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入

2023-10-12 15:52叶丹
大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班级

叶丹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在学校教育中,对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究有效的教育方式。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先、以人为重。将人本理念落实到高校教育中,必须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从而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本文将阐述高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以人为本的概念

以人为本就是指要以人的意愿为前提开展活动,尊重人、信任人。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教育中,就是指开展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意愿为基础,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和主观学习意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高校管理中,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学校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1]。以人为本是重要的价值观,触及社会、生活、教育的各个领域,高校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围绕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与学校共同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现状

(一)思想观念落后

在高校教育中,部分教师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单方面、无差别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只能被动听讲,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2]。

同时,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下,高校学生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体系复杂多样,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不能与时俱进,不利于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

(二)师资意识有待提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当前,师资体系构建不完善,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教学评价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最直接的方式。合理运用教学评价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约束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许多高校缺乏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约束教师和学生,教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不利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融入。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园文化是师生智慧的结晶,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高校要将以人文本的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人本教育思想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学校要从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建筑设计等方面进行设计,建设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在物质文化建设中渗透以人为本理念。如丰富校园绿化,为学生提供和谐恬静、清新愉悦的学习环境,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陶冶师生的情操。学校还可以在走廊、食堂、教学楼、图书馆摆放花草树木,悬挂书画、标语,用优雅的文化熏陶学生。并号召师生共同维护校园环境,使校园变得更加干净、卫生、文明,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包括精神风貌、价值标准、基本信念等内容,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能够营造浓厚的教育和学习氛围,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高校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将以人为本理念渗透其中。

首先,学校要创建优秀的教师文化,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工作,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创建求真务实的文化氛围,将教师培养为重精神、轻名利、有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其次,学校要重视学生文化建设,精心策划校园活动,将德育渗透到校园活动中,提升优秀文化的含量,用优秀文化熏陶、感化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提高学习积极性。如学校可以创办文化讲座、艺术节、辩论赛等活动,将校园文化渗透到校园活动的每个角落,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性情、娱乐身心、受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性。此外,学校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让学生能够遵守校规校纪,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服务好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构建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革新管理方式

1.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改变教育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教学管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当前许多高校仍旧采用约束性、强制性的方式进行管理,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管理理念,导致管理模式落后,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想提高高校的人才竞争力,就必须贯彻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将学生放在教学和管理的中心位置,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改变以往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和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为此,教师要与时俱进,接受新思想的洗礼,改变以往的教学管理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此外,在高校教育中,学校要加强教师团队管理,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教师是影响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想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的水平,为此,学校要积极采取有效策略,培养教师的个人能力。例如,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聘请优秀的教师或专家有针对性地培训教师,让教师明确教学目的,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个人能力,促进整体教师水平的提升。教师之间还可以相互分享教学管理经验,让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年轻的教师,改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还可以开展教学评比,及时发现教师管理中的问题,科学引导教师,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

2.明确“以人为本”管理目的。高校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教学管理,明确管理目的,以新的教育理论为基础,创建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管理的中心,开展合理化、人性化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的管理方式,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3]。在高校管理中,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明确教学管理目标,将学生培养为技术型人才。为此,在日常管理中,学校要将人本理念融入学校管理,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加深学生对自身专业的了解,明确就业方向,通过民主化管理理念的熏陶,让学生明确职业规划,明白学习的目的,从而进行自我管理,朝着目标而努力;另一方面,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纪律意识,让学生明白制度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如教师可以通过民主化的方式制订班规,在班级中模拟其他组织构架,让每个学生负责不同的任务,主动为班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制订科学管理计划。在高校教育中,教师是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群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必须制订科学的管理计划,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中的情况,根据自身的管理经验,制订明确、具体的管理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要从整体出发,树立新的管理思路,探究有效的管理方式。

首先,教师要进行民主化管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深入探究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围绕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自制力,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是班级的一份子,维护良好的班级环境需要每位学生的努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为了维护班级而努力[4]。大学生身体机能已经发育成熟,有自己的想法,但缺乏社会阅历,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卸下心防、亲近教师,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配合并协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影响班级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主动关心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问题。

其次,大学生学业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在学习中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会产生叛逆、消极的心理,不利于教学管理的进行。教师必须加强重视,多关心和爱护学生,制订明确的管理计划,有序开展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多与学生沟通,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具体的管理策略,缓解和消除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在沟通中打开学生的心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而使班级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学校可以将评优评先与管理工作相结合,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三)融入以人为本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1.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发挥学生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落实生本教育理念能够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缺少发言权,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5]。而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师生之间的地位发生了转变,教师成为引导者,而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体,使教学由“教”为主变为“学”为主,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2.改革教学目标。在高校教学中,教师要改革教学目标,并基于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习惯使用“一刀切”“满堂灌”的方式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此,教师要基于素质教育发展要求改革教学目标,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落实自主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知识,加强学生的体验,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专业、水平的不同,为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基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将自主学习理念融入教学,从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改革。此外,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础,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多元化能力,将人本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为高校教育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育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并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转变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中,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革新,既要教授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践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高校教育,能够优化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提高教学的动态性和灵活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教学活动,构建新型的学习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6]。

首先,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技能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获得了较高的效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促进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科学合理的方法能够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动力,推动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个性教学,模拟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整合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要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信息共享,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快速获取教学所需要的信息,极大地拓宽了教学空间,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现代化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创造自然、动态的实体化环境,创建良好的实践实训环境,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能够加强信息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此外,学校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开设相关的培训活动,组织教育参课程培训,树立教师新的教学理念,通过系统化的训练培养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教育革新,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工作,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强化教育效果,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理念班级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不称心的新班级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