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3-10-17 06:35金伟伟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心理健康状态

金伟伟

(永靖县刘家峡川南小学 甘肃 永靖 731600)

引言

当前,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大幅度上升,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以及正常生活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当前,在教学活动中保证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数学教师,要不断改进当前的教学方式,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更要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明确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1.深入挖掘教材,优化教学环境

据调查显示,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具有较大的热情。学生对各学科的兴趣与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小学生对外界的好奇心较强,外界新奇的事物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心理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此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程时,教师为促使学生对图形有着准确认识,在课程开展前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玩积木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图形的特点进行准确认识,同时还可通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组合进行了解。该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同时学生还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同学之间,由于学生的年龄相近,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相似,在进行沟通交流中会具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能潜移默化的产生教育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的目的,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从而提高心理素质[1]。

在进行学习过程中,由于年纪较小,专注力较差,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数学教学是一项严谨、系统、理论性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如果采用严肃的态度进行开展,会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严重情况下还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由于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较强,在教学中教师的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对教学活动具有充分的热情和饱满的情绪,以此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促使课堂氛围活跃。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开展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调整,改变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对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深入到日常的活动开展中,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开展教学,将生活中的例子作为课程的前期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还需要对当前的教学工具进行充分利用,对工具进行创新,以此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程时,在进行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水果或零食作为教学工具,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不受打扰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同时将心理健康键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时告诉孩子们水果和零食可以和同伴分享,这样才能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全面培养,以此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加强交流合作,创设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以此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养成乐于助人和积极学习的良好品德。对于知识理解能力相对较慢的学生,在上述环境下开展学习也不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而是积极向优秀的学生进行请教学习。对学习成绩好且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也会避免形成骄傲自满的心理,而是始终以谦虚的态度进行学习,主动对同学进行帮助。同学之间有效的合作交流既能够帮助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还能在合作探究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这一课程时,学生在对教材中基本的概念进行了解后,教师可拿出教室中的海报,要求学生为海报制作相框,需要对周长进行计算。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都积极的拿出尺子对海报的长度进行测量,随后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计算。教师可在学生讨论计算的过程中,对学生所列的算式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同学列式的差别,分析哪种方式是最简单便捷的算法,学生进行对比研究,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结束后,可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周长公式进行说明。由于公式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同学之间交流合作而得出的结论,不仅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刻记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信心,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良好的保障[2]。

学生自身的情绪对心理健康程度会产生严重影响。积极乐观的状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包含的抽象性概念、枯燥乏味的公式以及计算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厌烦的心理。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在教学中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身心愉快。同时,教师为保证课堂活动开展的效果,还要对生活中的元素进行充分利用,将知识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贴近,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可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变成生动的故事,利用故事情节帮助学生融入到教师所设立的情境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开展学习。例如,在“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营造在商场或超市中打折的情境,引导学生扮演顾客和销售人员,在购买的过程中,对打折产品的价格进行计算,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并能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适当穿插合理消费的观念,鼓励学生适度参与家庭购物活动,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人提供最佳购物方案,这样既能学有所用,也能感受到来自家人的鼓励和肯定的赞许,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决心,也能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亲子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学课堂上的关爱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成绩落后或生活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重点关注,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消化不良情绪,对心理状态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关键,只有为学生提供安全稳定的场所,以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愉快,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重视自信培养,加强思维引导

部分数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较为困难,面对不易理解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在积极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能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互动,甚至对于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较差,不愿意进行主动思考。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动脑思考,只等着教师公布最终答案。这种消极学习的态度,一方面是由于枯燥的课堂氛围引起,教学环境较为沉闷,导致学生缺乏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缺乏自信,对于自身的答案没有信心,认为自己无法做出正确答案,只能一味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缺乏自主探究问题的精神。还有部分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到位,无法对自身的优缺点进行明确,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盲目自信,骄傲自满,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便洋洋得意。上述两种极端的心理状态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心态进行调整,促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3]。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以及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思维发展以及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教学活动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可适当加强游戏活动的开展效率,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对游戏活动的设计要保证合理性,避免因难度太大而导致学生产生不自信的心理状态,同时不断扩大所学知识的覆盖面积,促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中都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作出一定判断。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对思维能力较慢的学生,教师可利用提问或游戏难度调节的方式对思维进行引导,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小学数学活动开展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干预,保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体现活动的平等性,将数学教学与心理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4.注重表扬作业,培养稳定心态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层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无法长时间进行专注,而该种特征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率,导致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专注力,面对问题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从而提升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便是提问和回答,教师可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表扬。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该项内容由于难度相对较大,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较多,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通分的相关知识进行熟练掌握,才能进行准确的计算。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通过对“1/5+3/5,2/3-4/9”等题目由浅到深的进行讲解,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确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后进行计算。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无法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难以跟随教师与同学的速度开展计算。针对该种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首先找出不同分数之间的最小公倍数,随后进行通分,最后对分数进行计算。对于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通过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同时经过教师不断的鼓励和表扬,也能够促使学生的心态更加稳定,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解决,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动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状态不成熟,遇到自己不熟悉领域的内容或是无法快速得出答案的知识,容易产生烦躁的心理状态,无法对知识点进行理性的学习和思考。而该种心理状态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阻碍。对此,教师要加强对该种状态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心理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未知的学习内容,并加强对知识的探索,以此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一课程时,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可通过故事进行前期导入,促使学生利用稳定、理性的心态进行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举例“国王想要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一个大臣的生死,在竹筒中一共有十支竹签。其中有五个生签,五个死签。”引导学生思考大臣抽到生签的可能性[4]。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纷纷得出答案。随后,教师可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演示,使学生明确在看待事物过程中不能仅依靠感性的猜测,而是要理性的进行看待。利用当前的条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式,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心理状态。

5.开展小组合作,优化评价方式

小组合作能够发挥学生的特长,共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合作精神,这种方式对促进交往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部分学生由于性格较为内向,不愿意与教师或同伴进行交流,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差,教师可通过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沟通,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友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课程时,教师为促使不愿意交流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可向学生布置统计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并做成统计表的任务,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分享自身的兴趣爱好,统计结束后,教师可邀请不愿意说话的同学分享小组内统计的数据,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还能提高对学生的了解。在回答问题结束后,教师要对于优点进行及时的表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从而逐渐改善学生不愿意交流的心理问题。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难度,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有所差异。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结束后,需要布置课后作业来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完成课后练习过程中,部分对知识掌握不到位的学生会出现错误,长时间存在这种情况便会影响学生的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为改善上述问题,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对评价方式进行调整优化,鼓励学生对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向同学进行请教,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学习过程中,在课堂讲解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在进行计算过程中,学生仍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对此,教师需要耐心的进行交流,共同分析出现问题的部分,了解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鼓励学生重新对错误的内容进行计算,对于及时改正的学生进行鼓励,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内容和难度也应有所差异。利用过程化评价与结论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展,避免仅依靠最终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判,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心理健康程度,促使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5]。

总结

综上所述,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以及后续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调整学生对于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充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心理健康状态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