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绘本阅读与主教材相融合的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一次磨课过程的反思与收获

2023-10-15 13:36江苏省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猴子家务绘本

江苏省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 胡 帆

一、教学背景

这是笔者经历的一次市公开课的磨课过程,教学内容为与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结合的绘本Five Little Monkeys With Nothing to Do,讲述的是为了迎接奶奶的来访,五只小猴子做家务的故事,与教材单元话题契合,是该单元的课外阅读拓展课。学生在复习教材中做家务的相关词汇的同时,学习绘本中的新短语“pick up the room”“scrub the bathroom”“beat the rugs”“pick berries”。教师将教材单元中现在进行时的语法融入绘本教学中,通过创设形式多样、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强化对绘本中重难点词汇以及教材单元语法的训练,这是对教材内容的复习、巩固和拓展,能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和能力的迁移提升。

基于文本解读、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和句子并运用。

(2)学生能通过阅读,获取与梳理相关信息,理解故事情节,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故事。

(3)学生能分析文本内涵,表达观点,加深对故事的思考。

二、磨课过程

(一)读前环节

[试教片段]

开场,教师播放关于做家务的英语视频,并由学生回答视频中的家务短语“mop the floor”“mend the clothes”“iron the clothes”等。紧接着,教师展示绘本封面,让学生描述封面内容,并猜一猜小猴子们会做什么,引出绘本第1 自然段内容,了解故事背景。

[存在问题]

歌曲导入鲜活有趣,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歌曲中的语言内容与教材和绘本的关联性不大,在后面的教学中也没有运用到,有点多此一举。在处理绘本大意的环节上,教师设计由学生观察封面猜测大意,再学习绘本第1 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这种设计入题慢,影响课堂节奏。

[教学重构]

教师将导入部分改为根据图片回顾第五单元Story time 的内容,从而引出绘本中小猴子们的周末活动。

T: Last week, we have learned weekend activities of Mike’s family. Please talk about them with your partner.

S: Mike/Helen helps...(根据图片回忆Story time 板块的内容)

T: Tim is sleeping. He has nothing to do. What about the five little monkeys?

S: They...(学习绘本第1 段,了解故事背景)

[教学反思]

由于该绘本与教材的单元话题和主题都比较接近,教师教学时由教材中的单元内容导入,将教材中的场景延伸和迁移到绘本故事的情境中,更快地实现了教材与绘本的衔接和过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教材中的相关语言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绘本故事的背景。

(二)读中环节

[试教片段]

绘本用较长篇幅详细描述了小猴子们做家务的细节。考虑到文本篇幅较长,且学生在生词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观看绘本动画理解短语,然后同桌合作选择其中的片段进行演绎。

T: Five little monkeys help their mum do housework.And what do they do?Let’s watch.(播放PPT 动画和文字)

S:They... (回忆场景并回答)

T:Now, you can work in pairs, one acts as mum, one acts as a little monkey, and choose a kind of housework to act in roles.

[存在问题]

PPT 动画形象直观,能降低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但以动画取代阅读,缺少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引导,不利于学生自主解读文本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构]

1.聚焦核心语言,渗透阅读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绘本第2 ~9 页,教师提问:What housework do the monkeys do?学生通过默读,快速寻找出小猴子们做家务的短语pick up the room、scrub the bathroom、beat the rugs、pick berries。随后教师借助图片、动作、语音引导学生感知这些短语的音、形、义。

[教学反思]

针对细节的提问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绘本的具体信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默读,寻找关键词,建立图片与文字间的联系,梳理绘本信息,培养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同时,语音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发音方法和习惯。

2.融合教材语法,活化绘本信息

教师呈现小猴子做家务的图片,开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和表演。

T: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what are the monkeys doing?

S1: They are picking up the room.

S2: They are scrubbing the bathroom.

...

T: Look!What am I doing?(随后,教师表演做家务的动作)

S3: You are beating the rugs.

S4: You are picking berries.

...

T: What is she/he doing?(学生上台扮演小猴子做家务,其他学生猜测)

S5: She/ He is...

T: Now, you can act this part in roles.(同桌分角色表演片段)

[教学反思]

在学生找到四个做家务的关键短语后,教师并没有一带而过地完成新授任务,而是将绘本中的新词与教材单元中现在进行时的语法相融合,设计多个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一说、猜一猜和演一演中,感知语言的意义和词汇用法,体会绘本人物的心理活动。该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核心词汇,还实现了绘本与主教材的巧妙融合。

(三)读后环节

[试教片段]

在读后拓展环节,教师设计如下活动:

(1)思考:Do you like the monkeys?Why?

(2)绘本最后,小猴子们又把房子弄得脏兮兮的,猴子妈妈会说什么呢?用“You should _____ until _____.”这个句型来说一说。

[存在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评价性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然而事实上该问题却不够开放,学生也基本上无话可说。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绘本中的语言支架想象猴子妈妈会说什么。这个语言支架出自绘本,但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也只会用绘本中的语言再次复述文本,该环节并没有起到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作用。

[教学重构]

1.深挖文本内涵,拓宽思维广度

T:Please discuss: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S1: We should help our parents do housework.

S2: We should keep the house clean after cleaning.

S3: Doing housework makes people happy.

S4: When visitors come to our home, we should wear clean clothes and clean the house.

...

[教学反思]

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习外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该问题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绘本的主题意义进行思考,感悟更多道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体现绘本的育人价值。

2.关联教材内容,发展语言能力

T: So the monkeys have to clean the house again. Can you imagine: what are they doing?

S1: Maybe they are mopping the floor.

S2: Maybe they are making the bed and washing the berries.

[教学反思]

教师设计用教材单元中现在进行时的语法让学生想象描述小猴子们做家务的场景,学生在绘本主题语境中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拓展,再次实现绘本与主教材的融合。

三、磨课启示

(一)利用绘本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除了要关注语言知识的获得和语言技能的发展外,还要实现提升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情感体验是文本、作者和学生之间情感的纽带,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发自身积极的情感,从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本。该绘本故事鲜活有趣,情节跌宕起伏,教师可抓住这些特点,创设多重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语言,学会运用语言,体会语言学习的乐趣。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重点片段,听音频推进故事高潮,学生进而融情入境,深入故事角色,体会人物情感。在学生表演小猴子们与祖母温情对话的环节,教师进行适时的情感教育:孩子们如果能主动做家务,这会让长辈们开心。如此,语言学习、情感体验和文化品格培养相互交织、相得益彰。

(二)延伸教学内容,丰富语言表达

英语语言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是发展其他能力的依托和基础。因此,英语教学中要设计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语言运用起来。在本节绘本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授的有关做家务的词汇,教师融合主教材语法,创设说一说、猜一猜、演一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和运用语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发掘绘本图片的留白,让学生在补白中灵活运用所学语言。例如,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猴子们和奶奶见面时开心拥抱的图片,猜猜小猴子们和奶奶的对话。该问题不仅唤醒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推测、想象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并实现语言的创造性输出。

(三)运用问题引领,发展思维品质

在英语绘本的教学中,运用问题引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绘本,对绘本内容进行感知和理解,对绘本语言进行建构和运用,对绘本背景、主旨和内涵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帮助学生快速建立高效的思维模式,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易到难,层层铺垫。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大问题“What do five little monkeys do at weekends?”切入,聚焦绘本主题,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本,概括绘本主要信息。随后,教师针对绘本细节提问:What housework do the monkeys do?Do they do housework well?The house is dirty again,whose mistake do you think?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绘本,梳理概括出有效信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绘本。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对图文进行观察、分析,理解绘本的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采用拆分绘本的方式,针对细节提问,引导学生通过泛读、精读、寻找关键词句、图文联系的方式,正确使用阅读策略。绘本拓展环节,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这是观点分享和思维碰撞的环节。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在深度讨论中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绘本故事,读懂文本内涵和作者意图,从而内化语言,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磨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审视、反复修正、完善教学的过程。它的优点在于教师经过反复推敲、改进和实践,可以让教学过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同时,在磨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和参与研讨的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提高了教研能力。深入钻研文本是基础,精心设计是前提,精益求精是关键,这也是每一位教师必经的研修之路。

猜你喜欢
小猴子家务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我们的家务,我们的家
一起做家务,一起建设一个真正的家
爱她就让她学做家务
小猴子
小猴子
不爱做家务
勇敢的“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