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建设视角下口译焦虑的缓解对策研究

2023-10-08 00:25
长春大学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口译员译员口译

高 伟

(宜宾学院 国际教育学部,四川 宜宾 644000)

随着世界经济加速发展,社会对于及时且高效的口译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大。口译行业因其自身的专业性、复杂性、即时性和多任务性给口译员在译前准备阶段带来了诸多焦虑。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口译员需提前阅读相关专业、行业资料,并通过人工标注提取、整理和消化相关术语表达。在没有会议组织方提供相关背景材料的情况下,职业口译员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做译前准备,查阅大量的背景知识。这种口译准备模式耗时且费力,常使口译员感到身心疲惫,进一步加剧焦虑感。在人工智能时代,口译语料库日渐发展,如何缓解口译焦虑、减轻口译译员的心理负担、使口译译员能在一个更稳定的心理状态下更好地完成口译任务显得格外重要。

1 口译行业的发展

口译的历史悠久,口译译员是世界文化沟通与交流中的桥梁与纽带,口译译员在口译这类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一战后,国际会议的翻译和谈判对口译的员需求量很大,因此,在欧洲,口译培训项目逐渐发展,口译研究也随之起步。王东志[1]曾提到,口译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过二十来年,需对口译进行更细的划分。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对口译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市场的交流日渐频繁,不同领域的国际会议、学术研讨会和其他活动也给口译从业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最近几年,口译行业的发展愈发多样化,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医疗口译等领域逐步发展了起来,针对不同分类的口译研究也日益增多。现阶段,国内专业口译员相对稀缺,能胜任不同场合口译工作的高水平口译人才相对较少,且许多高水平的专业口译员主要集中在少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一些如经贸、科技和政法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高水平的专业对口口译人才仍十分稀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器翻译潮日渐兴起,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翻译效率,同时也使传统口译职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了口译行业的发展,语料库的充实为译员提供了许多专业性词汇和背景知识,有利于拓宽译员的知识面。口译时,由于口译员需要传递出讲话者的情感和态度并融于一定的人文内涵,而这是机器翻译无法完成的。在人工智能等许多技术的推动下,语言服务技术与工具不断革新,给传统的口译译员带来了许多新挑战,面对口译行业层出不穷的转变,口译译员心理焦虑感加重。

2 专业口译员的心理焦虑

口译是一份高压力的工作,口译员常顶着各种压力完成口译工作。例如,专业性极强的会议口译、难度很大的源语语篇以及特殊的工作方式都给口译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此外,王晓露[2]发现,口译员自身的压力和来自工作环境或客户要求等的压力都是口译译员常常所背负的。可以看出,口译质量不仅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压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口译译员自身的心理状态影响。焦虑情绪会妨碍口译员的实践表现,当口译员产生焦虑时,会有一些如心跳加速、出汗、颤抖等应激反应,有的甚至会出现大脑空白,反应迟钝和记忆减退等状况。口译焦虑情绪会使译员对自己的口译水平造成错误的评估,加剧口译译员所背负的压力,不利于口译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口译译员的职业发展。鉴于此,引发口译焦虑的内因与外因需要被进一步挖掘。

2.1 口译焦虑的内因探究

口译过程的复杂性是造成口译员焦虑的内部原因。在口译听辨时,译员首先要运用百科知识明确要输出的主题、理清所接收的信息逻辑,并记下相应的笔记。在口译产出时,译员要结合脑记的信息与所记的笔记对信息进行解码和提取,整个过程快且难,留给译员思考整理的时间非常短,加之一些译员由于语言转化技能的不熟练,百科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口译笔记的无序,在产出时常出现漏译或错译等情况,导致焦虑感加重,对后续的口译任务造成不良影响。

2.2 口译焦虑的外因探究

口译工作的高压性是导致口译译员产生焦虑的外部原因。王建华[3]认为,发言人的口音和说话速度以及信息的密集度都会给译员带来焦虑感。因此,口译主题的专业性、源语语篇的复杂性、口译工作方式(如同传、交传、会口和远程口译等)的多变性、客户口音的多样性、以及客户对口译员认可度的偏差性都是口译员压力的主要来源。本研究通过电话访问了我国西南地区的部分口译员,通过交流,发现大多数口译员在和多方进行信息交流和环境互动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关注自身的口译表现,担心口译效果不佳会影响其客户对其专业性的认可度,并会担心后续不好的结果。有部分译员表示曾经或多或少地受困于这种焦虑的心理状态,给后续口译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 口译语料库的发展

近年来,口译语料库受到了口译研究人员的关注,口译语料库的发展为缓解译员口译焦虑的相关路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语料库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根据特定的语言研究目的而大规模收集并贮存在计算机中的真实语料,这些语料经过一定程度的标注,便于检索,可应用于描述研究与实证研究”[4]。吴娴[5]认为若语料库的建立依据选材内容、标注方式等加以区分,能反映语言的使用频率,帮助人们研究语言规律。口译语料库的建设能够为口译译员提供大量真实且鲜活的语言素材,能方便口译译员在准备口译任务时提前感受不同口译场合下或会出现的状况,口译译员可也以利用口译语料库高效且全面地为口译任务作相对充足的准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口译译员的焦虑问题。

3.1 口译语料库研究现状

张威[6]提出口译语料库的建设才起步,运用语料库的方法研究口译的历史不过30年。目前,国外口译语料库较具代表性的有CIAIR同传语料库和EPIC口译语料库。CIAIR同传语料库是由名古屋大学的综合声学信息研究中心初建,包含英语和日语两种语言,收录了总时长182 h的录音资料,且将这些录音全部转写成了文字。欧洲议会口译语料库于2004年创建,是电子平行语料库,收集的录音均来自欧洲议会小型会议的真实口译录音。国内口译语料库主要有中国大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Parallel Corpus of Chinese EFL Learners,简称PACCEL),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Chinese-English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Corpus,简称CECIC)和中国总理“两会”记者会汉英交替传译语料库(Corpus of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for Premier's Press Conference,简称CEIPPC)。

2.2 口译语料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关口译语料库建设的研究较少,口译语料库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季苏鹤[7]认为,口译语料库目前存在欠缺开发工具和语料的针对性不足等问题。由于口译语料库前期的术语建设大多需要把口译现场的视听资料转写为文字这一过程,而在语音识别工具发展较薄弱的前几年,这一操作只能通过人工转换才能实现。但是一些发达的转写工具,如“讯飞听见”这类语音转文字的工具迅速发展大大缓解了以往只能通过人工进行转写的负担,但是,这类工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同时,现有的语料库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共享。

2.3 口译语料库的建设路径

(1)所选的语料应该多样且真实、便于储存且实用性强。(2)语料应按照科学的分类进行储存,便于口译译员按照不同的主题学习查找相对应的口译语料。(3)在整理语料时,除了对语料进行转写外,还应实事求是地把“副语言”信息标注出来。“副语言(Paralanguage)这一术语最初为Trager(1958)使用”[10]。副语言有狭义副语言与广义副语言之分。张威[11]认为狭义副语言是包括音质、音幅、音调、音色等声音特性的有声现象,“口译语料库目前主要对语料进行词法、句法等较浅层次的赋码处理,没有对口译活动中停顿、支吾语、省略等副语言现象进行标注”[12]。在转写副语言时应忠实处理和呈现语言信息,不得增添、删减和修改。研究发现,通过规范性的副语言记录,口译译员可以对“副语言”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的调整口译策略,做到随机应变,副语言辅导规范的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副语言辅导规范的具体路径

4 基于语料库建设路径下缓解口译焦虑的对策探究

4.1 跨国别口译语料库建设

建设跨国别口译语料库首先要收集来自不同国家的发言人讲话与其口译译员的现场录音,通过使用现阶段高质量的录音录像设备,对整个过程进项完整清晰的拍摄,以确保良好的音质和清晰的画质,便于观察与分析整个过程中的“副语言”特征。其次,在建库时可以按照泰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别来分类如图2所示,然后把这些录音转写为文字,要求在转写时真实记录所出现的“副语言”,转写与记录后对不同国别的口译进行深度分析,总结提取讲者所发的容易让口译员混淆的发音以及口译译员的现场处理策略,并标注出来。该语料库主要是为了帮助译员熟悉各国人士的英语口音,提前总结归纳相似的发音,并根据实际口译工作的背景知识进行准确地推断,进而使口译译员能够在面临陌生口音时做到镇定自若。跨国别口译语料库的建设可以为口译译员提供丰富的译前准备素材,让口译员能提前适应目标客户可能会出现的语音,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进而减缓口译焦虑。

图2 基于语料国别的跨国别口译语料库建设

4.2 跨场合口译语料库建设

跨场合口译语料库是指收集来自不同场合,如政治会晤、发布会、媒体招待会等的真实口译现场视频和音频的语料,对这些语料进行文字转写,按照相对应的场合存储语料,并在不同场合下提取术语,分析口译译员在口译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建库人员通过深度加工整理语料,总结出不同场合下讲话者的问题、口译译员所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策略。其他口译译员通过使用跨场合口译语料库,利用该语料库所收集的语料可以更高效地学习同类场合的常见术语、常见口译问题以及其他译员所采取的策略,通过这类广泛且深入的学习与准备能帮助口译译员减缓口译焦虑。

4.3 跨译员口译语料库建设

跨译员口译语料库是指建设一个在译员征得客户同意后,由译员把一些可公开的、具有代表性的口译语音实录,按照不同的口译主题分类,储存到跨译员口译语料库中,使其他译员可以感受同行译员的现场表现,学习借鉴同行译员口译时的亮点。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口译译员自建了一些小型的口译语料库,并表示口译语料库十分方便,有利于增强其知识储备,对减缓口译焦虑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国家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资助专业口译员交流会的开展,让专业的口译员培训组织或机构组织一些口译员行业交流会,邀请不同地区的译员参与研讨,为译员之间的交流分享搭建平台,使译员间能互相探讨口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再由主办方把此类交流会的音频或视频储存到跨译员口译语料库中,供其他未能到场的译员借鉴学习。最后,建设跨译员口译语料库时要大力培养译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口译行业的发展需要每个译员的共同努力,要发挥高水平专业口译员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为刚进入口译行业新译员提供一些经验与帮助。只有在前辈的带领之下新入门的口译员才能逐步探索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口译道路,大体预见一些或会出现的口译状况,并在有一定长远规划视角之下,从各方面减缓译员可能产生的焦虑。

4.4 平行口译语料库建设

胡开宝[13]认为,平行语料库是指收集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的语料库。平行口译语料库的查询依赖源语与译语语料之间对齐。在建设平行口译语料库时,可以按照语料主题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板块,如政治、经济、贸易等,并在相关专题中上传对应的口译资料(包括术语表、口译实录视听材料和背景查证资料等)。还可以增加建库人员在查阅网络、报刊等各种渠道的过程中所查阅到的有效信息,标注语料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并把相应的背景知识补充到相应版块专题中,然后组织建库人员将其所搜寻的资料进行有选择性地数据入库、数据清理与数据整合,如表1所示,逐渐对语料进行标注与整理使之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平行口译语料库。

表1 平行口译语料库建设的设计表

总之,口译语料库的建设对缓解口译译员焦虑的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口译语料库的建设和应用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其建库过程有一定难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从而更好地关注口译员的心理状态,通过减轻其心理负担,一定程度上促使其能更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

猜你喜欢
口译员译员口译
基于谈话“参与框架”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
浅谈口译译员的知识基础
论口译员必备的素质
待在“箱子”里的口译员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口译中的“陷阱”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