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A的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机理研究

2023-10-08 09:16向鹏成吴柏廷
关键词:动因城市更新范畴

向鹏成, 吴柏廷

1.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重庆 400045;

2. 重庆大学可持续建设国际研究中心,重庆 400045

引言

亚里士多德的城市论指出,人们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居住于城市[1]。作为一个集聚了不同生理特征、身份背景、贫富状态等个体差异的居民点,城市既是一个承载居民个体的无机空间,也是一个与多元需求形成互动的有机生命体[2]。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不断发展,城市更新的社会影响所受关注度正日益提高。在我国城市发展呈现出时空压缩特征的跨越式城镇化背景下[3],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高度集中使“风险社会”呈现出的未知后果主导作用愈发凸显[4],城市正被社会风险系统化重构[5]。这也让社会稳定成为城市更新顺利推进并最终成功实施的一项关键发展要素。我国城市更新要行稳致远则必强根固本,既要着眼于物质层面的提升优化,还需着力防范化解影响城市更新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

城市更新是一项旨在优化城市区域功能并改善人居条件的公益性改造活动,但也一直存在有规划失当、保障不力等弊病,且不断纠缠于各参与主体的利益纷争中。同时,由于城市更新往往面临多元主体的复杂利益需求[6],而城市基层治理对于利益矛盾的化解能力尚显不足[7],且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制度建设及社会环境也并不完善,导致城市更新中社会冲突频发[8]。城市更新中的种种乱象,甚至使一些城市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受到挑战,令城市更新成为了社会矛盾的“风暴眼”,产生了负向价值[9],令人痛心。近年来,由于城市更新导致的群众上访、拉横幅打标语乃至一些极端事件不在少数,反映出城市更新中社会稳定风险管理的严峻形势[10-11]。

目前针对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研究多从宏观层面,探查城市更新中存在的拆迁安置困难、城市文脉丧失、社会网络破坏、社区治理脆弱性高等社会问题[12-13],从方法论层面研究关于城市更新社会风险评估手段[14],以及在空间位移和社会秩序重组情境下,从物质、自然、人力、社会、金融资本等层面识别城镇安置区社会稳定风险诱发因素[15-16]。然而,相关研究重在宏观的风险因素描述分析,对社会稳定风险认知存在不足[17]。社会稳定风险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方面需识别各类风险因素,但更进一步是需要从微观层面上研究风险因素间影响关系和风险演化机理,目前,以微观视角对风险内在演化机理的深层研究尚需充实[18-19]。实践表明,防范化解城市更新社会稳定风险仅仅以面上抑制手段尚显不足。从微观角度明确风险演化机理,从根源入手控制相关风险事件负外部性蔓延,才是化解风险的长远之道[20]。因此,亟需在识别风险要素基础上,研究城市更新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演化机理,为有效防范风险提供依据。

本文在分析社会稳定风险演化一般规律基础上,构建风险识别线上语料库,识别出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要素。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构建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网络,在网络全局、演化路径和网络节点三个层面定量研究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机理,得出风险演化关键路径及节点。最后针对演化机理分析结果提出风险防范建议。

1 社会稳定风险演化一般规律

当前对社会稳定风险演化机理的研究多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在定性范式下部分学者对社会稳定风险演化进程分阶段研究,对风险演化中参与者的行为动机、行动特征及行动后果进行探索[21],对风险由工程实践到行政管理再到社会影响的演化过程做了论证[22]。定性层面的研究凸显出了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的“连续统”特质[23]。定量范式下的研究则主要借助耗散结构理论等构建函数工具进行风险演化态势的定量刻画[24],相较定性分析而言更为严谨,但不够直观。一般认为,社会稳定风险演化过程可被抽象为由风险源、风险动因、风险事件、风险后果所组成的链式结构。其中社会稳定风险源是客观存在的一切潜在具有导致社会不稳定状态能力的、具备不确定性特征的事物。风险动因处于风险源和风险事件之间,是社会稳定风险演化链条中间环节。风险事件是社会稳定风险在演化过程中经过一定条件激化后形成的社会稳定风险的实际外在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个别风险事件和群体风险事件两类。风险后果是风险演化的最终形式,对于社会稳定风险而言,风险后果即造成了社会不稳定。

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的整体进展建立在风险流依托于各类风险载体在风险动因节点间进行传导,受不同节点作用而形成不断变化的状态。具体而言,风险流从风险源处流出,在人力、资金、环境等风险载体的承载下,流动至不同风险动因节点,在此与系统内外的风险流不断相互渗透、耦合与积聚,并不断发生内部能量上的改变,形成新的状态并继续在风险动因间运动。当风险流中蕴含的能量达到了某一临界值,此时若受到特定条件激发,便会形成不同的个别风险事件。若个别风险事件得不到良好的解决,便会进一步受到激化,引发群体性风险事件,最终导致社会不稳定这一风险后果。社会稳定风险演化一般规律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稳定风险演化一般规律Figure 1 The general law of social risk evolution

2 城市更新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要素识别

2.1 线上文本语料库构建

对虚拟空间中社会心态、新闻价值规律等内容进行调查与分析,是网络时代识别社会稳定风险的有效方式。当前,利用诸如博客等虚拟社群作为社交媒介和信息载体争取自身权益,已成为城市更新区居民参与城市更新治理实践的重要途径[25]。线上留言覆盖了包括家庭、社团等在内的广泛社会群体,能够有效代表不同年龄段、教育背景、生活状态居民的意见。另一方面,线上留言文本集中涵盖了超越局部地域和具体情境的多种社情,保证了信息识别的全面性。而随着文本数量增加,大量内核相似但严重程度不同的案例事件将使线上文本所反映信息趋于饱和,从而也能保证信息识别充分性。

本文主要选取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和新浪微博作为线上文本语料库信息来源。上述平台相较一般论坛、微信公众号以及各地政府开办的“市长信箱”等平台,具有用户覆盖面广、信息展示清晰、资源整合度高、民意表达充分等显著特征,是较为理想的城市更新项目相关线上留言语料来源。因此,本工作通过搜集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和新浪微博城市更新相关主题网民留言,构建风险演化要素识别原始语料库。

首先运用相关线上平台的内嵌搜索引擎,以“城市更新”“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等作为关键词,对全国范围内相应主题下的网民线上留言文本进行了初步聚类。采用爬虫技术进行文本爬取,抓取到地方领导留言板和新浪微博2018年1月—2023年1月全国范围内与城市更新相关留言内容共计4051条。对留言文本进行初步分析,筛除其中字数过少、表述不清、无关主题、重复发文的无效留言,得到的有效网民留言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即问题反映类、计划咨询类和建言献策类,各类别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更新相关线上留言文本类别Table1 Categories of online message about urban renewal

基于上述三类网民留言进行进一步筛选,认为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主要反映在第一类网民留言,即问题反映类留言当中,故提取问题反映类留言作为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的原始语料库。

2.2 文本语义识别

扎根理论作为质性研究中的代表性方法,在非结构化原始文本处理上具有操作规范、信息遗漏少等显著优势。将扎根理论与网络文本分析相结合,能够科学地对足够多的样本进行分析,从而保证风险识别结果的客观性。根据扎根理论经典的三大分析节点,即建立在原始文本上的开放编码、建立在范畴层面上的主轴编码及建立在主范畴基础上的选择编码,结合社会稳定风险演化一般规律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梳理后可得出城市更新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识别流程,即通过开放编码所得范畴得出社会稳定风险事件及风险后果、通过主轴编码所得主范畴得出风险动因及其间的演化逻辑关系、通过选择编码所得核心范畴得出社会稳定风险源。

社会稳定风险识别所依托的原始网民留言是基于自然语言的原始文本数据,往往较为杂乱而呈现出非结构化的特征。为此,首先通过开放编码对各文本中包含的各项语义概念进行梳理。开放编码是对原始调查文本数据进行直接描述的过程,即在不带有研究者主观认知定势和已有研究指向的前提下,对原始文本进行解析。其进程类似于漏斗状,首先对原始文本集中各条网民评论提取其表达要点并进行概念化处理,得出对应于每条网民评论的概念化描述,通过对地方领导留言板中城市更新主题相关的有效网民评论进行逐条分析并做概念化处理,得到部分网民评论概念化语句及相应逻辑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开放编码层现象概念识别节选Table 2 Recognition excerpt of phenomenon concept on the open coding layer

由于现象概念识别所得的概念数据量较为庞大,不便于直接提取其中心内涵,故需对各条概念进行初步范畴化处理。为此,对所得到概念进行整体浏览,按照各个概念所描述的现象为基准,将描述同一现象的概念归纳至同一范畴下,并根据范畴间的相关关系不断调整范畴数量,最终得到66类范畴。

2.3 社会稳定风险要素提取

社会稳定风险要素是对开放编码范畴进一步综合提炼后的结果,通过对开放编码阶段形成的范畴进行主轴编码,以提取对应的风险动因。对开放编码阶段所形成的多个范畴建立联系需要首先寻找一个范畴作为主轴,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围绕该主轴探究其他范畴与其的相互联系,并结合范畴本身含义和提出背景等因素对范畴间相互联系不断细化,从而由一个轴心向外发散得到一类具有相互关联的范畴集合,以具备主轴角色的主范畴来代表该集合。

为此,首先根据整理出的66类现象范畴排列的先后顺序,将一项具有独立内涵的范畴作为主轴。按照相关性原则,围绕主轴寻找范畴之间的联系,将具有相同内涵的范畴归纳至同一主轴下形成相应的主范畴,即风险动因。例如安置小区缺乏配套设施这一范畴涉及对安置小区生活条件的描述,在内涵上具有独立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安置房屋质量差、安置小区被开发商违规乱建、安置小区物业管理混乱等范畴,均是从安置房质量、小区建设秩序、小区维护状况等方面描述安置小区条件堪忧这一要点,故将安置小区条件差作为统领上述范畴的主范畴。依据该分析逻辑,共提取出26项主范畴,作为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的风险动因。

进一步,通过识别各个风险动因间具有的共性提取核心范畴。将涉及到政府部门在城市更新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各类风险动因归纳至行政管理风险这一核心范畴下;将涉及到城市更新项目补偿及安置环节中存在问题的各类风险动因归纳至补偿安置风险这一核心范畴下;将涉及到城市更新项目给居民家庭经济及日常社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的各类风险动因归纳至生活保障风险这一核心范畴下;将涉及到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类风险动因归纳至规划建设风险这一核心范畴下;将涉及到社会公众对待城市更新思想观念问题的各类风险动因归纳至价值观念风险这一核心范畴下;将涉及到城市更新项目对城市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环境负面影响的各类风险动因归纳至生态人文风险这一核心范畴下。另外,将个别居民上访、闹访及小规模肢体冲突归纳至个体风险事件核心范畴下,将群体上访闹访等大规模非正常投诉、上街游行堵路等危害公共秩序行为、聚众斗殴等大规模冲突事件归纳至群体风险事件核心范畴内。通过上述归纳过程共得到8项核心范畴,完成对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各要素的聚类,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核心编码层社会稳定风险要素聚类结果Table 3 Clustering results of social risk factors on core coding layer

3 城市更新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演化机理分析

3.1 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网络概述

随着以系统论认识城市社会的观点逐渐成熟,城市社会系统被真正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加以研究,社会系统的城市社会的各个组成要素得到了相互关联。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则是以图论及相关数学分析为基础,是研究系统事物所具备复杂性的一条良好途径。其中,与复杂网络理论一脉相承的社会网络分析技术(SNA)为探索现实世界具有相互关系事物间的各种性质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研究视角,能够借助社会网络中形成的各项特征指标表征网络各组分的不同特性及其强度[26]。

社会稳定风险作为社会系统中客观存在一类不确定因素,其演化依托于风险流在以广泛现实事物为风险载体的内外部运动客观过程,并相互交织形成一类复杂网络结构。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要素在不同影响关系的交织下呈现出网络状的复杂结构,即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网络。其在单一风险演化链式结构基础上,运用复杂网络思想,系统呈现出风险演化链条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存在状态,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的网络关系结构,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考察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演化机理。

3.2 风险要素影响关系判定

复杂网络中包含“节点”和“连线”两大要素,其中连线表示网络节点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从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的角度讲,风险演化要素间产生的相互影响关系可以被认为是依托于不同风险载体上的风险流,风险流在不同风险节点间运动,从而在两项风险演化要素间形成相应的影响关系。因此对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网络而言,风险演化要素间关系的界定是构建风险演化网络的关键。

通过网络关系邻接矩阵能够为复杂网络关系界定提供定量化描述方式。在邻接矩阵中,以“1”表示行列因素间存在联系,对应于网络中两点存在连线;若不存在联系则以“0”表示,对应网络中两点间无连线。由于大规模邻接矩阵在专家直接决策的成本投入和质量控制上存在明显缺陷,故需着力优化邻接矩阵判定方式。根据研究内容具体情况,首先通过前文中所获取线上留言语料库当中反映出的风险演化要素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识别部分风险演化要素间相互影响关系,并剔除明显不存在影响关系的要素对。而对于无法确定的关系数据,邀请城市更新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从业人员进行初步评判,在此基础上形成要素关系评判的正式调查问卷,从而有效减少专家问卷数据的答题数量,提高评分的准确性。

由于风险源与风险动因间本身存在核心与外延的相互关系,同时个别风险事件与群体风险事件间、群体风险事件与风险后果间存在的影响关系与其他情境下的社会稳定风险演化存在共通性,且已得到大量文献和案例证实,因此首先可以确定的影响关系包括:

(1)6 类风险源与相应风险动因间的影响关系;

(2)个别风险事件与群体风险事件间的影响关系;

(3)群体风险事件与风险后果间的影响关系。

接下来邀请专家对影响关系邻接矩阵识别结果进行修正,得到风险演化要素间影响关系共计105项,除去已确定的3类关系整理出有待进一步评估的影响关系共计72项。按照李克特五点量表法设计社会稳定风险演化要素关系正式评价问卷,并引入三角模糊数与五点量表语义标度形成对应,对要素间直接影响关系存在的可能性进行定量刻画。邀请邀请了10名城市更新相关领域的科研或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2名来自政府城乡建设主管部门、2名来自知名设计咨询单位、4名来自国内大型房地产开发商、2名来自高校,所有专家均具有5年以上城市更新项目管理或研究经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各专家对应于各影响关系的综合评价值,并借助“截断值”对模糊关系综合评价矩阵进行判断。根据相关文献对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管理需求进行综合研判,结合对行业内专家的咨询,最终设定截断值为0.5,进而按照上述评判规则界定出二值化后的风险演化网络影响关系邻接矩阵,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演化网络模型,如图2所示。

3.3 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网络分析

3.3.1 风险演化网络整体分析 通过对社会稳定风险网络整体结构的考察,有助对网络视角下的风险演化过程形成整体认识。网络密度是测量社会网络整体特征的基础性指标,网络密度越大代表节点间产生的直接联系越多,则网络节点受信息的影响作用越强。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网络的网络密度为0.075。该密度值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通过扎根理论最终提取出的风险要素具有较高的整合性,因此风险因素的整体数量受到了控制;其二是风险演化网络仅考虑了风险要素间的直接联系,且去除了部分存在可能性不高的影响关系;其三是风险演化网络存在链式演化的递进过程,使得风险源与风险事件、风险后果无法产生直接关联,风险动因也无法直接与风险后果产生直接联系,因此客观存在大量无法产生直接联系的节点。但较低的网络密度并不代表社会稳定风险演化过程没有防范必要,网络聚类系数是衡量社会网络总体聚集性和演化性的重要指标,聚类系数高表明网络内部聚集性强,节点间存在较多直接关联;若聚类系数低则表明该网络内部聚集性弱,节点间较少直接关联,将使网络呈现出较强的演化性。计算得出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网络的聚类系数为0.169,可见该网络同时具有较低的网络密度和聚类系数,呈现出较强的演化性,风险演化路径分布较复杂。

3.3.2 基于演化路径的社会稳定风险演化机理分析 对风险演化路径的分析将首先探究风险演化网络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平均路径长度。运行UCINET统计该矩阵内两点间关联的整体状况,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风险演化网络路径长度统计结果Table 4 The paths length of risk evolution network

由表4可知,风险演化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为2.561,其中76.4%的路径长度在3个单位及以下,最长路径长度为6个单位,但在网络中占比极小。说明风险演化网络中各节点间通过直接或间接关系产生联系较为容易,即风险演化过程容易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由风险源出发最终形成风险后果的完整演化路径,筛选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风险演化路径分析结果Table 5 The anaysis results of risk evolution paths

由表5可见,在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过程中,以行政管理风险(RS1)为风险源的演化路径平均长度最大,而风险演化链条越长意味着风险演化复杂程度的增加,风险流将形成蔓延态势,无疑给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带来了极大困难。以生活保障风险(R S 3)和生态人文风险(RS6)为风险源的演化路径平均长度较短,综合分析发现,所涉及风险动因与社会民生紧密相关,不会蔓延至其他风险动因类别,但正因如此也使风险演化进程简单而迅速,极大地压缩了社会稳定风险防范的时间和空间。补偿安置风险(RS2)、规划建设风险(RS4)、价值观念风险(RS5)三类风险源出发的平均演化路径长度较适中,相关风险因素在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过程中主要处于中间承接地位,将与其他几类风险源形成的演化进程大量交织,大大增加风险演化复杂性。

上述演化路径存在部分重叠内容,而这些重叠部分往往承载大量信息流动,对多条演化路径形成控制,成为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的关键路径。关键路径通过线的中间中心度判断,线的中间中心度高表明大量风险演化要素将通过该路径形成最快捷关联,也说明风险演化状态对该路径控制作用产生的影响将非常敏感。计算风险演化网络中线的中间中心度,并根据“二八法则”取前20%的路径作为关键路径,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风险演化关键路径汇总Table 6 The critical paths of risk evolution

3.3.3 基于网络节点的社会稳定风险演化机理分析 节点层面的社会稳定风险演化分析将着重研究代表各风险演化要素的网络节点相关性质,而中心度概念在网络节点性质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网络中心度分析主要从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以及接近中心度几方面进行。

点度中心度是网络中特定节点邻域规模的体现,其直接衡量了与风险网络中某一特定节点相关联的节点数量。计算风险演化网络中各节点的点度中心度,并求取相应的点度正向偏差(出度-入度>0)及负向偏差(出度-入度<0)。中间中心度表征网络中某节点处于其他任意两点间最短路径上的次数。考查各风险演化要素的中间中心度,以判别网络当中某一节点在信息传递中的“桥梁枢纽”地位,这类风险演化要素在风险网络的风险流传递中占据着有利位置,等同于风险演化进程中的“信息中枢”。接近中心度分析网络当中某一节点同与之相联系节点之间的距离之和,来考查其在多大程度上位于社会网络的中心位置。计算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网络各风险演化要素的接近中心度,求取入接近度和出接近度之偏差,并按正负偏差绝对值进行排序。

经纪人业务分析是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中的一项典型的探索性分析任务,利用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人物关系地位解释社会网络中存在的一些特定结构特征。根据网络三元结构关系中信息中介所处在的不同位置,社会网络经纪人业务分析中存在五类角色,分别是顾问、协调人、守门人、代理人和联络人,各经纪人特征如图3所示,图中A、B、C分别代表网络拓扑结构中的不同网络节点。

图3 社会网络经纪人类型示意图Figure 3 Diagram of social network broker types

运用社会网络经纪人业务分析的思想,首先将网络节点划分为不同的集群,论文首先单列风险事件与风险后果作为两个独立集群,再按照风险源类别将剩余要素分为6个集群,共计将风险演化要素分为8个风险演化集群。以此为基础,分析得到各风险演化要素扮演五类经纪人角色的次数。

综合基于网络节点中心度和中间人分析结果,将各风险演化要素具备的属性划分为威胁型、脆弱型与枢纽型,其中威胁型和脆弱型表现节点产生和受到影响的范围和容易程度,由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衡量;枢纽型表现节点的风险传递能力,由中间中心度和所扮演中间人次数决定。综合要素的威胁型、脆弱型和枢纽型相关取值,同时考虑到风险动因在由风险源演化至风险事件的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联系作用,故分别将三类属性中排序前20%的风险动因要素作为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的关键节点,如表7所示。

表7 风险演化关键节点汇总Table 7 The key nodes of risk evolution

4 结论与建议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尚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在改造中存在的种种乱象致使城市更新成为社会矛盾爆发的高危地带,社会稳定风险突出。本文有机结合新时代下虚拟社群空间在反映社情民意上的重要作用,利用线上平台这一反映城市更新项目相关社会心态的新渠道、新载体,基于线上平台语料库识别出城市更新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要素。通过微观视角,充分考查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要素间相互影响关系,进一步定量分析了相应的社会稳定风险演化机理。

通过爬虫技术抓取到城市更新相关主题下的网民线上留言,构建了社会稳定风险识别语料库,并运用扎根理论对语料库进行挖掘后识别出6类风险源、26项风险动因及5类风险事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发现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演化网络整体的聚集性较弱而演化性较强。演化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拆迁安置环节的风险演化路径中心度最高,表明风险演化进程最可能向拆迁安置环节集中。网络节点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稳定风险演化中存在3类关键节点,其中威胁型节点包括政策制度不完善或存在变数、城市更新流程混乱、城市更新资金不足;枢纽型节点包括公众参与不足或无效、经济补偿不被接受或无法兑现、安置小区条件差、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城市更新范围对象不合理;脆弱型节点包括评估结果及补偿方案被质疑、公众不信任政府或开发商行为。

基于风险演化机理分析结果,本文建议基于包容性理念对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予以系统防范,应主要从目标、实践及保障三方面入手。其中目标体系需包含社会公平这一总目标,并涉及民生包容、文化包容和经济包容三类子目标,从每一社会个体的诉求出发,让每个人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得到公平对待,并同等地享有城市更新带来的益处。实践体系则应在社会维度下,建立基于城市社会的实践体系,从公众参与、文化存续、经济发展等方面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实践体系。保障体系则需要集成技术、经济和制度三位一体的城市更新项目社会稳定风险防范保障要素,以确保城市更新项目相关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猜你喜欢
动因城市更新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TOD/城市更新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