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和牙槽骨CBCT 测量研究

2023-10-09 13:04赖逸蒋建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7期
关键词:牙位曲度切牙

赖逸 蒋建磊

上颌前牙位于口腔美学区, 在微笑、美学和社会交往方面有重要影响, 如前牙缺失, 患者希望尽快修复缺失的牙齿, 掌握上颌前牙美学区的牙龈和牙槽骨的解剖形态特点对患者美学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美学效果维持有重要的意义[1,2]。有研究显示, 大部分患者上前牙唇侧骨壁很薄, 在种植修复后会出现骨开窗、骨开裂和软组织退缩, 影响预后及美观效果, 因此充分了解上前牙区牙槽骨水平有重要意义[3,4]。CBCT 具有无创性、测量准确等优点, 其运用于口腔软组织的测量时通过将唇颊侧软组织、舌体与牙龈组织充分隔离, 保证牙龈影像可清楚的显示出来, 相关研究显示, CBCT对患者美学区的牙龈组织和牙槽骨结构的测量较精准,结果更客观[5,6]。为进一步研究上颌前牙唇侧牙龈, 本研究分析CBCT 测量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和牙槽骨的效果, 为临床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2 月在龙岩人民医院进行口腔健康体检、咨询的龙岩地区汉族患者80 例,其中男41 例, 女39 例;年龄16~62 岁, 平均年龄(28.7±11.1)岁;上颌前牙480 颗;厚龈型296 个牙位,薄龈型184 个牙位, 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各160 个。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汉族人群, 饮食习惯无特殊;②上前牙牙列完整, 无多生牙、先天缺牙,正常或Ⅰ度深覆合覆盖;③双侧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牙周组织健康, 探诊袋深度(PPD)≤3 mm, 牙龈出血指数(BI)≤2 mm, 无牙龈退缩, 无修复体和充填物,未见磨耗和累及切缘或邻面的缺损;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全身存在系统性疾病史;②哺乳期、妊娠期妇女;③近3 个月服用过可能导致牙龈组织增生的药物;④吸烟史;⑤夜磨牙或张口呼吸。

1.3 方法 采用牙周探针判断牙龈的厚度;将牙周探针与牙长轴平行探入受检牙齿唇侧中央的龈沟内约1 mm, 若牙龈能透出龈沟中的牙周探诊轮廓则将牙龈记为薄型, 若牙龈不能透出龈沟中的探诊轮廓则将牙龈记为厚型;采用牙周探针在上颌前牙唇侧正中测量龈缘到膜龈联合的距离, 记为角化龈宽度。如膜龈联合不明显, 则采用皱褶法, 即向冠方轻推牙槽黏膜, 在膜龈联合处形成黏膜皱褶, 皱褶的冠方即为膜龈联合位置, 测量结果精准到0.5 mm, 1 周后复测, 取2 次测量的平均值。上前牙唇侧游离龈缘最凹点及两侧龈乳头定点, 三点所构成的角度为唇侧游离龈缘曲度, 1 周后复测, 取2 次测量的平均值。利用硅橡胶制作覆盖13~23 测量部位的个别托盘, 个别托盘的厚度>5 mm,待托盘稳定后用刀均匀修整组织面, 使之与牙列间约有1 mm 左右的间隙。将显影剂与藻酸盐印模材混合调拌均匀后放入个别托盘形成终印模, 再放入口内就位, 使藻酸盐印膜材料与上前牙的软组织表面能充分接触, 从牙齿唇侧釉牙骨质界处(CEJ)做垂直于牙长轴的直线, 该直线止于唇侧白色阻射影, 两者距离即为该牙唇侧牙龈位于CEJ 处的厚度。牙龈厚度精确到0.01 mm, 1 周后复测, 取2 次测量的平均值。自唇侧牙槽嵴顶下1、3、5 mm 处, 作垂直于牙长轴的直线, 所得的直线所在牙槽骨上的距离分别为牙槽嵴顶下1、3、5 mm 处唇侧牙槽骨的厚度。牙槽骨厚度测量数值精确到0.01 mm, 测量厚度<0.01 mm 的位点, 按0 记。

1.4 观察指标 比较厚龈型和薄龈型不同牙位的牙龈厚度, 不同牙位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游离龈缘曲度, 不同牙龈生物型的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及游离龈缘曲度;分析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游离龈缘曲度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 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厚龈型和薄龈型不同牙位的牙龈厚度比较 厚龈型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牙龈厚度均显著大于薄龈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厚龈型和薄龈型不同牙位的牙龈厚度比较( x-±s)

2.2 不同牙位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游离龈缘曲度比较 尖牙牙槽骨厚度大于中切牙、侧切牙, 中切牙牙槽骨厚度大于侧切牙, 侧切牙、尖牙角化龈宽度和游离龈缘曲度均小于中切牙,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牙位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游离龈缘曲度比较( ±s)

表2 不同牙位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游离龈缘曲度比较( ±s)

注:与侧切牙比较, aP<0.05;与中切牙比较, bP<0.05

项目中切牙(160 个牙位)侧切牙(160 个牙位)尖牙(160 个牙位)合计(480 个牙位)牙槽骨厚度(mm)0.78±0.23 0.68±0.28b 0.89±0.29ab0.79±0.28角化龈宽度(mm)5.51±1.41 5.08±1.54b5.00±1.37b5.19±1.46游离龈缘曲度(°)92.91±12.3188.21±9.88b89.41±10.54b90.18±11.11

2.3 不同牙龈生物型的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及游离龈缘曲度比较 厚龈型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及游离龈缘曲度均大于薄龈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牙龈生物型的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及游离龈缘曲度比较( x-±s)

2.4 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游离龈缘曲度相关性分析 Pearson 分析显示, 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游离龈缘曲度均呈正相关(r=0.259、0.309、0.268, P<0.05)。

3 讨论

目前, 上颌前牙美学区以获得良好的红白美学为种植成功的标准[7,8]。有研究显示, 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的厚度是口腔正畸治疗中需要重视的内容, 牙槽骨的厚度与牙周健康相关, 能影响前牙美学区治疗的设计和美学效果[9]。在治疗过程中, 由于骨吸收, 唇侧牙槽骨厚度薄的上前牙区易出现骨开窗、骨开裂等并发症, 因此对患者进行测量分析、评估上前牙区牙槽骨厚度及形态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0]。

有研究显示, 为获得良好的种植美学效果, 种植修复体需与邻牙及周围的软组织有和谐的位置关系,若种植体可沿着原有牙根的轴向植入拔牙窝内, 修复体可直接通过直基台固位, 避免使用角度基台来调整位置方向[11]。CBCT 具有精确度高、定位准确、患者易于配合、信息量大的优点, 运用于口腔软组织测量时通过将唇颊侧软组织、舌体与牙龈组织充分隔离,能保证牙龈影像被清楚显示出来[12,13]。唇侧牙槽骨厚度决定了拔牙窝牙槽骨三维位置上的吸收, 拔牙位点唇侧牙槽骨越薄, 发生垂直骨吸收越严重。本研究用牙周探针透视法对调查对象的上颌前牙牙龈的厚薄进行判断, 厚龈型有296 个牙位, 薄龈型有184 个牙位,比较厚龈型和薄龈型的牙龈厚度, 结果显示, 厚龈型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牙龈厚度分别为(1.44±0.21)、(1.11±0.23)、(0.94±0.25)mm, 均显著大于薄龈型的(1.21±0.24)、(0.86±0.28)、(0.77±0.23)mm,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牙牙槽骨厚度大于中切牙、侧切牙, 中切牙牙槽骨厚度大于侧切牙, 侧切牙、尖牙角化龈宽度和游离龈缘曲度均小于中切牙,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龈型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及游离龈缘曲度分别为(0.84±0.27)mm、(5.53±1.33)mm、(92.65±10.35)°, 均大于薄龈型的(0.70±0.26)mm、(4.65±1.49)mm、(86.20±11.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颜莉等[14]研究也显示, CBCT 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测量时可直接显影, 提供清晰的牙槽骨影像及清晰的牙龈轮廓及被检牙齿的牙龈厚度。结果提示, 在CBCT图像上测量牙槽骨厚度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利用CBCT 软件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 可获得清晰的牙龈影像, 调整测量牙齿的位置,在牙颈部水平, 调整矢状面及冠状面视图使其通过牙体长轴, 并调整矢状面视图于釉牙骨质界处, 选择测量功能测量牙齿的唇侧牙龈厚度和牙槽骨厚度。本研究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游离龈缘曲度均呈正相关(r=0.259、0.309、0.268, P<0.05)。提示厚龈型的唇侧牙槽骨较厚,反之薄龈型的则较薄。

综上所述, 随着CBCT 在口腔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利用CBCT 可对颌面部软硬组织进行精准的三维测量分析, 充分了解牙槽骨的解剖形态, 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但本研究时间较短, 样本量有限, 后续应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猜你喜欢
牙位曲度切牙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颈椎不宜太直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