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屠宰性能、胸肌肉品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023-10-16 12:49李忠荣邱其华邱华玲刘庆长陈鑫珠
动物营养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净膛不饱和公鸡

李忠荣 邱其华 邱华玲 刘庆长 刘 景 陈鑫珠 林 勤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 350013;2.长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龙岩 366300)

河田鸡是原产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的优质肉鸡品种,其肉质具有“鲜、嫩、爽、滑、甜”等特点。长汀县素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尤其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还要用阉公鸡祭祖。公鸡双侧睪丸完全被摘除、育肥后的鸡称为阉公鸡,当地养殖户通常在30~90日龄对河田鸡公鸡进行手术阉割并育肥至150~210日龄上市。公鸡高日龄阉割应激大,死亡率高,公鸡低日龄阉割难于摘净双侧睪丸,淘汰率高。开展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公鸡生产性能及肉质性状影响的研究,提出河田鸡公鸡适宜的阉割日龄和上市日龄,对发展壮大长汀县河田鸡特色产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国内相关研究先后报道了阉割(去势)对武定鸡[1]、淮南麻黄鸡[2]、广西三黄鸡[3]、文昌鸡[4]、温氏麻鸡[5]、北京油鸡[6]及台湾土鸡[7-9]的影响,国外有关文献报道了阉割(去势)对蛋公鸡[10-13]、肉公鸡[14-16]及地方品种公鸡[17-19]的影响,由于试验鸡品种、饲粮营养水平、阉割及测定日龄存在差异,不同文献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以上文献大多在1个日龄点(或周龄点)阉割、测定1个或多个日龄点(或周龄点)的相关性状指标,未研究不同日龄阉割对公鸡的影响。李忠荣等[20]研究了40、60及80日龄阉割对河田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鸡冠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阉割可显著提高河田鸡的生长性能,降低血清睾酮含量,提高170日龄血脂水平,明显抑制鸡冠和肉垂生长发育。目前尚未见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影响的报道。鉴于此,本试验拟通过研究40、60及80日龄阉割对140、170日龄河田鸡公鸡屠宰性能、胸肌肉品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河田鸡阉公鸡适宜的上市日龄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将600羽1日龄河田鸡公苗统一育雏、饲养至40日龄,从中选取400羽公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羽,各重复的40日龄初始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公鸡不阉割,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公鸡分别于40、60及80日龄称重后进行手术阉割。对照组、试验组各阶段饲喂相同的饲粮,饲养至170日龄。分别于140及170日龄,每个重复随机取3只河田鸡测定其屠宰性能、胸肌肉品质及脂肪酸组成。

1.2 试验饲粮及饲养管理

参考河田鸡营养需要研究成果[21]及NY/T 33—2004《鸡饲养标准》[22],配制1~30日龄、31~60日龄、61~170日龄3个阶段的饲粮,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试验采用地面平养并配备室外运动场,饲喂颗粒配合饲料,自由采食,充足饮水,按河田鸡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表1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续表1项目 Items1~30日龄1 to 30 days of age31~60日龄31 to 60 days of age61~170日龄61 to 170 days of age苏氨酸 Thr0.800.700.62色氨酸 Trp0.250.210.18

1.3 指标测定

1.3.1 屠宰性能测定

于140、170日龄从每个重复随机抽取3只经禁食12 h、体重中等、健康的河田鸡,进行个体标识,测定宰前体重后按《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3—2004)[23]规定的方法进行屠宰、分割,测定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两侧胸肌重、两侧腿重、腹脂重、皮下脂肪厚度(SFT)、肌间脂肪宽度(IMFW),计算屠宰率(DP)、半净膛率(HEP)、全净膛率(EP)、胸肌率(BMP)、腿比率(QP)、腹脂率(AFP)等屠宰性能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屠宰率(%)=(屠体重/宰前体重)×100;
半净膛率(%)=(半净膛重/宰前体重)×100;
全净膛率(%)=(全净膛重/宰前体重)×100;
胸肌率(%)=(两侧胸肌重/全净膛重)×100;
腿比率(%)=(两侧腿重/全净膛重)×100;
腹脂率(%)=[腹脂重/(全净膛重+
腹脂重)]×100。

1.3.2 胸肌肉品质测定

于140、170日龄随机抽取的鸡只,分别在屠宰过程中、屠体分割后,测定其右侧胸肌3个点位的肉色值和pH。屠体分割后,测定其左侧胸肌肉样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测定肉质性状后的胸肌样品用自封袋双层包装、标识清晰、并存放于-18 ℃下冷冻保存,备测肌肉营养成分。

1.3.2.1 肉色值、pH测定

鸡只屠宰后45 min左右,拨开胸部皮肤,使用德国麦特斯Opto-Star肉色测定仪,测定右侧胸肌上部、中部、下部3个点位的肉色值。之后,在右侧胸肌上部、中部、下部3个点位各划一小口,使用Testo 205便携式pH测定仪,测定胸肌pH,记录为pH1。分割、剥离右侧胸肌,置于4 ℃冰箱保存24 h后,再测定以上3个点位的pH,记录为pH2(终点pH)。

1.3.2.2 滴水损失测定

屠宰分割后,将左侧胸肌修整为长×宽×厚约为5.0 cm×3.0 cm×0.5 cm的肉样,用洁净滤纸轻轻拭去肉样表面的水分及碎肉,使用电子天平称取肉样重(m1)。用细铁丝拴住肉样一端并标识,放入可充气的自封袋内,保持肉样垂直向下且不接触袋内壁,向袋内冲气,封紧袋口,悬吊置于4 ℃冰箱内保存24 h后,取出肉样,用洁净滤纸轻轻拭去肉样表层汁液后称重(m2),按以下公式计算滴水损失:

滴水损失(%)=[(m1-m2)/m1]×100。

1.3.2.3 剪切力测定

测定滴水损失后的左侧胸肌肉样,剔除表面的筋、腱、膜及脂肪后,修剪为宽1.0 cm左右的肉样,用C-LM 3B型数显式肌肉嫩度仪测定肉样上部、中部、下部3个点位的剪切力,每个点位测定3次,计算平均值。

1.3.3 胸肌营养成分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测定

胸肌样品经室温解冻、剥离表面可见脂肪、肌膜及肌筋后切成薄片,在65 ℃烘24 h后,粉碎制成风干样品。按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1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的方法,分别测定胸肌风干样品中水分、蛋白质及脂肪酸含量。样品按文献[24]的方法预处理后,按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索氏抽提法)测定肌内脂肪(IMF)含量。参照文献[25]的方法测定胸肌样品(鲜样)中肌苷酸(IMP)含量。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氏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140日龄时,试验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及试验Ⅲ组)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及试验Ⅱ组全净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全净膛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腿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度、肌间脂肪宽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屠宰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

170日龄时,试验组屠宰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及试验Ⅲ组半净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全净膛率、腿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胸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及试验Ⅲ组胸肌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度、肌间脂肪宽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屠宰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

表2 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胸肌肉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140及170日龄时,试验组胸肌pH1、pH2、剪切力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胸肌肉色值、滴水损失、蛋白质及肌苷酸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胸肌肉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胸肌肉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胸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由表4可知,140日龄时,各组间C14∶0、C16∶1n7c、C18∶2n6c、C20∶1n9c、C20∶2n6c、C22∶6n3c、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C16∶0含量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C18∶0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及试验Ⅲ组(P<0.05),C20∶0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及试验Ⅲ组(P<0.05);对照组C18∶1n9c含量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C18∶3n3c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5);对照组C20∶3n6c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C20∶4n6c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C20∶5n3c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及试验Ⅲ组(P<0.05);对照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对照组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之间各脂肪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由表5可知,170日龄时,各组间C16∶1n7c、C18∶2n6c、C20∶1n9c、C20∶2n6c、C22∶6n3c、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C14∶0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C16∶0含量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C18∶0、C20∶0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C18∶1n9c、C18∶3n3c含量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C20∶3n6c、C20∶4n6c、C20∶5n3c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之间各脂肪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续表5项目 Items对照组Control group试验Ⅰ组Experimental group Ⅰ试验Ⅱ组Experimental group Ⅱ试验Ⅲ组Experimental group ⅢP值P-value饱和脂肪酸 SFA27.27±1.2327.80±0.7927.85±1.6028.20±1.090.351不饱和脂肪酸 UFA67.93±2.24a70.12±1.27b69.93±1.13ab69.37±0.95ab0.040单不饱和脂肪酸 MUFA27.58±1.65a29.97±1.40b30.12±0.89b30.58±0.96b0.040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40.35±0.9240.15±2.2139.81±1.3338.79±1.870.274n-3多不饱和脂肪酸 n-3 PUFA2.87±0.422.88±0.192.88±0.082.62±0.070.134n-6多不饱和脂肪酸 n-6 PUFA37.28±1.1637.46±2.0336.94±1.3436.17±1.850.352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 n-6/n-3 PUFA13.23±2.3612.99±0.3112.86±0.6313.84±0.660.294

3 讨 论

3.1 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结果显示,阉割对140、170日龄河田鸡屠宰率、胸肌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140、170日龄河田鸡腿比率及170日龄河田鸡全净膛率,显著提高了140、170日龄河田鸡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度及皮下脂肪厚度。郭兴[3]、龙见锋等[4]、张德祥等[5]研究认为阉割对公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而Aikpitanyi等[13]报道阉割提高了公鸡的屠宰率、王钱保[2]报道阉割提高了公鸡的全净膛率。有关阉割对公鸡腹脂率影响的研究结果相对一致,认为阉割可以提高腹脂率[2-8,10,13,26]。有关阉割对公鸡腿比率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多数研究结果与本试验相似,认为阉割降低了公鸡腿比率[6-7,10,18-19,26],但也有研究认为阉割可以提高腿比率[2,5,13]或无显著影响[3-4]。

阉割降低了睾酮对腹脂沉积的抑制作用,下调脂肪分解和类固醇合成基因、上调腹脂中脂类合成基因的表达[6];阉割增加了脂质储存能力,提高了腹部脂肪重量[27],从而提高了腹脂率,降低了全净膛率。雄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肌肉发育,尤其以腿肌最为明显[28],阉割显著降低河田鸡血清睾酮水平[20],从而影响腿肌生长,降低腿比率。由此可见,阉割对河田鸡屠宰性能的影响主要与雄激素水平下降相关。

3.2 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胸肌肉品质的影响

本试验结果表明,阉割对140、170日龄河田鸡胸肌肉色值、滴水损失、蛋白质及肌苷酸含量无显著影响,但170日龄胸肌肌苷酸含量高于140日龄;阉割显著降低了140、170日龄河田鸡胸肌pH,但大多数研究认为阉割对公鸡胸肌pH无显著影响[2-3,6,14,17,29];阉割显著降低了140、170日龄河田鸡胸肌剪切力,与相关研究报道结果[2,6,14]相同,但也有研究认为阉割对公鸡胸肌剪切力无显著影响[4,17];阉割显著提高了140、170日龄河田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与相关文献结果[2,4-6,9-10,15,17-18,29]一致,同时,170日龄河田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高于140日龄。

阉割后的公鸡变得温顺、安静、行动迟缓[30],减少了打斗现象与活动量。杨烨等[31]发现,散养河田鸡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平养及笼养河田鸡,阉割(去势)降低了公鸡胸肌纤维直径,提高了肌内脂肪含量及嫩度[6],胸肌肌内脂肪含量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剪切力[32]。由此可见,阉割对河田鸡胸肌剪切力的影响主要与阉鸡活动减少、肌内脂肪含量增加有关。

3.3 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胸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本试验结果显示,C16∶0、C18∶0是河田鸡胸肌脂质中主要的饱和脂肪酸,阉割显著提高了胸肌中C16∶0含量,同时降低了C18∶0和C20∶0含量,因而,对140、170日龄河田鸡胸肌中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影响。有研究报道了阉割可提高C14∶0[15,33]及C16∶0[6,15]含量,降低C18∶0含量[6,27,33],也有研究认为阉割对C14∶0[17,29]、C16∶0[17,29,33]、C18∶0[17]及C20∶0[33]含量无显著影响。

本试验结果显示,C18∶1n9c和C18∶2n6c是河田鸡胸肌脂质中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C18∶2n6c含量最高。阉割显著提高了140、170日龄河田鸡胸肌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8∶1n9c含量,与有关报道结果[6,29]相同,也有研究认为阉割对C18∶1n9c含量无显著影响[15,17];阉割提高了河田鸡胸肌中C18∶3n3c、同时降低了C20∶3n6c、C20∶4n6c、C20∶5n3c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对C18∶2n6c、C20∶2n6c、C22∶6n3c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该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的阉割显著提高了C18∶3n3c含量[33],显著降低了C20∶4n6c含量[6,29],对C18∶2n6c含量无显著影响[17,29]的结果一致。

家禽肝脏是脂质合成的主要场所,脂肪组织很少或没有脂肪酸合成[34]。脂肪酸C16∶0和C18∶1n9c主要储存在三酰甘油中,并随脂肪生成增加而积累;C18∶0主要存在于磷脂中,其在肉中的含量与肉中总脂量呈负相关,肉类脂肪含量的增加与三酰甘油对膜磷脂的稀释有关[35]。阉割增加鸡肝脏苹果脱氢酶(MDH)活性、改变膜内脂类转运[8],提高了胸肌肌内脂肪含量,相应提高了胸肌中C16∶0和C18∶1n9c含量,同时降低了C18∶0含量。由此可见,阉割对河田鸡胸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与阉割造成睾酮水平下降、脂质代谢变化相关。

4 结 论

① 阉割对140、170日龄河田鸡屠宰率、胸肌率无显著影响,可显著降低140、170日龄河田鸡腿比率及170日龄河田鸡全净膛率,并可显著提高140、170日龄河田鸡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度及皮下脂肪厚度。

② 阉割可显著降低140、170日龄河田鸡胸肌pH、剪切力,显著提高胸肌肌内脂肪含量,对胸肌肉色值、滴水损失、蛋白质及肌苷酸含量无显著影响。

③ 阉割可显著提高140、170日龄河田鸡胸肌中C16∶0及C18∶1n9c含量,显著降低胸肌中C20∶4n6c含量;阉割可显著提高170日龄河田鸡胸肌中C18∶3n3c含量,显著降低胸肌中C18∶0、C20∶0、C20∶3n6c及C20∶5n3c含量;阉割对140、170日龄河田鸡胸肌中C16∶1n7c、C18∶2n6c、C20∶1n9c、C20∶2n6c及C22∶6n3c含量无显著影响。

④ 不同日龄(40、60及80日龄)阉割对河田鸡屠宰性能、胸肌肉品质及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

⑤ 河田鸡公鸡阉割后170日龄胸肌肌内脂肪、肌苷酸含量均高于140日龄,建议河田鸡阉公鸡上市日龄为170日龄。

猜你喜欢
净膛不饱和公鸡
两只公鸡
“腾达肉兔”屠宰性状测定
小型智能化家禽低内脏破损率净膛流水线设计
蒙古雉鸡体尺和屠宰性状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说话的公鸡
超声波促进合成新型吡咯α,β-不饱和酮
两个alpha,beta-不饱和酮药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聪明的公鸡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胃腺癌细胞系AGS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