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育心的现实问题和解决对策

2023-10-15 21:28王丽
分忧 2023年4期
关键词:心育家校心理健康

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业成绩不佳、行为习惯偏差、违反学校纪律等发展性问题,最让家长闹心的问题呢,则是孩子心理健康出现状况,如出现抑郁、焦虑、双向情感障碍等明显症状。特别是发现孩子有自伤、自残,甚至有轻生意愿和行为时,当学校进行评估提出转介或休学接受治疗意见时,相当一部分家长会隐瞒实情称孩子没病,或以不耽误孩子学习为由而拒绝,不但不配合,甚至还怪老师乱讲。家庭和学校出现的这种分歧,成为家校协同育心的一个“瓶颈”。我们研究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來自两个方面:

一是家长参与心育的缺失和错位。具体表现为“四个不”:不会识别,错过问题的早期发现;不愿承认,错过问题的即时化解;不知求助,错过问题的解决之道;不做改变,错过问题的根本解决。

二是学校育心工作的专业支撑欠缺。具体表现为“三个缺”:学校缺专业的老师、老师缺专业的技能、系统缺专业的处置方案。这些欠缺,造成了学校的话语权力度大大降低,所提建议家长不接受或不完全接受。

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

对学校来说,做到“五好”,主导心育。按要求配好专业的心育老师、按标准建好心育阵地、上好1节/2周的心育活动课、做好“三全”融合育心、织好“三预”防护网络。只有让专业的常态化预防、规范化预警和即时化干预成为学校心育工作的日常,才能有效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才能有效化解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时平息家校矛盾。

对家长来说,做到“四要”,助力心育。家长要担责,切实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家长要学习,积极通过家长学校或其他平台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掌握家教技能;家长要改变,一是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正确看待出现在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消除心理问题病耻感,二是改变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和不良言行,言传身教,做积极父母,育阳光孩子;家长要配合,积极配合学校或治疗机构做好孩子心理问题的调适和治疗,成为孩子心理健康的守护神。

立德树人,赋能铸魂。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虽然任重而道远,我,愿意与大家同行!

(本文于2023四川省第四届家庭教育研讨会圆桌论坛上发表)

作者王丽:宜宾市兴文县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中心家庭教育教研员、心理健康教育正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心育家校心理健康
家校距离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