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助力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康复之路
——专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

2023-09-30 09:20闫佳惠刘尚昕
保健医苑 2023年9期
关键词:骨关节炎处方教授

◎文/闫佳惠 刘尚昕

据统计,我国65 岁以上人群膝骨关节炎患病率约为50%,75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是高达80%。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因其各自治疗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运动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兴保守治疗方法,正逐渐受到老年患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也有部分患者对运动治疗有所顾忌,觉得人老了行走不便是常态,需要去医院吗?一动就腿疼不是应该静养吗?运动治疗就是简单的动一动吗?带着上述问题,本刊编辑部近日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教授,请他介绍一下运动治疗相关的科普知识,以提升公众对运动治疗的认知,为骨关节炎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专家简介】

林剑浩,主任医师,教授,骨科学博士生导师,康复学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和康复医学科主任。兼任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教授,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客座教授,国家大骨节病和氟骨症治疗专家组组长,北京厚爱关节健康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曾任“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脊柱和关节病领域领衔专家、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关节炎外科治疗,特别是下肢髋、膝关节矫形。重点研究方向包括老年常见骨关节炎综合治疗与预防、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骨关节炎运动康复治疗等。

膝骨关节炎是退行性疾病,更是“生活方式病”

林教授介绍,膝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由于人体年龄增长后,软骨变薄、骨质变松,因此随着年纪变大无法避免膝骨关节炎的出现,就像有的人老了以后牙齿会掉一样。但是膝骨关节炎如果纯粹按照退行性疾病来描述,很多老年人会有听之任之、听天由命的想法,觉得在该病的治疗和预防上自己做什么努力都是徒劳。

然而,除了年龄(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性别(60 岁以上重型患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等是膝骨关节炎的不可控因素外,膝骨关节炎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同样密切相关。肥胖、不爱运动、运动不当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显著升高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而这些都属于可控因素。因此林教授强调,他更愿意将膝骨关节炎描述为“生活方式病”,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希望和决心。事实上,通过积极调整生活方式,虽然不可能让人返老还童,但是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哪怕老年人到了百岁之际,还可以拿着手杖到小区或户外自由行走,这已经算是非常理想的身体状况了。

膝骨关节炎初期的症状和表现

林教授指出,老年朋友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膝关节疼痛不一定都是骨关节炎。有时候看起来是膝关节疼,但实际上它的发病原因可能是在其他部位。例如,患者腰椎神经受到压迫,疼痛会放射性到膝关节,也会出现膝关节疼痛;扁平足患者由于长时间保持不正常的走路姿态,时间长了也会影响膝关节,出现膝关节疼痛;髋关节疾病患者同样可能出现膝关节疼痛的问题。因此,老年朋友出现膝关节疼痛后,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疾病类型,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膝骨关节炎初期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患者常常在上楼时出现关节疼痛。以往上楼时可能只是感到疲惫,但不会有疼痛的感觉,而当开始出现一想到要上楼就担忧、发怵的时候,可能已经处于膝骨关节炎病程的早期了。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还会出现晨起时感觉双膝发僵,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后期可能会逐渐出现关节变形的情况。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一般会在双腿同时出现,但也可能会出现主力腿先发病的情况。

因为疼痛而长期制动不可取

很多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患病后,对疼痛喜欢采取“眼不见为净”的策略,觉得只要我不动就感觉不到疼,走路疼那就少走路,运动疼那就少运动。这种制动的方式短期看确实可以赢得一定的止痛效果,通过不动,使疼痛得到了短暂的“缓解”。但这种所谓的“缓解”,实际上会带来更大的后患。林教授举例说,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事情发生后不去处理,等事情慢慢变严重后,再想去处理已经来不及了,这放到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上也是类似的道理。人不动,人体的肌肉会萎缩,一旦发生肌肉萎缩后,下次想再起来活动的时候,关节稳定性会更差,就会更疼、更走不了。以上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为了避免疼痛而减少运动,可能会带来暂时性的“获益”,但从长期来看是后患更大的行为。

事实上,科学运动有助于肌肉骨骼健康,是骨关节病综合治理的基石。但不可否认的是,患膝骨关节炎后老年人在进行运动时确实会感到疼痛,但疼痛的感觉不仅仅受疾病这种客观因素影响,往往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包括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对康复过程的担忧等,这些都会导致患者主观放大疼痛的感觉,从而引发对运动的排斥。因此,林教授建议患者首先应在思想上树立克服病痛的决心,并在治疗过程中与医生和康复师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治疗效果。医生和康复师根据患者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患者运动的强度和频率,最终实现尽早康复的目标。

膝骨关节炎患者需要科学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林教授表示,膝骨关节炎患者首先要将“运动”和“躯体活动”进行区分。2020 年发布的《膝骨关节炎运动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躯体活动指骨骼肌收缩产生的任何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运动,如做家务、购物等;而运动是有计划、有组织且为重复性的体育活动的子集,旨在改善或保持身体健康,如慢跑、直腿抬高等。要想实现膝骨关节炎的康复,患者应选择进行运动而不是简单的躯体活动。

具体谈及膝骨关节炎患者适合什么样的活动,林教授用一句话概括,“没有测评没有处方”。他表示运动治疗的主要目标包括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肌力、增强耐力和提高平衡能力四大方面,针对不同的方面会有相应的动作推荐。虽然看上去大家都是膝骨关节炎患者,但实际上导致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原因各不相同,因此所对应进行的运动治疗内容也不尽相同。林教授提示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切勿人云亦云,某个运动项目可能适合张大妈和李大爷,但不一定适合您自己。因此,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先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测评,找到膝骨关节炎发生的病因,在医生和康复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科学个性化的运动治疗。

如果患者没有条件进行专业测评,林教授建议以下两个类型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避免。第一个是需要急停急转的运动,如羽毛球、足球等,特别是在年轻时从来没有涉足过该类运动的老年人,在老年阶段切勿贸然上手学习。这类运动对人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要求很高,稍不留意就容易造成关节过度内外翻、旋转等损伤。人进入老年阶段后,除了肌肉减少,本身的神经系统功能也在下降,因此在缺少专业测评的情况下,老年人应避免进行这类急停急转的运动。第二个是需要蹲起的运动,人蹲得越低,当克服重力重新站立时,对膝关节的要求会很高。由于不规范的蹲起对关节产生的压力要远大于站立时,因此在缺少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老年人也应少进行蹲起动作,减轻关节压力。

主动锻炼是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良方

医生根据患者专业测评后的个体情况,会为患者设计一套科学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运动处方主要有三大要素,首先,处方选取的动作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骨关节锻炼有多种方法,运动处方就是要将效率最高的且经过验证的多种动作组合起来,让患者在短时间之内能够更好更快地康复。其次,运动处方中所需的锻炼用具简单易操作,容易进行居家锻炼。最后,处方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练习的疼痛情况及时进行强度、频率和时长的阶梯性调整。

然而,开具运动处方只是运动治疗的开始,与药物治疗一样,运动治疗也需要持之以恒、保质保量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这就要求患者自身必须建立起主动锻炼的意识,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林教授表示,最有效果的锻炼模式是在有监督的条件下进行群体锻炼,因此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可以有意识地约上附近的“病友”,在同一个场所进行各自对应的运动治疗,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获益的效果。同时,他也呼吁相关机构应重视在社区开展骨关节炎防治,培训专业的运动指导康复师,进一步提高运动治疗在骨关节炎患者中的科学应用。

猜你喜欢
骨关节炎处方教授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膝骨关节炎如何防护?
刘排教授简介
人间处方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处方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24例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