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3-10-17 06:35欧晓琴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语文

欧晓琴

(会宁县教场小学 甘肃 会宁 730700)

引言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是学生不断取得学习进步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积累量的增加。新课程教学标准的提出对语文教学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强调教师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在此教学背景下,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阅读教学多方面进行调整,通过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等多种途径,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加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本功,并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1.1 教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只是单纯围绕课程大纲与教学计划开展,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过深,将自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单纯将知识与方法灌输给学生,没有与学生进行密切交流,更加侧重对课本重难点知识的讲授,很少使用课内外教学资源,造成阅读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问题的出现,没有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这一关键环节予以高度重视。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将会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再加上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采取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只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对课文内容进行预习,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与扩展,限制了阅读教学的范围,在无形中会导致阅读教学价值被削弱。此外,教师没有制定较为明确的阅读教学计划,整合的教学内容之间联系不是十分密切,一般将更多时间放在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与听写默写等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阅读教学的时间,创设的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乏味,部分教师更是直接将解决阅读问题的模板下发给学生,难以有效发挥课程教学的价值,长此以往,将导致阅读教学效率的降低。

1.2 学生阅读能力有待提升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年龄与阅历的限制,在阅读文本时,通常只是对其中的文字进行阅读,过于专注寻找问题的答案,而忽视文本本身蕴含的意义。长时期处于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无法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对教师产生过于严重的依赖情绪,会限制自身的知识框架完善与创新思维发展,将会导致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抵触和厌恶情绪,并丧失阅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再加上学生没有积累十分丰富的阅读学习方法与技巧,没有形成十分强烈的自主控制意识与深度探究学习习惯,难以长时间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很容易便会受到影响,而在课堂中分心,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进而影响最终收获的阅读学习结果。此外,学生通常只是进行课内阅读学习,很少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课外学习,自主调控情绪的能力较为薄弱,一旦在阅读学习中出现问题,便会产生轻易放弃的心理。甚至部分学生没有对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形成全面认知,认为只要通过阅读找出问题的答案即可,不能全身心投入阅读文本并深入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贵在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教学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期间,践行新课程教学标准与素质教育理念,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进行,精准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有意识的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并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与鉴赏能力进行培养,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新颖的教学理念,合理安排阅读教学的时间,紧密结合课内外阅读资源,有利于完善阅读教学的体系,并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此外,教师通过预设阅读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注重词句训练,开展课余阅读活动,强化学生阅读体验,锻炼学生课外阅读技巧,有助于充分彰显阅读教学的特点,可以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2.2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与学习需求,在阅读文本时会产生不同的领悟和感受,教师在阅读教学期间有意识的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并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感,更加注重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能够使学生更加精细深入的对阅读文章进行理解,获得更加良好的阅读体验感,发挥课堂主人翁意识,积累更加丰富的阅读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与深度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学习能力,为后续阅读与其他板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可以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积累更加丰富的语言和写作手法,进一步理解作者蕴含于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及文章的深层含义,为写作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双重提升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避免陷入思维定式的学习误区中,进而收获理想的阅读学习效果。此外,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并自觉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课堂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3.1 创设良好阅读氛围,加强师生互动频率

良好阅读氛围的创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与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更加全面的认识阅读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改变学习状态,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师生互动频率可以有效推动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并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有效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短板有所了解,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可以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解决。

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人教版《落花生》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花生的图片与实物,询问学生为什么本课的标题是落花生,为学生展示与作者许地山相关的资料,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对课文阅读完毕之后,找出作者主要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鼓励学生根据段落的大致意思对课文进行分段,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说一说作者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讲述对花生的了解。在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对作者一家人谈论花生的片段进行朗读,思考作者的父亲通过几次议论比较进一步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并互相讨论自己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接下来,学生对本文蕴含的深意进行了解,思考什么是有用的人,什么是只讲外表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物进行举例说明。

3.2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教学手段加入阅读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解决教学资源较少的弊端,其中的丰富教学素材与强大教学功能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并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学生能够借助其中的教学功能对阅读文本的内涵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与全面的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阅读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长时间保持课堂注意力与对知识学习的探究欲望,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对阅读学习的抵触和厌恶情绪。在此期间,教师需要精准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3.3 更新传统教学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传统教学思想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所忽视。此种教学思想会加剧高分低能情况的出现,与当代素质教育理念不符,长期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影响新课标对学科教学要求的落实,还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阅读教学期间需要对教学思想进行更新,不断学习新型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同时有意识的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将小组学习模式加入课堂中,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文章理解程度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互相交流对阅读文本体验与观点,实现思维的碰撞。

3.4 合理设计阅读问题,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合理设计阅读学习问题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树立自主阅读的观念,充分发挥阅读能动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能够为其后续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成长与进步。在此期间,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重难点与学生需求对问题进行合理并合理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同时,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的关注,开展丰富的阅读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阅读的重要性,深入领会阅读的魅力,养成更加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与思维品质。

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备受教师关注与青睐的教学研究课题,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贯穿语文教学过程始终。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行,教师对阅读教学予以高度重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阅读教学的内容、目标及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变革,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及阅读学习短板,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解决较为突出的问题,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阅读学习体系,并积累多样化的阅读学习经验,为推动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增强提供强大助力。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