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肝样腺癌1 例

2023-10-11 15:30冯利波胡智斌彭林艳张曼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渐进性甲胎蛋白实性

冯利波,胡智斌,彭林艳,张曼怡

1.应城市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湖北 应城 432400;2.应城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北 应城 432400;*通信作者 彭林艳 64741545@qq.com

1 病例简介

女,64岁。主诉:间断左上腹部疼痛半年。入院查甲胎蛋白52.2 μg/L。CT检查(图1A~C)提示:胰腺体尾部稍低密度肿块,大小约7.6 cm×5.5 cm×3.6 cm,边缘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可见包膜,病灶与邻近脾动脉及脾静脉分界不清。MRI检查(图1D~G)提示:胰腺体尾部肿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晰,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示肿块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至延迟期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病灶内见无强化坏死区。初步诊断:胰腺癌。

图1 女,64岁,PHC。CT平扫示胰腺体尾部等密度肿块,约43 Hu(星号,A、C),边缘见点状钙化(箭,A),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累及邻近脉管(箭,B);MRI(D~G)示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抑脂图像呈不均匀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b=800 s/mm2)呈高信号(箭,F),增强扫描病灶内见坏死区(箭,G);病理见异型腺体,呈浸润性生长(HE,×100,H)

患者行胰腺体尾+脾切除术并分别送病理检查。术中见:胰腺体尾部见一肿物大小约4.0 cm×3.0 cm,质地偏软,与胃体后壁粘连;切除肿物与胃后壁粘连处的胃壁浆肌层,肝脏及腹腔未见明显肿瘤转移病灶。

病理检查:大体见胰腺肿物大小约9.8 cm×3.5 cm×1.5 cm,切面呈灰褐色,伴空洞及坏死,肿块向胰管内侵犯,瘤旁见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镜下见异型腺体,呈浸润性生长,可见大片坏死及炎性渗出物(图1H)。免疫组化:PCK(+),CK8/18(+),CK7(部分+),Glypican3(-),β-Catenin(膜+),CD10(-),PR(-),Syn(-),糜蛋白酶(-),胰蛋白酶(-),BCL10(-),PAX8(-),TIF-1(-),GATA-3(-),Ki-67(LI:30%)。诊断:胰腺肝样腺癌(pancreatic hepatoid carcinoma,PHC)。

2 讨论

肝样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腺癌,近年报道的多为胃部肝样腺癌,PHC罕见。PHC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有多种假设:①胰腺干细胞内控制肝细胞分化的基因在致癌中被激活,表达肝细胞表型[1];②肝脏内肿瘤组织异位至胰腺[2];③胰腺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转化为肝细胞[3]。

本例为64岁老年女性,与既往报道一致[4-5]。肝样腺癌男性略多于女性(55.4%比44.6%),中位年龄63(18,96)岁,其中老年人占多数,60岁以上占62.8%[4]。

PHC在胰腺中的位置无明显偏好,肿瘤长径为0.5~11 cm。通常无症状或偶然发现(31.3%),最常见的症状是背部或上腹部疼痛(27.3%)、恶心/呕吐(18.2%)和体重减轻(23.2%)[5]。

PHC的形态学具备腺癌分化及肝细胞样分化两种结构。镜下腺癌和肝细胞样癌细胞血窦丰富,互相交叉或移行。超微结构示腺癌区及肝癌样区均具有上皮型微绒毛状分化。免疫组化癌细胞被CD34阳性的血管分割为小梁状,甲胎蛋白强阳性提示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样区,在其肿瘤细胞胞质内见棕色颗粒或者颗粒状结构,癌细胞发生在腺癌区时甲胎蛋白呈灶性阳性或弱阳性。陈琳光等[6]认为PHC产生高水平的血清甲胎蛋白,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促使瘤细胞快速生长,侵袭性增强。本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肿瘤侵犯胰管及神经,邻近血管可见癌栓,预示高水平甲胎蛋白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PHC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坏死,密度及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可合并肝转移灶、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7-8]。本例胰腺体尾部肿块,CT/MRI增强后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不均匀延时强化,其内见坏死灶,与文献报道相符。PHC需要与胰腺腺泡细胞癌、局灶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等鉴别。胰腺腺泡细胞癌体积较大、呈不规则或分叶状、外生性生长肿块,可见包膜,多见囊变、坏死,增强检查多呈乏血供、渐进性强化,伴脾动、静脉受累,可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实验室检查见甲胎蛋白升高[9]。局灶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局灶性肿大,多位于胰头部,平扫CT呈低密度,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明显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信号减低,动态增强扫描呈均匀延迟强化[10]。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灶多为囊实性,囊性肿块中的实性成分通常呈壁结节改变,可见钙化及出血灶,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11]。

由于PHC侵袭性强,脉管内癌栓多见,患者预后常较差。本例患者胰腺邻近脉管内可见癌栓,提示预后不佳。根治性手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6],约85%的PHC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者可尝试进行辅助化疗改善预后。

总之,临床中老年患者出现胰腺内不均匀肿块,CT或MRI动态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延时强化,可伴有坏死灶,血清甲胎蛋白升高时,应高度怀疑PHC,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猜你喜欢
渐进性甲胎蛋白实性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英语深层阅读的渐进性教学策略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猪渐进性萎缩性鼻炎——猪场不容无视的问题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你真的了解甲胎蛋白吗
不同围压下茅口灰岩渐进性破坏的试验研究
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选择研究——以电视行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