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混合式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以宿迁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3-10-13 09:20宿迁学院图书馆张艳梅
内江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宿迁馆员学院

◇宿迁学院图书馆 张艳梅

后疫情时代,为了适应防疫等公共卫生管理常态化的迫切需要,以及与之相应的读者获取文献资源的渠道和方式多样化需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必须有所调整和创新。针对零星不断的各地疫情从而影响到部分师生正常借阅书刊和获取信息资源的现状,宿迁学院图书馆探索实践出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服务方法,提出了后疫情时代图书馆混合式服务模式的适应性创新途径,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日常服务读者的适应防疫和公共卫生要求提供参考。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读者获取文献资源的渠道和方式随之转变,高校图书馆日常服务读者即师生的服务模式受到了影响和挑战[1-2]。服务读者是高校图书馆恒久不变的主题,也是其存在的价值之一[3-4],阿根廷著名文学家博尔赫斯说过一句话,“这世界上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5-6]。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了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7-8]。高校图书馆作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10]。为适应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管理的要求和服务对象多样化的需求,以实体馆藏为主的高校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必须求变创新[11-12]。有鉴于此,在借鉴高校图书馆众多实践案例的基础上[13-15],本文以宿迁学院图书馆后疫情时代服务读者实践为例,剖析高校图书馆在后疫情时代服务读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高校图书馆后疫情时代服务读者能力的思考。

1 后疫情时代及其带来的影响

后疫情时代是因2020年前后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提出的,要义是全球新冠疫情大范围爆发初步平息之后,不是像人们想象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可能在相当长的岁月里,疫情时起时伏、此起彼伏,而且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从而开启了全民常态化防控疫情时代[16]。后疫情时代,对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社会领域以及对工作学习、生活消费、卫生习惯和思维方式等个人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承载服务师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后疫情时代必将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2 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1)数字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线上服务的读者需求量大规模增长,数字资源严重不足。以宿迁学院图书馆为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后,师生对数据库访问量分别为2019年6088096次、2020年12293514次、2021年9994642次,疫期读者访问量急增,有60%读者反应数据库种类少,数字资源远程访问的渠道少且狭窄,因用户数量多引起拥堵。平时资源积累和资源优化整合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后疫情时代读者数字资源的需求。

(2)馆员整体适应能力不足。一是防控疫情缺乏奉献精神。宿迁学院图书馆在2022年4月份因疫情反复校园实行封闭管理时期,通知全馆50位员工自愿报名吃住在校参加“战疫”一线读者服务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只有15人自愿报名。二是线上服务能力不足。线上服务部门和人员承担大量收集资源、线上推送等工作,尽管加班加点仍人手紧张,而其他部门反而处于人多事少状态,但由于没有能力提供线上读者服务,无法开展增援工作。

(3)常态防控疫情准备不足。一是对疫情防控抱有临时性的心态,总期待着疫情赶紧过去,以能松口气回到疫情以前的那个“轻松常态”;二是各项的防控政策和措施,包括公共卫生的相关内容,一律冠以“疫情防控制期间”字样,对长久性、常态化防控疫情显然没有体现;三是硬件设施配置没有长远考虑,临时性防控设施较多。

(4)关注大学生健康措施不足。后疫情时代时常的封闭式管理,出现部分大学生作息时间混乱、迷恋网络熬夜、缺乏体育锻炼、自身免疫力下降等情形,少量学生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17]。对进馆学生身体“严防控”的同时,缺乏线上、线下对其身心健康“有效指导”。

3 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服务的实践探索

后疫情时代,宿迁学院图书馆积极响应和贯彻各级疫情防控部署,支持配合疫情出现时“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学工作,采取诸多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成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机构。按照江苏省政府、省教育厅及学校应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的要求,宿迁学院图书馆在第一时间制定了《图书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图书馆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预案》,组建以馆长为组长、各部门主任及骨干馆员为成员的疫情防控服务团队,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流程、细化分工、落实责任。

(2)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流程。一是严格把好入馆关口。图书馆门口检测入馆读者是否佩戴口罩、苏康码和行程卡是否绿色、体温是否正常等。二是建立领导值班制度。每天严格督查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如佩戴口罩、座位方向、还书消毒、专业消杀等。

(3)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宣传培训。以视频讲座、纸质小册子对全馆馆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掌握必要的疫情防控知识技能,学以致用,服务读者。通过学校企业微信、一楼大屏、宣传栏等,对读者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4)强化常态化线上读者服务。一是大量引进和整合线上图书资源,满足线上服务读者的需求;二是强化线上服务举措,宿迁学院图书馆在线资源访问24小时服务,专人每天远程值守监测网络服务和常用数据库资源的运行和企业微信中一键通的24小时内回复。尤其企业微信一键通的使用,极大方便了图书馆在服务读者过程中问题的收集、改进及预防。

(5)提供常态化读者学习区域。宿迁学院图书馆用三层低书架将每楼层空旷的书库阅览区分割成多个区域,使阅览桌的间距拉长,读者的密集度降低,成为多个疫情学习区,疫情下实现有效的隔断,其中,有效隔断的疫情学习区,如图1所示。

图1 有效隔断的疫情学习区

(6)提供常态化智能服务设备。宿迁学院图书馆先后安装引进了“红外测温仪”和“人脸识别门禁”设备、智能化的“图书馆座位预约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自助借还机”和“自助文印机”设备等,如图3所示,有效减少人员聚集所带来的交叉感染,使日常读者服务“免接触”。

图2 宿迁学院图书馆进出馆数据实时监控

图3 宿迁学院图书馆自助借还区和和自助文印区

(7)后疫情时代的新生入馆教育。就新生入馆教育,及时更新基本情况(图书馆概况),资源分布,图书借还,数字资源,读者守则,沟通交流(企业微信中的图书馆服务)的原有板块内容,新增了疫情防控和自助设备两大教育板块,凸显了宿迁学院图书馆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服务读者的实践元素,联合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及时安排在线教育培训,相关培训材料挂在宿迁学院图书馆网页(https://lib.squ.edu.cn)的显要位置,供师生随时查询,如图4所示。

图4 宿迁学院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

4 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思考建议

(1)加强后疫情时代数字资源供给能力。加大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购置更多经济实惠、质量上乘的中外文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多媒体资源等,多引进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数据库。盘活纸质资源存量,加快纸电资源一体化建设。我馆通过独立购买和集团采购两种方式,目前已正式开通了25个数据库,形式多样,有图书、期刊、学位论文、音视频、考试考研学习库等,学科覆盖面广,基本满足读者对电子文献的需求,如图5所示。

图5 宿迁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

(2)加强后疫情时代馆员职业培训教育。制订并实施馆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培训计划。定期举办“馆员职业道德”讲座,提升馆员奉献、敬业精神;提升馆员疫情防控责任意识。开展线上服务读者的能力培训,应着重提高馆员的知识发现与识别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知识组织能力、知识评估能力、知识转换能力和知识传播能力[18];培训和提高馆员网络管理技术和技能,提升图书馆全员数字化服务能力,更好地线上服务读者。

(3)加强后疫情时代运作体制机制完善。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馆员和读者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将常态化疫情防控纳入到高校图书馆制度体系建设中去,包括组织机构和人员、设备配置、服务模式、风险控制、绩效考核、奖惩办法等,完善高校图书馆后疫情时代运作体制与机制,并加强分析、归纳和总结,促进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规范化,提高服务读者的工作效率。

(4)加强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健康教育引导。搭建疫情健康教育专项平台,专人负责在线与读者互动交流,宣传、推送身心健康教育的知识、信息、视频等内容,采取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方式定期举办“心理咨询”和“体质养生”等讲座,对在校大学生开展身心健康教育[19-20]。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改善后疫情时代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体现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21-22]。

5 结束语

宿迁学院图书馆秉承“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的宗旨,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管理与“一站式”服务模式。在后疫情时代,将致力于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为服务宗旨,藉由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服务方式,结合自身现状勇于实践,思考创新服务途径,升华服务读者的品质,提高馆员内涵服务能力,体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读者的获得感,推动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工作的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宿迁馆员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东大街:宿迁人的清明上河图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宿迁,宿迁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学院掠影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