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成像评估中青年下肢静脉曲张及危险因素

2023-10-11 15:30弓文清徐晖董洪娜郭富斌郑敏娟赵永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轻症内径影像学

弓文清,徐晖,董洪娜,郭富斌,郑敏娟*,赵永锋*

1.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32;2.西安高新医院超声科,陕西 西安 710075;*通信作者 赵永锋 434348529@qq.com;郑敏娟 zhengmj@fmmu.edu.cn

下肢静脉曲张(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s,LEVV)是慢性静脉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最常见于下肢,早期表现为腿部静脉迂曲扩张,重症期常发生皮肤反复溃疡、色素沉着。目前国内LEVV的发病率约为10%,国外发病率为25%~33%[1-2]。临床评估LEVV的严重程度按照美国静脉协会修订的静脉曲张临床-病因-解剖学-病理生理(clinical etiology anatomy pathophysioloy,CEAP)评估分级,C0~1与C2~6分级分别对应早期与进展、重症期[3-4]。轻症型(C0~1)患者可通过弹性压力袜等方式保守治疗,进展期(C2~6)合并浅静脉功能不全者建议手术干预[4-6]。

既往研究显示,LEVV的发病率随年龄明显增加[7],40~、50~和60岁以上3个年龄段总体患病率分别为22%、35%和41%[8]。本课题组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随着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改变,中青年LEVV手术患者日益增加,但相关研究鲜有报道,特别是哪些因素会导致中青年LEVV进展成重症型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关注点,连续收集本院确诊的中青年LEVV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影像学资料,旨在深入了解其重症诱发的危险因素及超声影像学特征,为精准判断病程、实现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肢静脉曲张诊疗中心确诊的278例中青年LEVV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影像学资料,年龄17~45岁,平均(36.55±6.95)岁,平均体重指数(24.54±4.38)kg/m2。诊断标准:疾病严重程度采用CEAP分级C0~6进行量化比较[3,6]。根据指南按严重程度CEAP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及干预组[3-6]。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CEAP分级标准,有典型LEVV临床症状[4-6]。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大隐静脉迂曲扩张,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深静脉回流通畅,深静脉瓣膜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等;②下肢血管手术史及硬化剂注射史;③外周动脉疾病;④腿部感染;⑤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下肢瘫痪;⑦下肢动脉瘤;⑧合并III~IV度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⑨严重心肺功能障碍;⑩治疗后期失访。本研究经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KY20192076-X-1)。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仪,L12-5血管探头,频率5.0~12.0 MHz,对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扫查:患者取站立位,重心偏移于未被检查侧肢体,使被检查侧肢体尽可能放松,探头轻置于股总静脉处获取其二维图像、在频谱多普勒模式下对受检侧肢体做腓肠肌挤压实验,记录并获取图像,依次扫查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浅静脉和穿支静脉。隐静脉的测量切面依次为大隐静脉的隐股交界处、主干(股中部处)、膝上段(膝上5 cm)、胫部属支;小隐静脉的隐腘交界远段5 cm处、胫中部处。记录超声参数,包括静脉管腔内径、血流速度、反流持续时间。所有扫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独立完成,评价时未告知患者分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LEVV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青年静脉曲张患者一般资料 中青年LEVV好发于男性(60.4%)。与轻症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年龄偏大,常合并代谢异常或类风湿病史、长期低温暴露史及家族史,轻症者久坐患者偏多(P均<0.05,表1)。

表1 中青年LEVV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中青年静脉曲张严重程度诱发因素评估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常合并代谢异常或类风湿病史(OR=3.576,95%CI1.177~10.863)及长期低温暴露史(OR=2.409,95%CI1.347~4.309)是中青年LEVV进展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久坐(OR=0.371,95%CI0.197~0.699)是轻型中青年LEVV的危险因素。

2.3 中青年静脉曲张高频超声影像特征分析 278例患者中,52.2%(145例)为双侧发病,右侧好发[右侧242例(87.1%)比左侧189例(68.0%);χ2=28.989,P<0.001]。与轻症组比较,干预组右侧浅静脉血管内径较宽(P均<0.05,表2、图1);两组峰值流速、静脉瓣反流时间、左侧浅静脉内径、峰值流速、静脉瓣反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图1 中青年LEVV的超声特征。A:二维超声示轻症患者大隐静脉内径略增宽;B:彩色多普勒示轻症患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反向血流速度增高);C、D:轻症患者弹力袜治疗半年后(D)较治疗前(C)患肢静脉曲张未进展;E:二维超声示重症患者大隐静脉内径明显增宽;F:彩色多普勒示重症患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反向血流速度明显增高);G、H:重症患者行下肢静脉曲张射频消融术后(H)较术前(G)明显改善,皮肤溃疡愈合。RGSV为右侧大隐静脉

表2 中青年LEVV 超声影像学特征(±s)

表2 中青年LEVV 超声影像学特征(±s)

分组例数右侧大隐静脉右侧小隐静脉内径(mm)峰值流速(cm/s)反流时间(s)内径(mm)峰值流速(cm/s)反流时间(s)轻症组 78 4.25±1.90 37.81±23.44 4.12±1.78 2.99±1.03 17.59±16.19 1.96±2.07 1.34±1.72 t 值 4.280 1.768 0.067 3.055 2.132 1.407干预组200 5.49±2.49 45.88±23.09 4.10±2.04 3.43±1.30 32.20±17.29 P 值<0.001 0.080 0.947 0.002 0.043 0.397分组左侧大隐静脉左侧小隐静脉内径(mm)峰值流速(cm/s)反流时间(s)内径(mm)峰值流速(cm/s)反流时间(s)轻症组 4.51±1.92 38.80±26.52 3.91±1.99 2.99±0.76 31.00±19.70 2.85±3.04 1.64±1.97 t 值 1.962 0.471 0.371 1.360 0.169 1.945干预组5.04±2.09 40.87±24.12 3.78±1.96 3.27±2.50 45.73±25.60 P 值0.510 0.638 0.711 0.175 0.868 0.057

3 讨论

LEVV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多数为大隐静脉发生病变,少数合并小隐静脉病变,其发生与静脉内压升高和血管壁薄弱、老龄化密切相关[9]。既往对下肢深静脉病变引起的曲张报道较多见,但对中青年群体LEVV的诱发因素与严重程度评估关注不够。高频超声是下肢静脉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具有直观、准确、可动态观察血流方向和速度等优点,在诊断周围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0-12]。本研究着重分析中青年LEVV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重症相关危险因素。

3.1 中青年LEVV的发病特点 由于妊娠、激素、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特性,女性罹患LEVV的比例普遍高于男性[12-13],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LEVV群体中男性多见。右侧好发,考虑与不良坐姿(跷二郎腿等)、蹲踞等体位时双侧下肢负荷程度不同有关。此外,正常人群中多为右利手,重体力劳动时右侧肢体负重更多,下肢静脉瓣膜因承受过大额外压力更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14-15]。高频超声发现干预组右侧浅静脉血管内径明显增宽,峰值流速度呈增高趋势,提示右侧浅静脉增宽及血流异常与中青年重型LEVV存在密切关系。

3.2 促进中青年LEVV进展的危险因素 既往研究报道,LEVV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妊娠、遗传、体质、生活方式等多种诱发因素有关,久坐、久站均容易诱发LEVV[13,14-17]。本研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型和重型(C2~6)中青年LEVV患者危险因素,首次发现代谢异常(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嘌呤)、类风湿及长期低温暴露史是诱发中青年LEVV进展及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尚未见同类研究。代谢异常患者常存在体重超重(本研究中体重指数超过上限),长期体重压力会造成股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同时体重指数过高人群的血液黏稠对股静脉回流产生阻碍,并可能增加炎症风险,从而导致LEVV[18-20]。长期低温暴露史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流缓慢,压力增高,从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加剧LEVV[9]。本研究发现久坐是轻型中青年LEVV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改善生活方式可能有效降低中青年LEVV的发生率和减缓进程。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①仅对中青年LEVV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其中干预组部分患者接受LEVV射频消融术,后期将对术后疗效及复发因素进行评估,为改善LEVV的精准介入治疗提供参考。②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存在偏倚。后期将开展多中心LEVV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为术前评估提供诊断依据。

总之,中青年LEVV以男性多见,右侧好发,合并代谢异常、类风湿疾病及长期低温暴露史是引发中青年LEVV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较重者常表现为右侧浅静脉血管内径增宽。超声医师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及早干预以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轻症内径影像学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轻症小儿肺炎门诊雾化吸入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