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探讨

2023-10-10 06:24王玉史杰
科学与信息化 2023年19期
关键词:农网电力工程配电

王玉 史杰

1. 宿迁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泗阳分公司 江苏 宿迁 223700;2.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泗阳县供电公司 江苏 宿迁 223700

引言

伴随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网配电结构和规模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目前,为更好满足城镇经济发展的电能需求,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开始着手于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通过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可显著提升农村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有效规避其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对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及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前提,进行如下讨论。

1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

1.1 农网配电负荷无法准确预测

目前,我国农网配电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难以跟上高科技背景下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前进步伐,这其中就包括农网配电负荷的预测。农网配电符合预测是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为供电系统的供电计划制定提供有效参考[1]。但从实际操作角度来看,在农网配电预测中往往采取电力弹性系数方法。而电力弹性系数方法在对配电负荷进行预估时,很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虽然其操作比较简单,但准确性却不够理想。虽然在农网配电负荷预测中也有很多其他预测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同样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农网配电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1.2 配网中供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仍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干扰了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中就包括新旧设备的整合问题。具体来看,在农网配电管理期间,不能对老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新换代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导致在老旧设备应用上出现了供电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农网配电的自动化技术难以得到有效实施,配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并存在诸多隐患问题,极容易造成配网供电期间的安全事故。如果不能对设备整合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必然会限制我国未来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发展。

1.3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管理欠缺

目前,我国农网配电智能化的配备和管理仍然不够完善,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相关部门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这就难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践进行指导和约束,限制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农网配电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同样不够到位。这导致在设备管理和运行期间,不能紧跟技术进步的步伐。其中,很多操作仍然需要借助人工力量完成,而在人工作业期间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难以同网络信息达成同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配网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2 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

2.1 外力破坏问题

目前,我国配电网电力工程往往采取单端接线的操作方式,并以射线状进行发散和扩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采取此种方式往往难以同配电网电力工程相适用,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2]。针对此类问题,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开始选择环网方式进行接线操作,通过环网方式针对原有供电系统进行优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但在环网方式应用中,仍难以针对原有单端接线方式进行彻底取代,因此更多地区对二者进行了结合。不过两种供电方式从技术层面来看,仍存在较大差异,这也给二者的衔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外,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气候、地形等多方因素的差异,也对供电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施工人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技术和施工方式进行处理,方可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2.2 中性点接地方式问题

配电网电力工程在实际运行中,往往会受到诸多异常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配电网出现跳闸问题,并演变成短路情况。届时,便会产生大量热量,给线路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其中,从配电网电力工程的消弧配置来看,一般采取单相接入与大地相连接的方式。当出现故障问题后,便会自动启动控制系统的点接地备用装置,然后促使接地电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一个较高的数值。数据表明,其强度一般能够高出正常情况的7倍之多,这就会在线路中积累过多的热量。之后,在热量超出可承受范围后,便会引发电线绝缘层烧毁隐患,加剧线路老化,给配电网电力工程的运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3 实际施工与方案之间差异引发的问题

科学的方案设计是提升配电网电力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设计人员在配电网电力工程方案设计中,未能够对项目作业现场环境进行实地考察。相关数据信息提炼不够准确,这就导致方案设计难以真正贴合工程实际需求。同时,在工程实际建设中,工作人员同样未能够对各项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例如无法对天气因素进行控制,从而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3]。此外,部分工程的施工现场存在被占用的问题,同样影响了工程的按时交工。针对此类问题,为确保配电网电力工程的顺利开展,仍需企业和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工程施工现场做好详细勘察,并予以针对性调整,重点提炼影响工程建设的各项因素,然后对工程方案进行合理设计。之后,在完成设计规划后,进行设计审核和技术交底,减少后续施工期间的设计变更,并确保工程施工中每一个环节的紧密连接。

3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措施

3.1 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软件的管理水平

在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中,设备的更新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需要在设备更新的基础上,一并做好智能化软件的完善。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可靠性,也需不断提升智能化改造技术,并同步做好人员管理。

具体来看,在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期间,需不断对技术软件进行更新,尤其是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用电负荷不均匀的情况。通过提升智能化技术软件水平,能够进一步缓解用电负荷过大对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

其次,在提升农网配电智能化软件管理水平时,需相关工作人员重点针对技术进行更新和管理,确保技术水平同供电系统处于同一发展平面内,以此来提高农网配电的可靠性,同时实现对农村用电负荷的准确预算。

3.2 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

在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中,需进一步提升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确保农村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很容易出现大面积停电情况,通过提升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可对大面积停电问题进行缓解,降低停电的频率。具体来看,需电力企业在电力供给中,重点关注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而我国农村地区最为关键的用电需求便是减少停电的次数,尤其是在当前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的背景下。

其次,在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在变电站建设之前先行针对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并把握好农村地区用电规律的特殊性,一方面兼顾农村地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用电负荷逐渐上涨的发展趋势,通过精准预测,对供电站距离进行合理把控,尤其在合理距离分配的基础上,提高供电期间电压的稳定性[5]。

数据表明,农村地区用电一般具有明显规律,电力企业能够把握好农村地区的用电高峰期,并针对高峰期进行管理和调控。同时,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一并针对平时用电情况予以监测和管理,从而不断推进我国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进程。

3.3 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配电网电力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因此需工作人员在工程正式建设前先行做好准备工作,针对配电网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然后在提炼关键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当地的地理环境对施工进行规划与设计。

具体来看,需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人员对工程施工路线做好考察,然后通过图文的方式进行预测,制定出完善的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方案。之后,在强化营销数据分析和加强低压用户报装接电管理的基础上,对用户负荷装机容量进行合理确定[6]。同时,一定做好营销业务系统内单相用户所接相别的标注,以及对分项用电量进行统计,辅助现场测量。另外,对单项用户所接相别进行及时调整,实现对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度问题的有效控制。其中,如果涉及无法及时改造的低电压配电台区,则需采取用户错峰用电管理模式。尤其是要鼓励小型加工等较大负荷用户的错峰用电,从而有效防止出现低电压问题。

3.4 定期检查维护

3.4.1 做好输电线路巡查工作。通过开展输电线路巡查工作,能够进一步保证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需施工单位切实掌握输电线路设备和通道的实际情况[7]。同时,在定期开展巡查工作时也需关注恶劣天气情况,选择使用现代化巡查设备,进一步提升输电线路巡查工作的有效性。

3.4.2 施工单位需进一步做好输电线路设备的更新与优化。通过输电线路设备的更新与优化,提升故障检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实践中,重点做好相关资金的投入,确保输电线路设备更新资金的充足,保证设备具有更好性能。此外,在开展检测工作时,可导入包括PDA系统在内的更多现代化系统,然后结合GPS定位系统,提升检测工作的整体效果。

3.5 加大对电路维修的重视程度

3.5.1 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针对电路进行定期检修,并检查电路在实际运行期间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判断出现异常情况,则需对其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同时也需保证检修人员在作业期间的人身安全。

3.5.2 提升检修工作效率。通过提升检修效率,能够进一步削弱电路故障问题对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3.5.3 检修人员在开展电路维护工作时,需同步做好保养工作,减少线路老化等问题发生的概率。

3.5.4 做好配网流程管理。在工程施工前先行对工程施工计划进行全盘拟定,然后结合设计方案对工作验收的顺序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在施工流程控制期间,也需同步做好设计方案审计、施工工程管理、工期维护和工程造价管理等多项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是我国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可显著提高农村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在保证农村电力资源正常供给的基础上,提升农村经济效益,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农网配电在智能化改造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因此,还需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结合常见问题,进一步做好改造方案的优化,方可实现预期高质量发展目标。文章从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软件的管理水平,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等角度切入,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农网电力工程配电
试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BIM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小鲜农网”带庐江小农户脱贫致富
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分析低压集抄系统在农网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农网升级过程中如何有效避免相序相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