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囚笼无可逃

2023-10-14 12:45曾念群
新民周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囚笼港片大鹏

曾念群

一旦犯罪,不仅天网恢恢,还有心理囚笼无可逃遁。

如从导演李子俊的履历切入《第八个嫌疑人》的期许,你可能因为《狂兽》而提不起干劲;如从此前电影节风评切入,你对这部在金爵奖期间被夸上天的犯罪大片,可能又有些许失望;但从进化的视角来看,无论是《狂兽》之后的李子俊还是《保你平安》后的大鹏,都有显著的进步空间,且在纪实大案改编的维度,有开拓的意味。

对导演李子俊来说,处女作《狂兽》更像是一个毕业作品。和内地专业学院的人才机制稍有不同,香港影视后生大多都是跟班实践趟出来的。李子俊此前不仅在麦兆辉、庄文强的《听风者》《窃听风云3》等司职副导演,还追随郑保瑞在《狗咬狗》做过幕后副导,而他的首部独立作品《狂兽》,正是郑保瑞坐镇监制并助推。这种类如师徒的人才机制,一度是香港影坛的传帮带。

可能恰是《狂兽》的不成功,引发了李子俊新片与之决裂的决心。《第八个嫌疑人》不仅和《狂兽》气质迥异,甚至与传统港片也攀不上太多亲戚关系,更像是一个对港片略带敬意的内地导演拔地而起。影片没有港式警匪大片的工业囹圄,而是尽可能地放弃技术外挂,在自然朴实的光影下跟踪人物的心迹,用纪实的镜头引领观众回溯一段惨案的后遗症。其透露出來的气质已然不是简单的去港片化,更多的是新一代银幕搬砖人打破传统壁垒的尝试。从这个维度看,这可能不仅是李子俊的进步,还意味着某种进化。

影片的另一种进化发生在大鹏身上。工程管理专业出身的他好比一个业余箭手,最初的山寨无厘头闹剧《煎饼侠》上靶即是满堂彩,就在更高要求的看官睥睨起步之低时,他连发三箭:《缝纫机乐队》《吉祥如意》《保你平安》,竟一步步逼近靶心。同样是外行人入局,他在演员这条路上虽不比王宝强天才,却在导演这条路上比王宝强幸运。就在我们以为《保你平安》将是他今年乃至是其表演生涯的天花板时,他又在《第八个嫌疑人》里为呛行演员新添无限可能的一笔。

影片以最后两名逃犯时隔21年的落网为发力点,回溯发生在1995年的广州番禺大案始末,所幸并没有拘泥于记录还原,而是在案情的骨架上重塑了劫匪从策动劫案到在逃人生的心理始末。与影片不同的是,现实中的二逃犯是以陈恩年迫于压力的自首为突破点,并通过数据分析手段锁定主犯陈恂敏的,而影片将几代民警21年的接力集中于退休警察王守月一身,通过他最后的心理攻坚,洞穿已然改换身份的陈信文之心理防线。

仅凭人物心理建设一笔,让该片与其他涉案片或警匪片的分水岭立竿见影,也让影片在拙与巧间虽缺点分明却也优点突出。这种着墨于罪案心理打造的视界,不仅与现实中陈恩年迫于压力的自首契合,同时也是一条警世恒言:一旦犯罪,不仅天网恢恢,还有心理囚笼无可逃遁。

坊间对人物的争议,更多的落在大鹏饰演的陈信文情商高低上,反对者认为他在警方一路顺拐的破案势头面前,配不上编剧给他的高情商设定。其实这个争议大可不必。其中破案顺拐与否,有轰动一时的新中国第一大运钞车劫案为底色,案发后快速破案的事实摆在那里。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追捕二王”时调动一个师布防扑空,到90年代“番禺大劫案”五大主犯快速落网,已是公安战线与时俱进的体现。

猜你喜欢
囚笼港片大鹏
《新蝙蝠侠》谁在囚笼之中
老面孔成为港片最后防线?
死于车祸
看图纸
港媒:贺岁港片怎么了?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囚笼
Vorticity vector-potential method based on time-dependent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for two-dimensional rotating flows in closed configurations *
AComparingandContrastingAnalysisofCooperationandPolit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