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探索

2023-09-27 13:54高蕾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7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树叶小学语文

高蕾

[摘 要]在教学《树之歌》时,教师围绕“树叶”这一生活中随处可见之物,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内外的情境实践活动。在情境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看、问、说、查、写等方式自主探究不同树的叶子,了解树叶的作用,感受树叶为生活增添的情趣,在多样的情境实践活动中,学会感知与表达,体验文字与生活情境链接的趣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树叶;项目化学习;情境实践活动;言语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9-0086-03

大自然中,树叶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叶子为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生趣。在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叶子、了解叶子,笔者将项目化学习引进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之中,设计了“走近叶子王国”情境实践活动。

一、情境实践活动导入

在教学《树之歌》时,围绕“树叶”这一生活中随处可见之物,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情境实践活动,把课堂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建构起对话的桥梁。在情境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看、问、说、查等,观察秋天的树叶,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父母等方式,了解树叶的作用,感受树叶为生活增添的情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灵巧的双手设计、装扮叶子,从中获得快乐。让学生在多样的情境实践活动中学会感知与表达,体验文字与生活链接的趣味。

二、情境实践活动方案

走进叶子王国——“最美树叶”情境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调查、采访、上网查阅等多种方式了解树叶的作用,通过观察能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了解树叶,寻找最美的叶子。

2.学习制作树叶书签,发挥想象,编写关于叶子的童话故事,或制作树叶绘本,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收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4.通过合作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備】

1.分好项目化学习小组(6~7人),确定组长及家长义工。

2.教师讲解树叶书签的制作方法,学生了解制作树叶书签的大概步骤和方式。

3.欣赏绘本,了解绘本制作的方法。

4.布置和指导项目化学习。

【活动过程】

情境板块1:眼中叶

★秋叶飞红,研究落叶

1.项目化学习小组利用周末欣赏秋景、观赏秋叶。

2.选择身边最感兴趣的树叶进行研究。

(1)研究内容:树叶的形状构造、颜色味道、生长方式、生长环境、药用价值、传说故事……

(2)研究方法:问一问、找一找、查一查、辨一辨……

(3)成果展示:课件ppt。

★捡拾落叶,制作落叶书签

情境板块2:画中叶

★秋叶绘本

1.教师进行绘本情境故事创作的指导。

2.项目化学习小组及家长义工共同讨论绘本情境故事的基本框架。

3.各学习小组用树叶贴画的形式创作绘本。

情境板块3: 文中叶

★编织秋天的童话

1.回顾“树叶周”的情境实践活动。

2.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情境童话的创作。(阅读小学语文新补充读本:《秋姑姑》《初秋》《树的一家》《小小树叶船》《秋叶比美》《秋叶自述》《枫叶传奇》《竹叶山的珍珠》)

情境板块4:分享叶

情境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分享项目化学习收获。

三、情境实践活动的思考

(一)方案要具体

在情境实践活动开展之初,笔者注意给予学生明确的要求,将整个情境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要求、任务一起布置,而不是一件事一件事地布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情境实践活动中通盘考虑、整体安排的能力。

在情境实践活动之前,笔者对活动方案进行了认真解读,让学生知道后期有制作树叶书签、树叶名片的任务,还知道后期有创作情境绘本等任务,整个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树叶。于是,大多学生在第一个任务“寻找最美树叶”的环节中,除了找寻最美树叶,还各自捡拾了一小袋落叶回家,留作后期用。当然也有一些准备不充分的小组,中途又去了两趟濠西书苑去补充树叶。但这毕竟是少数,学生在情境实践活动中也得到了一些教训,知道下次再进行项目化学习时要先整体安排才行。

(二)分组要合理

项目化学习与平时的语文学习不同,它需要学生组队合作进行。情境实践活动要求刚刚布置,学生们就忙着组队了。笔者很快发现,学生的自由组队成员大多是平时一块儿玩耍的,大家彼此了解、彼此包容,即使是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能在这个团体中大胆发言,这样的组队确实很容易激发所有学生合作的热情。但这样的组队太随意,学生平时在一起玩还可以,一起学习就难说了。因此,这样的分组不合理。

组队的随意性说明学生对组队的考虑不够全面。于是笔者组织学生再做一次方案,学生这才发现在自由组队的同时还要考虑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需要博采众长、科学搭配。另外,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项目化学习涉及网上查阅资料与外出参观,这些都需要有家长的帮助。因此,在分组的同时,还要考虑家长的积极程度和参与能力。几经调整,各个小组的成员搭配终于合理了。

(三)过程要跟进

情境实践活动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有联系的载体,如qq群等,各小组将活动过程的照片发到群里,既可以让教师把握各小组项目学习的进程,又能对其他小组起到促进及指导作用。在这次寻找树叶的过程中,学生不认识树的种类,于是围成一圈听家长讲解。有时家长也不明白,于是便将树叶拍下来发到qq群里,群里有能力的家长便给予解答。后来,一个家长在qq群推荐了能自动识别树叶的形色软件,于是,所有小组都得益了。同时,班级还需设定专门的时间进行活动过程的讲述,收获、困惑都可以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遇到困惑,学生各抒己见,实在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教师再帮忙。

(四)展示要多样

1.童话展示,人人有份

孩子的世界是童话的世界。秋天到了,片片落叶写满了秋天的故事,这些故事随着落叶飘啊飘,飘到小河,飘到大地,也飘到了孩子们的心中。“树叶之梦”是这次活动的童话创作主题。学生创作的童话想象丰富,体现出童心世界的纯净与美好。

学生创作的童话想象丰富、主题积极,每份作品里都藏着他们纯净的心灵。教室内墙是展示的园地,将所有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墙上,班级就成了童话世界了。每到下课,看到有同学站在自己的作品旁认真阅读,多光荣啊。

2.故事讲述,愿者有份

一个月的项目化学习,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着迫切要与人分享的故事。此时需要搭建一个平台,给学生一个倾吐与展示的机会,其中有兩个故事吸引了所有人,让我们既佩服学生的想象力,又佩服家长的无痕教育。

(1)树叶也是有生命的。活动中发现,第七小组做书签用的树叶都是黄叶,一片绿叶都没有。笔者很奇怪,问了小组成员,答案令人欣慰。学生告诉笔者,秋天到了,满地落叶,此时树上的绿叶却更吸引他们。可就在他们刚伸手的时候,带队的一个家长开了口,说树叶也有生命啊,强摘下来不怕它们会疼吗?一个反问,让大家缩回了手。一个充满智慧的家长,伸手缩手之间就教育了孩子对生命的尊重。

(2)折柳垂钓。鱼会吃树叶。你肯定闻所未闻,可偏偏就有一个小组突发奇想,折几支柳枝,静静地坐在公园的水池边垂钓。有学生怀疑,这真的可以钓到鱼吗?小组成员七嘴八舌:万一呢?万一这是一条饿极了的鱼儿,不挑食呢?万一这是一条外星来的鱼儿,就喜欢吃树叶呢?万一……是啊,孩子们的世界又岂是成人能理解的呢?只要看着他们的笑脸,内心就都是欢愉的了。

因为参与,所以有见闻;因为认真参与,所以有故事。项目化学习故事会可以让学生交流活动中的趣事,更能让学生从中找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3.绘本展示,组组有份

在情境绘本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在人人都创作情境童话的基础上,小组成员评选出其中最优秀的一篇,再一次合作进行情境绘本创作。如何进行情境绘本创作呢?小组间进行了讨论。有的小组说,围绕选中的情境童话每人都创作一本,然后再选择最优秀的一本在班级展示。这样是有了竞争,但最后的展示只能涉及少数学生。有的小组说分工合作,每人创作一页然后整合。这样虽然人人都参与了,可最后呈现的作品构思五花八门,没有整体性。

后来,一个在电视台当编剧的家长想了个办法,他将一个小组的学生全部集中到家里,针对这个小组选中的童话进行了绘本创作的指导。统一规划画面的构思、色彩的安排等,然后将童话分为六个场景,六个学生一人负责一个场景两页绘本的创作。因为是统一规划,所以创作的绘本只有水平的参差,整体感仍然很强。这样,情境童话被选作脚本的学生非常自豪,参与进行情境绘本创作的所有学生也同样骄傲。这样的活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个人的快乐又享受到集体的欢乐,一举两得。

4.书签展示,优秀者有份

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他们用树叶做出的书签精彩纷呈。有做成叶脉书签的,有做成心形书签的,有一片树叶一张书签的,有几片树叶组合成一张书签的……我们选中15张书签张贴于班级中队角,并在书签下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一个月的展示,优秀作品获得了无数的赞美,它们的创作者也吸引了无数羡慕的目光。

四、情境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学习方式从个体转向群体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项目包含相互联系的、能持续一段时间的任务和活动。在整个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从主导地位退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者。学生学习方式从个体转向群体,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共同提升。在此次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创作出情境童话、情境绘本、树叶书签、树叶介绍ppt等,通过作品展示等方式,学生展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成果意识。

(二)学习场所从课堂走向生活

在《树之歌》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制作了课件,力求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树叶。然而,屏幕里的树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对大自然中的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适逢秋季,落叶飘飘,满地的金黄吸引着学生去研究、去探索。那几个周末,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大自然,公园、田埂、山坡,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为了寻找两片相同的落叶,他们趴在草坪上研究了好半天。那些精美的绘本、那些精致的书签、那些极富想象的童话、那些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故事,都是他们的收获。这样的活动安排,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主动学习、主动获取,他们获取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学习课程从语文走向多学科有机融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次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情境实践活动,就是利用各学科的整合点,实现关于树叶知识的无缝对接。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学科的融合全面整体地认识树叶,多领域地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触类旁通。

这次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情境实践活动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进大自然,走进树叶的世界,学会了合作,享受到项目化学习的乐趣,更在于让学生对下一次的项目化学习充满了期待,使项目化学习成为他们情境实践活动的常态。

[ 参 考 文 献 ]

[1] 梁国立.真实的学习:全球背景下的学校教育 [J]. 基础教育课程, 2015(9):20-22.

[2] 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 [J]. 外国教育研究, 2002(11):18-22.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树叶小学语文
树叶的不同称呼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