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启润课堂模式下初中数学思维导图的应用

2023-10-08 12:45顾欣慧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导图知识点思维

顾欣慧

(启东市百杏中学 江苏 启东 226200)

启润课堂模式下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研究是比较新颖的课题项目,旨在探索启润课堂模式下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的具体措施与门径,全面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生为本”理念,完全符合启润课堂模式追求的“减负、提质”的宗旨,要求教师在践行启润课堂的过程中以“问题启思”为核心,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大力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促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高难度的习题简易化和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与解题难度,学习兴趣倍增,促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长足的进步。

1.“启润课堂”、“思维导图”的基本内涵

1.1 启润课堂

启润课堂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追求“和谐充盈课堂、智慧润泽心灵”的课堂形态,充分体现进教育部颁发的“双减”文件精神和新课程标准,激励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自主学习和师生合作探究活动,其核心、主线、目标、关键分别为问题启思、体悟启学、润心启慧和思维启迪,要求教师拥有精益求精的精神,精心备课,课堂上努力追求教足教好的目标,逐步构建精讲点拨、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反馈提炼的高效课堂新格局。

1.2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也称为脑图、心智地图,1971 年一位英国教育学家首先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新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由一个中心概念向外发散出若干个(8 个以内)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形成由线条、图形、词汇、编号等构成一个个分支,再由每一分支的要点向外发散出若干个相关的知识点,以此类推,循环往复地应用。因此,思维导图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图文并茂是思维导图的显著特征,充分运用人的认知与记忆规律,逐步构建逻辑与想象、文字与图形有机结合的平衡关系。

2.本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2.1 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许多学者与一线教师在借鉴国外已经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而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尝试,使思维导图的应用在中小学与大学的范围内得到推广。诸如香港卫理中学的何嘉华老师专门发表了《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捷径》一文,详细介绍了三维导图的研究背景与应用价值;目前,百度搜索发现不少关于思维导图的论坛,期待通过大家的能力,一定会取得更佳的成果。

启润课堂的本质就是立体、开放、融通一体化的课堂,学生目睹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是自身的思维、眼界和能力。其中,“启”是前提,“润”是路径,“学”是关键。“启”和“润”是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同时,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力求更多的“启”与“润”。古代墨家著作《墨辩》指出:“闻、说、亲”是文化科学知识中的三种类型,即:一是“闻”——直接来自前辈的知识;二是“说”——来源于自学者伙伴之间的思辨与自己的推理、归纳与演绎;三是“亲”——求知者亲身经历后获得的成果经验或者失败教训。可见,墨家倡导“闻、说、亲”的观点与主张是启润课堂重要的理论依据。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曾经坦言:高效课堂的实现必须全方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让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教学方式。可见,高效课堂以学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这是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目前大力推广“启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2 研究价值

2.2.1 实践意义:首先,具有推动课堂高地建设的作用:新以“问题启思”为核心,秉承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降低学生的求知难度,促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其次,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本课题研究项目采用“问题导引、结构清晰、目标落实、评价跟进”的框架结构,激励学生全身心投入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合作活动之中去,为他们的“知识内化”、“自学互动”和“自主建构”提供得天独厚的引领作用,逐步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

2.2.2 理论价值:首先,体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战略。教师与时俱进,秉承“以生为本”原则,积极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师生互动氛围,扭转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被动局面,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依据。其次,体现了课堂高地建设的具体要求。随着教育部印发的“双减”文件精神的深度贯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强调师生之间和谐关系,做到在合作者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逐步实现知识与道德的有机整体。

3.启润课堂模式下初中数学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制作、应用思维导图的技能,才能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自学、预习、听课、复习等方面的优势,学习效率显著提升,具体示范性流程见下图1 所示:

图1

3.1 示范思维导图,激发绘制兴趣

学生的模仿性比较强,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思维导图的使用规范,为学生作出表率。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明白思维导图的内涵与价值,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在课上学习新知识与巩固复习,都离不开思维导图。具体而言,教师先打开多媒体展示相应的思维导图,并要求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水彩笔在白纸上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要领。然后,积极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采用不同的符号、颜色以及形状进行思维导图绘制,逐步构建前后知识点、基本概念与原理之间的连接体系。接着,教师在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代码、关键词等方式归纳所学知识,最后借助各种曲线与线条绘制成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

3.2 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数学学习思路

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时,往往出现相似知识点模棱两可的窘境,很难对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化梳理与整合。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轻松完成学习任务。众所周知,各个章节虽然自成一体,但相互还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也就是学生学习不同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只有拥有明确的思路,才能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学生在小学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过程中,所用的配方法、公式法等比繁琐,假如巧妙地应用思维导图教学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那就会使自己的学习思路豁然开朗,为全方位把握知识要领与解题思维铺平道路。

3.3 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整理相应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在预习与自学时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有效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并在反思与总结中进一步完善学习方式。一般而言,数学题有很多种解题方法,如果这些解题方法都靠教师逐一讲解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那就会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教师一定帮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自主探究能力。

3.4 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复习

不管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上,还是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过程中,复习环节几乎贯穿始终:从期中复习到期末(中考)复习,从章节复习到单元复习,学生往往面对反复出现的复习环节感到忐忑不安,甚至在自己复习整理知识时束手无策,因此,采用思维导图既是很好的复习方法,又是行之有效的复习工具。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复习反比例函数时就展示了如下相应复习用思维导图(如下图2 所示):

图2

学生通过上述思维导图的应用,比较轻松地掌握了整体性知识框架,能够正确区分容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提升记忆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此提出如下思维导图的应用建议:

其一,先安排学生不看教材里的书面文字进行整理绘制,然后,利用原有的导图打开书本阅读相应的内容,最后把遗漏的知识点补充性绘制上去。

其二,绝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点的整理上,要求学生选取某一个专题性内容进行整理,诸如围绕直角三角形的核心所在整理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从而把涉及相关知识和问题等进行发散性整理。

其三,既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与知识点的整理,也可以采取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各个成员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合作整理成比较理想的思维导图。

结语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灵活应用的前景是乐观的,道路是坎坷的,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深层次摸索思维导图制作与应用的奥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启润课堂教学中闪闪发光。

猜你喜欢
导图知识点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