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探究

2023-10-17 06:35马正富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礼仪内容传统

马正富

(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新合小学 甘肃 会宁 730700)

引言

在教育环节,为学生增加传统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打开他们的视野,强化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站在国内外的角度,深刻感受文化气息,从中收获崇高的观念理想,进而完善教学内容。

1.小学语文教材所存在的文化价值

1.1 汉字语言特色

在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汉字语言特色。在低年级识字过程,会教会学生辨识汉字字符的方法,渗透不同的方法,会启用图片语音、汉字结构分析等形式,带动学生了解汉字起源跟发展过程,深度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汉字文化,从汉字学习中了解我国汉字发展历程,逐渐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进一步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感,为他们带来深层次的汉字语言特色。

1.2 传统节日文化特色

在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蕴含着不同的传统节日特色,像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古诗内容,进一步探索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了解更多的民俗习惯,让节日习俗走近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

1.3 蕴含德育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探索规律阶段,对社会的认知不全面,思维信念发展不完整。况且小学语文教材所编排的内容,非常适合启迪学生的思维,编排的课程内容与德育内容相贴切,语文教材是开展教师教育学生的良好辅助工具,教师在开展教育环节,要利用好教学器具。同样教师需采用科学的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语文课程学习,逐渐建构正确完善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生会慢慢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

1.4 良好的礼仪指导

在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会对特定的文明礼仪做出进一步的说明,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语文课程教育中,会为学生提供许多这样礼仪内容,巧设情景,吸引学生开展学习,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礼仪的重要性,最后在教师的培养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可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2.1 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巧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推动学生学习行为发展。还可借助不同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诱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逐渐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环节中,提升学生的感悟,逐渐让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积极的情感。

例如,教师教学《端午粽》时,本节内容蕴含节日文化特色,会以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在设计情境时,教师会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开始回忆端午节活动,借此带入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端午节内容,会通过微课视频,为学生具体介绍有关于端午节的内容,逐渐丰富学生的认知。再结合课程内容,带领学生感受识字过程,从结构偏旁引导学生识字,丰富学生的汉字识字量,为后期锻炼学生归纳自然段内容奠定汉字基础。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过程中,会引导学生进入特别情景,调动学生的感悟能力发展。深度感受端午节日不同区域的人民的集体活动,为学生布置小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发展。

2.2 挖掘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也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根据实际内容来激发学生思考,合理设计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出拓展,打开学生的学习认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做出努力。语文课堂,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地方,教师应该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自由发展,投入广泛思考,进而开展德育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规律的上升阶段,因此在语文课堂合理采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

例如,教师教授《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含义,通过朗读课文中读出群众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在教育环节,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内容。课中会通过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等手段,锻炼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借助于问答的形式,深入启迪学生的思维,逐渐渗透德育内容,为群众的行为拥有共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悟,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会将课本价值运用到实际生活,强化个人的发展。

2.3 借助课堂实践,提供礼仪指导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借助课堂实践活动,合理安排课堂学习时间,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互结合,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吸收语文课本中的礼仪文化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素质有礼仪的人。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通过挖掘课本价值,找到启迪学生礼仪学习的关键因素,做出引导逐渐诱导学生掌握良好的交际礼仪,进而得到全面培养,完善素质教育内容,于此同时又传播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实践为主要方向,避免实践形式化,单一的理论输出,加入更多的学生亲身经历,借此让学生充分理解礼仪价值,进一步宣扬与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教师教授《不懂就要问》课程时,本片课程蕴含着良好礼仪价值指导,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参与朗读,了解本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从启迪他们的思想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朗读,大家从孙中上身上学到了什么?”开展讨论互动,引导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逐渐领悟“不懂就要问”的内涵,为提升学生对这个道理的具体运用,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不懂就问的好处?”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进一步的解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懂就要问”,指导学会对于问问题的行为指导,拓展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在结合实际教学,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以致用。结合自身实践,强化学生对于行为礼仪指导的运用,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找准时机开展点评,提供课堂教学评价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逐渐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4 开展课外阅读,渗透更多的文化价值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借助于丰富的课外读本,课外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此外,渗透课外读物,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素材阅读,让他们在阅读环节,感受更多的传统文化价值,了解古今中外的奇闻异事,接受名人的思想熏陶。在阅读过程中,接受阅读理解,赏析辨析,写作素材积累等环节。

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未能构建完善的价值观,在选择书籍环节,需要家长和老师给予积极引导,得到辨析和鉴赏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状况,选择适合学生开展阅读的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的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帮助他们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特色,促使他们的思想发展。

像是《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内容,可以适度引导学生观看,名著内容多,学生不可能一下看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布置适量的内容,有序安排学生开展阅读。通过为学生每天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合理开展读后活动,每天安排半小时阅读,了解书籍的一个章节,锻炼学生学会阅读,运用教师教授的知识,进入书籍章节中,了解名著主要内容,并写出较为精炼的读后感,在阅读中提升自我认知。日复一日,让学生都能接受阅读,亲身体验阅读过程,提升他们的文学理解,深刻感受古代先辈们的文学智慧。也通过阅读这些古代名著文学,促进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激励学生做出改变,让阅读深入改变他们的生活。

2.5 提供课堂教学评语,强化思想文化发展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在互动中,总结学生的学习问题,给出课堂教学点评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问题,以及思维思考方式,给出相关建议,帮学生快速吸收语文课程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文化发展。课程评语,教师每一天都要积极做出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评价内容,为促进学生思想文化发展做出努力。

例如,教师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需要学生在本课程中,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深刻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然后可以准确说出作者想要表的情感,在具体讨论中可以领悟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表达方法。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为学生点出学生学习误区,在理解句子过程中哪些行为需要改善,给出具体的学习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程学习的难点。此外,还可以加入具体学习的思路,尤其是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结合具体句子带领学生回忆其中的内容,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思考过程,给出指导,完善课堂学习流程。教师给出的评语,需要简略概括学生的学习难点,以及面对的问题,都给出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我国传统优秀文化,需要结合课本特色,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找准时机启迪学生思维发展,根据实际内容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带动学生参与文化学习,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上升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猜你喜欢
礼仪内容传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主要内容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