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划师,出动

2023-10-07 13:17丁云通讯员刘婧
现代苏州 2023年17期
关键词:街坊规划师古城

记者 丁云 通讯员 刘婧

“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上,有一位阿姨提出,曹胡徐巷的公厕离她家很近,经常被游客询问是不是公厕,对她造成很大困扰。社区规划师听后,与有关部门一起着手改建了引导标识装置,位置指向更明确,并增添了二维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022年,保护区、姑苏区发布《全面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社区工作者、海棠先锋、社区医生、社区民警、社区调解员、社区规划师构成的基层服务“六支队伍”为抓手,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其中提出,社区规划师队伍将作为政府与居民需求沟通的桥梁,为古城保护更新提供高质量、精细化的技术咨询和指导,提升古城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社区规划师,更了解这个片区

2023年2月8日,近50位古城保护、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受聘为社区规划师,实现古城范围社区规划师“全覆盖”。他们要在古城深耕,摸民情、察民意、体风情,运用专业规划技能,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方式,打通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

来自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沈佶平说,因缘际会,选她做32号街坊的社区规划师,源于2021年参与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姑苏分局组织的《32号街坊片区保护更新研究》项目,对街坊情况比较熟悉。和沈佶平一样,苏规院有20多位规划师都是苏州古城社区规划师队伍的一员。

日常,苏规院承担着古城内大量的保护更新与设计策划类项目的编制工作,“包括很多老旧小区的整治改造项目。”而整体规划离不开对信息的细致调研,长期深耕古城的调研、规划编制经历使他们对街坊片区的情况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早就承担了一部分社区规划师的功能。”沈佶平说,尤其保护性项目,要到现场对所有建筑的质量、年代、风貌等信息进行判定,并对古井、古树等历史环境要素进行普查登记。调研时碰到热情的居民就会聊聊,向他们了解片区的历史、掌故、人文等。“只有懂得区域的价值,才知道保护的重点是什么,哪些要素需要进行保护。”

她也参加了“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32号街坊后续的一些建设项目,类似如何让街坊里的爬藤景观架更有艺术设计感,并融入周围环境;食行生鲜的冷鲜柜在哪里布点更方便、更合理等,社区已向她发出邀约,她会在方案设计研究阶段一起到现场给出自己的专业建议,“在符合古城风貌保护与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既美观,同时满足居民需求。”

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恰是活态保护的一部分

围绕“平江九巷”、32号街坊等重点项目,社区规划师已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目前,他们参与了柳巷10号等近20个老旧住区改造方案社区居民代表见面会,主动介入了解居民诉求,分析研判提供解决方案,跟踪保障项目品质。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2位不同专业的教师担任了平江片区各街坊的社区规划师。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平台为依托,多年来他们一直参与古城区的大量保护工作。在7月9日的“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上,社区规划师与姑苏区古保委的同志一起听取了平江街道社区居民、属地企业反映的问题。顿明明副教授认为,社区居民反映的多数是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这也体现了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特色,即街区保留了大量居民,延续了传统的居住形态,是以居住功能为主的活态历史街区。“对街区原有居住功能的延续,是一种活态的保护方式。在这里,你能看到古城中人们真实的日常生活,体验街区的烟火气,这就是苏式生活的魅力!”

苏州古城街坊历史上是生产、生活与交易功能混合,前店后坊、下店上住的模式与现代街区强调功能分区有所不同。街区复杂的空间组织和功能结构,伴随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和需求变化而产生新的问题,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在变化中守护遗产价值,不断地协助解决涌现的各类问题是古城社区规划师的一份责任。顿明明有感,很多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需要政府的多部门联动,“大多数居民的遗产保护意识很强,也看到了古城保护带来的好处,非常赞同政府主导的各项保护更新举措。但也希望政府能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帮助解决相关问题。”

在专业领域发挥专长,帮助基层解问题

苏州古城情况特殊,古城里的社区情况特殊,原本都是传统民居的建设环境也特殊,但最特殊的还是相邻关系:比如隔壁一有变化,就会对住户利益产生影响,建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那是好事;但如果用作商业,或许会对住户生活产生影响。

社区规划师对相关问题给出了专业建议及解决办法,活动结束后,又带领团队成员就居民企业反馈问题开展了补充调研工作,结合上位规划及基层诉求,确保解决方案“上连天线、下接地气”。

7月18日,姑苏区召开社区规划师和城市更新社区设计师工作推进会,与会社区规划师就工作具体内容展开广泛交流与讨论,共同探索苏州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径。

沈佶平认为,当街坊片区内的一些项目涉及公共利益,或是自下而上开展一些更新建设项目时,更需要社区规划师的参与。比如私房翻建和开展传统民居宜居性改善工作时,居民其实更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因为这里边会涉及大量的小微空间协调与优化设计的技术问题,既要满足保护要求、规范要求,还要符合居民生活习惯;另外,在建设社区公益性空间、小游园、小广场等时,社区规划师可以结合日常调研分析来发挥具体布点选址,或是空间设计意图的传导与沟通作用。

顿明明也认同,社区规划师是在专业领域内发挥专长,协助解决保护发展过程中的基层问题,即一直以来承担的古城保护更新的“引路者”、规划设计的“参与者”、项目实施的“监督者”。作为“沟通桥梁”角色的民意“倾听者”和政策“宣传者”,既需要他们去了解居民诉求,向政府部门反映;也需要向居民宣传和解读政府部门的保护要求和相关政策,通过有效沟通激发和凝聚自下而上的保护力量。同时,社区规划师也需要从小处入手,运用专业技能帮助居民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比如开头提到的由于厕所引导标识不当带来的游客扰民问题。

猜你喜欢
街坊规划师古城
以街坊为单元的老城区微更新方法研究
——以柏林Kreuzberg 地区为例
Why I'll never switch to Google Calendar 生活的“规划师”
唐朝城市街坊布局规划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百万庄小区街坊调研及街区改造设计
城市规划师告诉你,路权的定义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
青年规划师眼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