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2023-10-17 06:35吴作顺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低段小蝌蚪画画

吴作顺

(白银市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 甘肃 白银 730700)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阅读能力和养成阅读习惯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因此,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意义非凡,笔者就低段语文教学的意义、低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低段学生阅读方式、方法及低段阅读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做详细的阐述。

1.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

2022 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为暗线,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线的“双线并举”的教学实践模式,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体现在阅读教学上主要是阅读和欣赏,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系统化的设计,从低段到高段由浅到深、由简到难,有梯度,螺旋上升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彰显了整体性,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做到了有效衔接。做为最底层的低段阅读就成了整个阅读的基石,基础的夯实程度决定了整个阅读教学的成效,因此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是有效开展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意义重大。

2.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新版小学低段语文教材的编排特别注重幼小衔接,教材编排的内容也贴近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配有精美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而且也特别主动活动性,趣味性,生活化的内容编排。依据课标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借鉴前沿性的研究成果,我们探索出了以下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1 以“玩”促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的,而游戏的“玩”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触摸物的过程中,认识了物的特征,初步了解了物的作用。在玩的过程中懂得了游戏的规则,及其各种方式的玩,体会了玩的过程,体验了玩带来的乐趣。如果在教学的时候,我们把教材中的抽象的文字符号通过精心的编排到游戏的各个环节,创造新的使用教材,学生就会利用形象思维接触着这些文字,教师相机指导,让他们认识到游戏中的物对应着一个有趣的汉字,一个词语甚至于一句话,这样好奇心就促使他们继续玩下去,学下去,从而实现简单知识的构建,为初步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拍手歌》时,采取玩的形式,让学生边拍手边念儿歌,这样学生乐此不疲的去反反复复玩,没几遍就能成诵了。这样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巧妙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去玩,即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又积累了知识,形成了能力。

2.2 以“做”促学,唤醒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低学段的课程内容的设置都贴近儿童的认知特点,要么是读起来朗朗上口的韵律歌,要么是学生喜欢听的童话故事,还是故事性的科普文章。这几类题材的文章都可以以“活动”为载体重新编排课文,这样就把枯燥的文字蕴藏与活动中去,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在教师呈现的情景中,去“做”,通过“做”,活动的过程不知不觉的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触摸了文字,朗读了句子,表演了课文,明确了道理,同时愉悦身心,收获了知识,体验了成功了乐趣,增加了成就感。可以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科普童话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时,我采用编排课本剧的方式,先挑选几个有表演天赋的孩子,给他们各自角色,扮演文章中呈现的主要“人物”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和青蛙妈妈,然后让门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剧。再表演完后,让其他的同学说,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帮助他们找妈妈,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没有,找妈妈的过程中发生了那些变化,这样学生根据刚才的表演很容易就回答问题,回答完问题后,我再让学生从书中间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在圈出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读一读,看谁给小蝌蚪的帮助最大。这样学生由游戏中走出来,回到课本中,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迫不及待的去找,去读。这样课文就通俗易懂了。最后我让同学自己结伴,自己编排课本剧,在适当的时间表演。这种由活动到文本再到活动的教学方式,化抽象于形象,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积累了知识,收获了技能,懂得了道理,巧妙的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达成了教学目标。

2.3 以“讲”促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这里的“讲”指的是演讲。小学生,年龄小,表现的欲望非常强烈,老师要紧紧抓住这一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进行演讲。演讲之前,学生要对自己选择的课文进行反复的朗读,甚至要打到熟能成诵的境界,仅依靠背诵是很难进行演讲的,要演讲,就要在背诵的基础上在认真的琢磨,要弄清楚每句话的停顿,把我节奏,要读出每个句子中需要强调的字,把握语气,要读出每个句子的声调,把握语调,还要读出每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把握情感。这样才做好演讲的前提条件。而把握了这些,这篇课文可以说是早已融会贯通了。所以以演讲这种方式来教学,促进了学生无论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构建,都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如在教学《四季歌》的时候,低年级学生难点就是不会断句,把握不了语调,常犯的错误就是和尚念经式,基本没有断句,一个调,一口气就读完了。所以指导学生如何读好是重点,也是难点。上课时我通过对比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断句,节奏的把握,学生在对比读的过程中,就不难体会出断句读的好处,从而增加学生的语感,学会读。所以以“讲”促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语感,从而形成语文素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4 以“画”促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画画是幼儿阶段包括小学低学段学生最喜欢的事,因为低年级段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兴趣,而且容易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但是他们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再加上识字量少,表达能力差等因素,所以他们就把自己的想发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可以说,画画是低段孩子表达自己思想的体现。我们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特征,利用这一特征来让学生用笔去描绘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生在画画的时候,还是要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才能画出心声,而了解课文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有些学生喜欢朗读,读出声来;有些学生喜欢默读,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的读,都是在和文本进行对话,都是在和作者进行对话。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通过画画,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教学《田家四季歌》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画出来,要求按照课文文字的描述画出主要的景物,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样有的学生选择春天,画上碧绿的大树,绿油油的小草,盛开的野花,花丛中飞来飞去的蝴蝶,蜜蜂。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来复述课文的内容,巧妙的降低了抽象背诵的难度,而且学生在 画画的过程中对春天的特点有所了解,从而增长知识,初步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因此,以“画”促读是一种直接有效的低学段教学方式,值得推广学习。

2.5 以“评”促读,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加自信心

评指的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分割。良好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因此教学评价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低学段的学生,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必不可少,我们重结果,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低学段的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需要教师的认可,这样才能使他们喜欢上阅读,喜欢上语文,喜欢上学习。如在教学《田家四季歌》时,我布置的任务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画一画,学生纷纷作画,有绘画天赋的不一会儿就展现一副精美的,栩栩如生的四季景象图,但有部分学生绘画水平不高的,即使自己有这个想法,但是当用画表现出来的时候,就烦了困难,半天也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对这样两类的学生我们都必须用赞善的评语来肯定学习成果。对于有绘画天赋的,我们侧重于结果性的评价,对于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我们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肯定他们学习的态度,肯定他们尝试画画的过程。这样两类学生都受到了老师的表扬,都收获了成功,体验到了快乐,增强了自信心。由此可见,教师在低段语文教学中,不要吝啬自己的评价语,给每个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2.6 以“拓展”促读,开阔视野

教材由于有限的篇幅,节选的课文是知识的载体,教师教学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单元呈现的这几篇课文上,需要适度的拓展开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提高阅读的技能,从而形成阅读的习惯,实现课文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时,这一单元涉及的文章都是关于动物的趣味性十足的童话故事,当我们认识了小蝌蚪通过不懈努力找到自己的妈妈;了解了大自然中的水会神奇般的变换;植物靠神奇的途径传播种子的时候,孩子们对自然界的认知意犹未尽,在这个时候我们相机出示同类的课外书籍,如《一只想飞的猫》、《小鲤鱼跳龙门》等经典型的童话故事,让学生的阅读范围由课内走向课外,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

总之,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要抓住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托课程标准,围绕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低段小蝌蚪画画
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巧用绘本——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新路径
小蝌蚪
小蝌蚪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小蝌蚪
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