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的策略

2023-10-17 06:35王续蓉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阅读写作文本内容

王续蓉

(会宁县头寨子镇中心小学 甘肃 会宁 730727)

合理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可以同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其掌握多样化的语文知识内容,加强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认知。当前,我国正值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解决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不过,少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还是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缺乏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综合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需要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可行性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活力。

1.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作用

1.1 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在学习当中经常需要以兴趣作为引导,一旦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读写结合形式下,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开展写作训练,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阅读写作平台,让学生明确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以读写结合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同时,为学生的写作学习打好基础,使得学生在丰富的阅读材料下得到写作积累,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体会写作乐趣

受到年龄因素的限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往往比较缺乏,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缺乏充足的素材,虽然已经想到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表达怎样的内容,但是文笔欠缺,无法完全表达心中所想。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逐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素材,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给学生选择能够用于写作的一些阅读内容,使其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基于大量阅读基础进行写作时,学生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写作动力,尤其是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中渗透多样化的写作方法,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使其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保持思维的活跃性。

1.3 开阔写作思路

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要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让其在学习中举一反三,打破思维的局限性。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开展阅读或者写作教学时,都会对学生提出限制性条件,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导致学生的思路限制在条条框框里。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思路,利用丰富的写作资源形成更加开阔的写作思路,在学习当中产生更多的灵感,从而掌握各类写作技巧。特别是一些小学生在阅读当中会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将阅读感悟融入到写作当中,形成清晰的思路,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

2.1 缺乏写作训练

读写结合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缺乏自觉性,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也无法全面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是,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在阅读当中积累素材,但是没有引导学生实际利用这些素材,在考察学生的读写能力时,也是以学生阅读能力和方法的积累为主,没有开展系统性的写作训练,最终导致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成效都得不到提升。在这种教学形式下,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很可能被割裂,无法推进读写结合教学工作的开展。

2.2 教学模式单一

实际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在课堂上对文本进行深入阐述和讲解,让学生认真掌握其中的内容并且进行大量记忆,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压缩大部分写作时间,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阅读兴趣,也难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当教师长期以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难以在读写结合当中掌握文本的重点及内涵,不能够找到有效的学习技巧,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相对滞后。

2.3 读、写相互分离

根据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势来看,大多数教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都存在读、写相互分离的现象。虽然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两种概念完全往不同的方向引导和发展,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明确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最终造成读、写相互分离的状态。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和理解,提高阅读量掌握相关的技巧,而写作则是比较形式化的教学内容,教师没有将这两种教学形态相互融合,影响了综合教学成效。

2.4 教材使用率低

小学语文教师以读写结合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时,存在教材使用率低的现象,缺乏整体意识,没有结合教材编排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内容整合,也没有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写作方法。部分教师仅仅从单篇文章的特点出发,让学生寻找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实际上,还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写作教学中更多地从“理解”的角度授课,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进行情感分析,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讲解,忽略了语言实践,最终降低了教学成效。

3.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分析

3.1 勤写读后感

以读写结合作为主要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法,经过长期写作积累学会利用文字抒发感情。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不懂就要问》这篇文章之后,可以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根据文章内容写作读后感,这篇文章告诫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懂的事情应该主动询问,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任由自己不懂。在读后感写作要求下,学生会更加深入地分析文本内容,以不同的策略进行文本阅读,从而体会其中的感情,并且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教师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进行读后感写作,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分享学生的阅读记录,以文字表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并且丰富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3.2 挖掘教材内容

教师要明确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当中理解文章讲述的具体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开展《观潮》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文章内容,说一说其在阅读中产生的感受,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漫天卷地、若隐若现等词汇的含义,然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在挖掘教材内容时,需要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刻画钱塘江大潮的顺序,对“潮来前、潮来中和潮来后”的写作方法进行深入了解,促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之后掌握类似事物的写作方法。以读写结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时,可以按照顺序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分段分析,构建具体的文章写作框架,切实了解作者刻画钱塘江大潮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写作特点和要点,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3.3 结合实际生活

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组织学生将课程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开展《乌鸦喝水》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乌鸦,你会怎么喝水呢?然后阅读文章内容,分析乌鸦喝水的方式是否正确,再将其拓展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更多地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分析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之后,教师能够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文本,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类型的文本,或者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感写成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发挥学生的想象,表达真实情感,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使其爱上写作。

3.4 融入多元训练形式

教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就能够以缩写训练为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主语、谓语、宾语,明确这是一个句子的必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产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一些教师被传统教学思维限制认为学生的想象不符合实际。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以续写的方式组织学生阅读写作,结合文章的思路展开想象,实现文章的延续拓展,在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构造能力。此外,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开展仿写训练,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教师能够让学生完成文本阅读任务之后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掌握语言结构,熟练地选择文章材料进行仿写,表现学生的情感,避免学生在写作中落入俗套。

3.5 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十分有限,在读写结合教学形式下,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补充与课程知识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思维拓展,并且将其体现在写作当中。比如:开展《威尼斯的小艇》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文章内容,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场景,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文章的某一个片段进行仿写,或者结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自己比较熟悉的风光、景物、事物等进行描写。之后,还能够搜集与作者相关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展教学素材内容,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使其在日后阅读写作中能够不断延伸。

结语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教师应该科学分析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以教材作为切入点,加强对教材文章的分析,促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素材,打好写作基础。学生自身在学习中要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意识和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建构文本认知,积累多样化的学习经验,从而提高综合学习成效。

猜你喜欢
阅读写作文本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抓好课前自主预习,提升阅读写作能力
少年宫阅读写作社团:为有梦的孩子插上翅膀
小学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主要内容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构建文言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体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