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 新模式 新实践

2023-09-28 08:00焦贵萍 蒋美玲 周燕
新教育·综合 2023年9期
关键词:儋州市儋州学校

焦贵萍 蒋美玲 周燕

儋州市,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城市,古称“儋耳郡”,拥有2100多年历史,海南最早的州学诞生在这里。苏东坡曾居儋三年,开儋州文明之先河。在儋州这片土地上,教化之风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古吹至今,并焕发着新的生机。近日,《新教育》期刊记者深入儋州市五所学校进行实地采访,探寻儋州市以新理念、新模式、新实践为引领,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新理念:以“新教育实验”为蓝图,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能幸福,思想問题不解决,工作很难开展。”在儋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永飞看来,激发教师教学的能动性是儋州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只有教师幸福了,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如何激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如何让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乐趣、感到幸福?是杨永飞一直思考的事情。

激发内驱力,是教师幸福执教的关键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2022年,儋州市有4个集体和27名教师获省级表彰、5个先进集体和220名先进个人获市级表彰。可在杨永飞看来儋州市的师资力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对教学没有激情,对职业感到困惑、迷茫,仍是儋州市教育系统中大多数教师存在的问题。以科研能力出名的儋州市思源高级中学最近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在校长刘凯锋看来,教师们的科研积极性很高,每年学校大小课题60多项,可落到实际教学中,效果却并不理想。如何寻求新的突破,成为儋州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遇到的问题之一。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办法。教师思想不改变,没有自我发展的主动性,没有职业的幸福感,再好的教育设施也利用不起来,再好的待遇也激发不出斗志,再好的学生也得不到全面发展。

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也是杨永飞解决教师思想问题的指导思想,于是儋州市教育局积极引进“新教育实验”,在“改变教师教育思想,统一教育思想,激发教师内驱力和使命感”上下功夫,激发教学动能。

新教育实验,是教师幸福执教的途径

“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教授于2000年发起,其关键是“促进教师成长”。经过23年的实践,参与项目的区县将近200个,学校8000多所,师生800多万,已经从理想主义的研究转变成为现实主义的耕种,获得世界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发展奖。朱永新教授在接受《中国教育报》采访时说:“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最基础的力量。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就成为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研发,课程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没有教师的实践,理想课堂就成为水中之月。”因此,新教育倡导十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新教育实验”诸多鲜活的成功案例和系统经验,正是儋州市教育发展寻觅的“工具箱”和“地图册”。儋州市于2023年7月加入新教育试验。

积极行动,让教师幸福执教落地开花

“从思想上改变人,从理念到行动,让教师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图景,在儋州市徐徐展开。今年7月24日至29日,儋州市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2023年儋州市中小学校长“新教育实验”能力提升培训班,来自全市各中小学60位校长参加了培训。杨永飞在会上宣布,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儋州市将全面启动新教育实验,印发实施方案,全面推动十项行动落地。这既是建设全新的儋州教育的机会,也将为自贸港背景下的儋州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杨永飞希望参加培训学习的儋州市中小学校长要认真学习,吸收借鉴,自主创新,让新教育在所在学校尽早落地、生根、发芽,为建设出一个全新的儋州教育而齐心努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师是儋州教育发展的根本,教育动能是儋州教育发展的泉源,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构建“上下同欲”的教学团体,必将让儋州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二、新模式:以引进优质资源为抓手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除了引进“新教育实验”,儋州市教育局也注重引进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和管理人才,为儋州教育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为了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成“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重庆巴蜀中学校、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外国语学校等省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儋州逐步落地。

儋州市第一中学的“巴蜀模式”

2022年,儋州市教育局引进重庆巴蜀中学校托管儋州市第一中学,利用巴蜀中学先进的管理理念,让有着75年历史的儋州市第一中学重焕生机。连续7届蝉联中国百强中学,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学校,2011年入选美国马里兰大学评选的中国高中50强,重庆巴蜀中学校的办学成绩全国一流,此次与儋州市第一中学合作,该校派出由11名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管理团队,成建制地推动学校全面改革发展。

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形容儋州市第一中学现在的变化十分恰当。自2022年9月以来,学校在涂家文校长的积极谋划下,坚持以全面育人为本,坚持“人才强校”,不断推进学校各项改革。在学生培养上注重因材施教,对智力有优势的学生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音体美有特长的学生,开展校本课程培养。在教师专业成长上注重各美其美,快乐工作,利用“云校双师班”“清北班”教师和“竞赛教练”等手段培养名师成长。在学校管理上,探索建立“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完成学生食堂和公寓扩容、三栋D级危房重建、智慧校园布局等学校硬件升级。

2023年,儋州市第一中学在全市中考前10名中占6人;800分以上133人,占总人数的45%。高考中,800分实现近年来零的突破。儋州巴蜀一体化发展活力逐步显现,向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受人尊敬的中华名校”的办学愿景推进。

儋州市第二中学的华丽蜕变

坐落于儋州市市区的儋州市第二中学,绿树环抱中的校门大气简洁、人车分流,井然有序,校园布局合理,设施齐全,一改往日“脏乱差破”面貌。提起学校的变化,儋州市第二中学历史教师符海娜脸上露出了笑容,“高校长来了以后,不仅校园环境变化很大,连教师住房等历史遗留问题也解决了,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特色课程也多了起来。”

据符海娜回忆,2013年她来儋州市第二中学任教时,学校还不是现在的样子,周边商铺林立、教师经济适用房迟迟无法入住,教学环境差导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高澄清任校长后,抓住学校主要问题,一方面积极争取儋州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支持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取缔学校周边50多个商铺,建成新的教学楼,积极推进教师经济适用房的交房工作;另一方面,在提振教师精气神、学生精气神上下功夫,举办“教学节”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开展寻找身边的“星”活动,激发学生全面成长意愿。身为教师,符海娜越来越感到在这里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除了校园环境的改造,二中的办学亮点也很多,可以说二中是在变革中崛起。”高澄清说,学校积极争取儋州市人大、市电教馆等单位资金支持,投资建设了海洋文化馆、影视工作坊、校园电视台、非遗展示厅等场馆,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3年高考中,学校700分以上9人,学校连续4年本科上线率均超过90%。2023年秋季学期,学校将在初三、高一、高二年级各设立1个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确立创建省一级学校的目标,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学校的创新之路正越走越宽。

儋州市第一中学、儋州市第二中学的创新发展只是儋州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的缩影。2022年,儋州市积极推进各学校工程项目建设。投入约19亿推动建设23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其中儋州片区16个,洋浦片区7个。加大力度深入解决历史遗留项目问题,完成44个历史遗留欠款项目账款支付工作。同时,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通过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整体发展、加快校际均衡发展、保障群体公平发展,最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2年,儋州市成立8个教育集团,以市一中、市一幼等优质学校为核心校,覆盖成员校22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三、新实践:以特色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8月10日,省教育厅党委书记曹献坤到儋州调研时强调,学校要依托丰富的特色教育资源,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海南特色文化,培养科学创新思维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最终的目的是培养新时代的中国儿童,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海南省教育厅的指示精神,为儋州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培养“健康阳光、好学上进、勤劳诚实、文明朴实”海南特色印记学生是儋州市教育的目标。

美育、体育各美其美,特色教育促学生个性发展

近年来,儋州市大力发展特色教育,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建立健全艺术展演长效机制,以展促教。不断以特色教育为抓手,提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那大镇中心学校有一门课程硕果累累,老师教得起劲儿,学生学得来劲儿。这门课叫“椰雕”,该校负责椰雕工作坊的陈维强老师,谈起这门课总有说不完的话,“儿童椰雕艺术实践工作坊是2014年6月成立的,经过10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我们专门开发了适合椰雕课的教材,语文老师设计内容,美术老师引导学生创作,孩子们都很喜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在椰雕教室里,墙上挂满了学生的作品,地上、桌子上放着作画用的椰壳材料和椰雕工具,陈维强老师带记者参观时,美术教师羊秀荣正在整理教室,手中拿着学校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当记者问及教椰雕课的感受时,羊老师坦言:“很有干劲儿,学生很热爱,领导也很支持。既可以带学生认识海南地域特色也可以培养学生艺术兴趣。”自2014年至今,椰雕美育工作在该校从未间断,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椰雕提升了审美、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推动儋州市音乐教育的发展,提高当地中小学校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动乡村音乐教育,助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儋州市教育局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联合海南爱乐文化教育基金会合作启动了“园丁培植”工程,根据全市230名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班(A、B、C班)分期培训。同时,在海南爱乐文化教育基金会的指导下组建教师合唱团,进而组建学生合唱团,甚至是交响乐团,通过合唱团的形式促进全市音乐教育的发展。

在体育方面儋州市对校园足球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构建现代校园足球教育教学体系。目前,儋州市有国家级、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31所,其中国家级24所,省级7所。创建“满天星”训练营“1+3+N”模式,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市级校园足球联赛制度,实现了校园足球赛事全覆盖。8月10日,在2023年海南省中学生足球联赛暨高中男子校园足球联赛中,儋州市代表队时隔13年再次闯入决赛并获亚军,见证了儋州市在体育教学方面的进步。

以特色教育为内核的五育并举教育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研究体育、智育、情感教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时,应看到它们的统一性和相互依赖性。那么如何看待新时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儋州教育的答案是,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是前提。杨永飞认为,儋州市的立德树人工作首先应该从教师入手,一方面通過“新教育实验”等新理念增强教师教育自信,塑造先进典型,弘扬崇高师德;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全市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党史学习教育现场体验教学,“青春向党奋斗强国”学党史、跟党走活动等活动,加强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儋州市还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十条和中小学校德育评价指标体系,把德育工作具体化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办好高质量教育。

五育并举,“双减”是契机。通过落实“双减”政策,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学科培训负担减轻了,孩子们就有了更多全面发展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儋州市教育局通过课后托管服务,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如,儋州市思源实验学校就在“双减”教育背景下,大力推出课后特色服务活动,开设“体育锻炼、益智增趣、课外阅读、艺术审美、语言表达、科普创意”六类特色课程,实现“人人精彩”的办学目标,并形成了“361课程体系”,提供学业精彩课程、德行精彩课程、个性精彩课程三类课程,从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身心素养、劳动素养六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个孩子成为最精彩的自己。

五育并舉,特色教育是抓手。儋州市教育局通过特色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体育使人的精神生活充实和文化知识丰富,强健体魄;通过美育表见(现)文化,辅翼道德。以“润德教育”为特色的那大中心学校,利用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大中心学校学生吴佳欣通过椰雕课发展了自己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椰雕课上她和同学大胆创作,把学习和生活中的想法用到创作中,不仅要表述自己的叙述想法,还要把它变成实际作品,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用到的知识很多。

四、教化之风吹过千年 教育新未来已不再遥远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步入新时代,儋州市教育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教育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海南西部教育中心目标,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无论是“新教育实验”还是巴蜀模式,无论是五育并举还是教师激励机制,儋州市教育局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寻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途径,实现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东坡书院里讲学之声犹在,东坡先生开教化之风的精神在这块土地上也从未走远。相信通过新理念、新模式、新实践的不断推进、不断深化,教师幸福执教、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目标将不是愿景,而是现实,儋州教育扩优提质的步伐也将在开拓进取中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儋州市儋州学校
儋州市关工委举办 骨干业务培训班
儋州鸡产业发展的思考
儋州宣言——2017年12月16日“苏东坡与文化儋州”全国专题学术报告会通过
苏轼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问
海南省儋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
海南省儋州市农村垃圾处理服务供给研究
学校推介
儋州新貌
儋州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