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握拳运动对预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效果研究

2023-09-27 08:26刘伟宸连思琴侯茜洁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握拳穴位血栓

黎 明 刘伟宸 连思琴 侯茜洁 凌 瑛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长期输液、肿瘤化疗患者的最佳输液通道,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外周静脉,减少频繁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1-2]。但PICC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栓是常见的并发症[3]。肿瘤是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之一。研究[4-5]显示,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高达6%~67%。目前,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预防及物理预防,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血栓形成,但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6]。相关指南建议PICC置管患者通过物理手段预防血栓[7]。握拳运动能有效地提高置管侧静脉血流速度,显著改善血液淤滞情况。穴位按摩作为一种中医理疗方式,可以通过手法通经活络,祛邪扶正,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8]。因此,本研究将穴位按摩与握拳运动相结合,对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进行干预,探讨其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肿瘤内科住院且接受PICC置管的8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病理检查为恶性肿瘤;(2)首次进行PICC置管;置管途径为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3)手部活动能力正常;(4)年龄≥18岁;(5)理解及沟通能力正常;(6)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2)置管侧手臂有手术史、血栓史、血管畸形、溃疡、创伤、静脉炎等;(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该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023-E164-0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PICC置管后常规护理,包括置管后24 h内要换1次透明敷贴,以后每周更换2次敷贴,有污染或潮湿时随时更换;PICC上的可来福接头每周更换,按要求冲管和封管,严格无菌操作。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置管侧肢体运动训练[9]。置管24 h后,若无异常,患者开始行置管侧上肢握拳运动,每次用力握拳10 s后松开,间歇10 s后再次用力握拳,25次/组,早中晚各进行1组训练,共进行4周。告知患者握拳运动对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重要性,并指导其正确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PICC置管24 h后,若无异常即开始进行穴位按摩。取置管侧手臂的合谷穴与曲池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护士准确定位穴位后,采用点、按、揉的手法,用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压于穴位上,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感觉局部酸胀且能耐受为宜。每个穴位按压50下,每天干预3次,共干预4周。

1.3 评价指标

(1)腋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置管前、置管28 d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组进行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通过冻结图像,分析3个时间间隔10 s以上的持续15 s的稳定图像,取3次的平均值。(2)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记录2组置管后28 d内发生腋静脉血栓的例数。静脉血栓诊断标准为:超声显示血管管腔内为低回声或无回声;静脉管腔不能压闭;脉冲多普勒显示无血流或频谱不随之变化;血栓段静脉内完全无血流信号或探及少量血流信号[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腋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最大血流速度比较

置管前2组腋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置管28 d后观察组腋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最大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腋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最大血流速度比较

2.2 2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09%(4/44),低于对照组的29.55%(13/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P=0.031)。

3 讨论

肿瘤患者在置入PICC时,穿刺针刺入血管壁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刺激血管收缩,且肿瘤患者的血液多呈高凝状态,从而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血流淤滞,易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10-12]。导管相关性血栓是肿瘤患者置管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治疗时间,甚至造成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液流速均大于对照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穴位按摩联合握拳运动可以加快置管侧静脉血流速度,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血栓属中医学“脉痹”、“肿胀”、“瘀血”等范畴[15],中医穴位和经络理论认为,刺激相关穴位可以扶正祛邪,平衡阴阳,从而起到舒经通络,活血化瘀,消除炎症的功效。本研究选取合谷穴和曲池穴进行按摩,其中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有通经活络、舒经利节之效;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有疏通经络、清热凉血和气血同调之效[16-17]。穴位按摩通过按压相应的穴位,作用于经络,使机体产生酸、麻、轻微疼痛、胀等感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上肢血液回流,改善静脉血液的瘀滞,以达到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效果[18]。在进行握拳运动时,可通过手掌与前臂肌肉收缩,使腋静脉压力升高,促进腋静脉血液回流,在松拳时,压力迅速降低,起到人工泵的作用,加速血液流速,减少血栓形成[19]。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联合握拳运动训练可以加快患者腋静脉血液流速,降低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其效果好于单纯握拳运动训练。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仅探讨了穴位按摩联合握拳运动对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短期效果,而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今后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延长干预时间,以评估该方法对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的长期效果。

猜你喜欢
握拳穴位血栓
走路握拳头脑健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小兔上学
夏季穴位养心
经常握拳 延年益寿
经常握拳 可以提神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