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影视视角下的普法隐性教育

2023-10-05 15:09
法制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毒贩案件法治

李 娜

广西警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8

法律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文明成果的吸纳与继承,不断强化法律知识的学习,是践行法治精神的基础。学习法律,不仅要学习法律条款,更要学习蕴涵其中的人本思想和法律精神,要把法律中包含的正义、公平、民主、和谐等诸多价值要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现于工作实践的方方面面。通过影视的方式来传播法律精神,对整个普法教育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观看影视剧作是现代人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方式,通过影视作品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价值观念传播给社会公众,实质就是直接向公众传播法律精神,开展大规模的普法隐性教育。同时,我国致力于改善法治环境也给影视剧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法制影视与我国的法治进程紧密连接,在新媒体时代下,我国法制影视必将发展到新的巅峰,普法教育效果也将更上一层楼。[1]

近年来大量的热播剧都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普法教育,对人物的刻画,对情节的设计都牢牢抓住受众的心,使受众产生共情,所以影视剧的传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在传达内容时也要做到客观公正,明确犯罪行为的法律制裁性,在情与法中找到适合的方式进行传递,在普法宣传时做到法治理念与民主法治的统一。[2]

一、提高对扫毒禁毒工作的认识

(一)扫毒工作的艰难险阻

1.毒贩的阴险狡诈与穷凶极恶

贩毒大多是亡命之徒,极其阴险狡诈与穷凶极恶,不仅反侦查意识极强,手持暗器,心狠手辣,而且在被缉毒警察拦截的过程中,会使用各种残忍手段伤害警察,拼个鱼死网破,因此缉毒警察都是隐姓埋名的,甚至直到牺牲都无法让家人光明正大地祭奠,害怕家人被毒贩打击报复。

以2013 年广东开展“雷霆扫毒”系列行动中的陆丰扫毒、歼灭“亚洲制毒第一村——博社村”这一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电视剧《破冰行动》中,那些禁毒一线的缉毒警察为了使大家不被毒品侵害,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像年轻的宋杨、马雯,做卧底的赵嘉良,都被猖狂彪悍的毒贩毒打,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2.警察的英勇斗争与心酸无奈

我国云南地区因毗邻毒品大量存在的老挝、缅甸等国家成为贩毒高发地区,每年有大量的缉毒警察在与毒贩殊死搏斗中英勇牺牲。这几年越来越多关于缉毒警察牺牲的新闻进入公众视野,让社会大众开始了解到缉毒警察的危险与心酸。在具体的缉毒案件中,枪林弹雨、严刑拷打、生死时速、拼命追击等等这些影视剧中所呈现的各种殊死搏斗都是缉毒警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日常。在家人的眼中,抛家舍业、早出晚归、聚少离多、无法相认等等心酸无奈也是缉毒警察的生活日常。缉毒事业任重道远,对于缉毒警察来说,是视死如归、维护正义、捍卫信仰的理性选择,对整个国家而言,则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平安定、促进法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缉毒警察工作中的英勇斗争与生活中的辛酸无奈使他们成为和平年代中最具风险的“马赛克”无名英雄。

根据2011 年10 月5 日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的电影《湄公河行动》中,我国缉毒情报员方新武常年潜伏在金三角,放弃个人荣辱深入敌后,为了追凶而不懈努力,为了兄弟舍生取义,面对敌人毫不手软,但最后牺牲了也没有墓碑。整部电影对缉毒警察的刻画真实感人,彰显出了缉毒警察的奉献牺牲精神,不仅激起观众对毒贩的痛恨,也激起观众对缉毒警察的理解与敬意。我国缉毒警察已经不单纯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份社会责任与担当,值得更高的敬意!

(二)禁毒工作的任重道远

很多缉毒警察都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为了正义和理想敢于付出鲜血甚至是生命,但是很多青少年并不了解我们缉毒警察的艰辛。改编自海岩同名小说的禁毒题材电视剧《永不瞑目》中,主人公肖童由于吸毒被发现,被学校开除了,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成为一个吸毒者,不仅前途尽毁,而且最终生命永远定格在22 岁,他短暂的一生警醒人们永远不要接触毒品,否则永不瞑目。

电视剧《湄公河大案》是以湄公河案件为基础,讲述我国警察在老挝、缅甸、泰国三方警察的支持配合下,抓获贩毒头目,成功侦破中国船员被杀一案。剧中的缉毒警察面对的境外大毒枭不仅仅贩毒,还与当地军方勾结,在异国他乡开展抓捕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我们缉毒警察通过坚韧不拔、视死如归的顽强拼搏,最后将毒贩抓获并在云南法庭经审判依法判处了毒贩死刑。通过《湄公河大案》,我们知道贩毒是一个世界级的犯罪,我国警察责无旁贷,正是因为有他们的负重前行和拼死保护,才有我们平静健康的生活。

二、加强知法守法的意识

(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根据安徽省公安厅在职法医秦明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电视剧《法医秦明》就通过“尸体会说话”为死去的受害者找出线索追查真凶。法医这个神圣而又神秘的职业,自古以来都因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而为大多数人所敬畏,因为他们是让尸体说话的人,是沟通生死的使者。每个死者都是无声的证词,作为死者的证人,他们通过揭开无数死亡的真相,为死者伸张正义,捍卫法律的尊严。“你在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罪恶是在一瞬间发生的,那些死者或许至死也不知道这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是如何发生的。但是“万劫不复有鬼手,太平人间存佛心;抽丝剥茧解尸语,明察秋毫洗冤情”,死者在黑暗中渴望着光明,而法医成了为他们说话的唯一希望。“鬼手唤佛心,深藏功与名”,沉冤得雪,人间太平!

《白夜追凶》从兄弟两人白天和黑夜互换身份来象征正义与邪恶的对立,一如白天与黑夜永远无法共存。这是一个捍卫正义的故事,每一个案件情节都是精心设计,环环相扣,跌宕起伏最终真相大白,不仅使观众在观看时感到畅快淋漓,而且更能引起观众的共情,兄弟俩最初的互相合作,中间的互相怀疑,到最后在墓前的冰释前嫌都牵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随着剧中各个案件的不断深入调查,为死者的伸张正义,对真相的最终追求,以及对正义的坚定捍卫,都演绎得淋漓尽致。有句话说“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正是有了人民警察的负重前行,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全顺遂,正是有了人民警察的无私奉献,才有我们现在的和谐稳定。白天与黑夜不会交换,就算是黎明前的至暗时刻,也是意味着漫漫长夜将要结束,旭日将要东升,光明永远至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二)职业使命坚不可摧

2022 年初热播的网络剧《猎罪图鉴》在真实案例、社会议题中储存了大量模拟画像资料,是别具一格的罪案推理剧。从这个颇具匠心的情节设置中,我们看到画像师和刑警、法医一样,都有着自己作为警察的职业使命。每个案件既有以画缉凶、绘人绘心,也有反复揣摩,细致侦查,案件的最终昭雪不是结束,而是树立公平正义、维护司法尊严、明辨善恶的现实表达,这种现实表达蕴含着一种关怀,对现下公众面临的困境进行对照。而这种社会关怀是必要的,也获得了公众的认可。全剧贯穿于内容始终的,不仅是对青少年教育、司法公正、家庭关系等社会议题的真实写照,以及对正义、善良、勇气等美好品质的颂扬,更是让观众在追剧之余获得精神浸润和现实思考。

2022 年上半年在央视热播的《警察荣誉》一剧聚焦片警的工作日常,各种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充满了烟火气。该剧围绕四个初出茅庐的见习警员展开,讲述了他们在“警情高发”的八里河派出所历经各类案件洗礼,最终在老警察的言传身教下迅速成长,成为合格的人民警察的故事。剧中的年轻警员从早起开始接警处理各种电话报警,到前往各种现场进行处置,一整天连轴转的生活反映了基层民警真实的工作状态,但是他们在案件中不断磨砺自己,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努力,虽然整个剧中有人放弃了,但更多的是选择坚持,最终对警察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警察既是责任也是荣誉,只有守住初心,真心付出,才能充分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警察荣誉》花费了不少笔墨来描摹、刻画基层民警的工作状态,不仅更加直白地让观众感受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意义所在,也让警察本身感受到职业使命的坚不可摧。

三、坚定法律公平公正的信心

(一)“人”与“法”之间的制衡

当代检察题材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总共有三条线:第一条线是检察机关办理一个重大腐败案,说的是腐败对人民的伤害;第二条线是政治戏,主要围绕腐败案,被卷进的各个层级的官员在政治层面的斗争;第三条线是人民的线索,讲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在这个大时代下的种种遭遇。这三条线一一涵盖了从高层的官员到基层的老百姓,到中间层次的巨大的腐败与反腐败的案件的侦破。该剧非常清晰地展示了人性,并向观众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念,一种是坚实的信仰,另一种则是以“人民”为矫饰去谋取私利。后者即是很多腐败、越权行为在当下的生存逻辑和土壤,冒民众之名去侵夺民众权益,以法治之名去践踏法治精神,这也是最终需要制度化反腐所必须保持的态度。尽管这是一部反腐剧,但《人民的名义》真正落点并不在反腐,而是对贪腐背后的政治生态环境中人性与法理之间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揭示和批判。

《全民目击》与以往涉及法庭和执法的国产片不同,没有脸谱化的人物形象,也没有非黑即白的法律环节,而是基本上抹了正和邪的分界,增加了弹性和变化:富豪的未婚妻被女儿口角后开车撞死,一场事先张扬的官司,却在法庭上变得扑朔迷离,富豪缘何能只手遮天,检察官为何定要不顾一切置之于死地,他这种做法是否违背了法律的宗旨呢,律师又是怎样见招拆招,到底是谁在瞒天过海,一个接一个的悬念推动了这场数度大反转的法庭故事,使这场谋杀审判从最初的简单到不简单,直到最终才让观众幡然了悟这原来就是一场父爱的救赎。此时人心的黑暗和光明把法律映射得忽明忽暗,在人性与法理之间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权”与“法”之间的较量

2021 年播出的《扫黑风暴》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背景,所有剧情素材都取自真实案件,包括“孙某果案”“操场埋尸案”“湖南文某宏涉黑案”等轰动一时的案件,展现了黑恶势力的凶残,揭露公职权力充当保护伞的假面具。虽然黑恶势力已经侵蚀到部分政法队伍,虽然剧中呈现出了一部分执法者的沦陷,但观众依然能在查案过程中,看见一线扫黑人员面对受害者“怕当证人”的愤懑,看见不畏凶险、始终维护正义的无名英雄的身影。可以说,以林浩、何勇为首的警察群像,承载着《扫黑风暴》对价值观的探讨——不惮探测人性之复杂,更高高扬起正义的价值核心。它宛如纪录片,呈现了黑白对决的惊心动魄;它更是宣言书,宣告正义不会缺席,在正邪的层层较量间,必然会通过法律去震慑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恶行,对黑恶势力的斗争必会进行到底。

2022 年8 月开播的《罚罪》取材于全国扫黑除恶真实案件,非常大胆地呈现着“地方霸主”赵家在这座地方不大、法治的力量又相对孱弱的小城里肆无忌惮的凶残恶行,其垄断势力不仅透过宗族、血亲、姻亲、同窗等发展壮大,还渗透到了执法部门。剧中与赵家关联的案件堆满一柜子;省公安厅组织的针对赵家的秘密调查组,行动时都要偷偷摸摸,随时准备着转移阵地,因为担心被赵家的眼线发现;赵啸声拉开抽屉,一排排用来联系“保护伞”的旧款手机按编号放着,足见赵家的势力已经渗透到权力部门的方方面面……可是,面对着最直白、残酷的现实,两代警察前赴后继、不懈地战斗、最终扫除犯罪团伙、捍卫法律尊严。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普法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普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通过唤醒公民的权利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贡献。经过几十年的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然而法治的效果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普法教育还没深入人心,因此,如何潜移默化地向公民传播坚定的法律信念成了普法教育的核心工作,而我国法制影视就是这个核心工作的最佳媒介,不仅可以生动地向公众讲述法治故事,而且还可以培养法治意识,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把公平公正的法治观念深入公民的内心,从而达到良好的普法效果。[3]

猜你喜欢
毒贩案件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左脚丢鞋”案件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
3起案件 引发罪与非罪之争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