响患者睡眠情况,有研究[15]表明,手术联合辅助放化疗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可高达80%。癌症幸存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其机体状况,及时与医生沟通,适时调整幸存者治疗方案。

从关键词突现图谱来看,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研究趋势总体上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1-2013年,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以“carcinoma(肿瘤)”、“randomized trial(随机对照试验)”、“adjuvant chemotherapy(辅助化疗)”、“circadian rhythm(昼夜节律)”、“European organization(欧洲组织)”、“depressive symptom(抑郁症状)”、“psychometric evaluation(心理评估)”等词为主。突现强度最高的词汇是“carcinoma(肿瘤)”。可见研究者早在1992 年开始关注癌症领域研究,而且该关键词是突现持续时间最长的词。该时期研究类型主要是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内容较为表浅,相关研究者开始对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进行初步探索,以癌症幸存者睡眠节律变化为主。同时,该时期也注重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的理论研究,为今后研究打下良好基础。第二阶段为2014-2018年,伴随着癌症患病率日益增加,以及研究者认知不断深化,这一时期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的研究领域开始扩张,并有更多研究者聚焦于该领域研究。一方面在内容上,许多研究者开始围绕改善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展开研究,认知行为疗法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在研究类型上,随机对照试验依旧是主要研究类型,但该时期Meta分析更多地被学者们关注,成为另一主要研究类型。第三阶段为2019年至今,这一时期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的研究领域也开始拓展一些新的研究类型,主要为问卷调查,深入探究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研究对象以成年癌症幸存者为主,今后研究可扩大研究对象范围,比如聚焦于青少年癌症幸存者研究。

3.3 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3.3.1 吸收多学科理论,开展跨学科研究

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与基础研究发展密不可分,该领域研究注重与其他学科对接共同解决睡眠障碍问题,如结合基础医学理论,研究褪黑素如何影响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包括具体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等问题,比如Li等[16]调查接受辅助化疗的乳腺癌幸存者佩戴腕动仪168 h,采集治疗前、化疗第1周期和化疗最后1周期的尿液标本,评估尿中6-硫氧褪黑素的水平,其结果发现,反复化疗可进行性损害夜间褪黑素分泌从而导致睡眠障碍。Brzecka 等[17]综述了褪黑素对癌症幸存者睡眠的影响,其结果发现,褪黑素可能改善癌症幸存者的睡眠质量和失眠。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研究今后可积极引入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行为学、心理学等理论,针对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现状开展跨学科研究,同时注重结合目前研究发展进程。

3.3.2 聚焦应用型研究,丰富研究方法

通过对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除去改善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相关的干预研究,该领域研究更多在于调查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以问卷法和理论探索为主,这使得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研究可能只会停留于简单的影响因素分析。同时,问卷调查主要应用静态视角进行调查,往往只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数据,难以判断不同影响因素对癌症幸存者睡眠障碍的动态影响。今后研究中应丰富研究方法,结合国外较为成熟的干预措施[18],同时重视纵向研究,以严谨的研究方法来增强其研究的科学性及应用性。

猜你喜欢
幸存者发文癌症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像幸存者身上的辐射残留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