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2023-10-17 06:35毛俊录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王大妈例题初中生

毛俊录

(积石山县移民初级中学 甘肃 积石山 731799)

前言

新课标下,不仅对课堂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学生自身各项能力的发展也给予了更多关注。学生在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的前提下,课堂效率也会大幅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可以从培养初中生综合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着手,让其可以良好应对、获取抽象性强、复杂枯燥的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授课,化简课程内容,以及引导初中生深度总结、探讨等,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1.融入生活案例,唤起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课程的逻辑性比较强,培养初中生逻辑推理兴趣是教师首要完成的工作。在这方面,引入生活中的初中生比较熟悉的案例是不错的选择。面对熟悉的生活案例,初中生会快速理解案例的内容及教师的提问主旨,凭借生活经验主动逻辑思考,积极融入到学习氛围中,增强对课程的亲近感,自然也会唤起其学习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衔接课程,初中生的思维活跃度会明显提高,同时也能够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基础[1]。

如,《不等式及其解集》一课,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入比较简单的生活案例:“许多人在自己的童年生活中都做过跷跷板的游戏,当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同时坐上等臂长的跷跷板的两边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同时出示课件,就会有效引发初中生热情。此后,教师再引入具备简单逻辑关系的生活案例:“小明的身高为155cm,小王的身高为156cm,如何用‘〈’和‘〉’表示他们的身高关系呢?”。不仅会渗透课程,还能够引导初中生逻辑思考。接下来,教师再引入逻辑性较强的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甲地60 千米,要在12:00 之前驶过甲地,车速应该满足什么条件?”。紧密衔接课程,就会唤起初中生浓厚的逻辑推理兴趣,让其积极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及关于不等式相关的知识,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良好基础。

2.借助信息技术,简化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和裨益,在教学领域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将其应用数学领域,尤其是几何知识教学领域,能够让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得以良好转换,有效简化课程内容,对促进课堂效率提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静止的图文转化成动态的3D 影像、动画,也可以将生活中的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自然的融入课堂[2]。或者,可以将其应用于例题教学环节,生动、立体的剖析例题,弥补初中生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等缺点,让抽象的例题完整、具体的呈现在课堂上。

不仅能够降低课程难度,还能够提高教学水平,让初中生的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等良好发展。如,《用坐标表示轴对称》一课,在例题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先利用幻灯片引入例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如果将△ABC 先沿y 轴翻折,再向上平移3 个单位长度,得到△A’B’C’,那么B 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 )”。接下来,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绘画出坐标和△ABC,先让初中生通过自主想象、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此后,再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直接清晰的拖动三角形,让初中生直观、清晰的观察到整个过程,就会让其快速、深刻的掌握其中的知识点,明显提高课堂效率。

3.合理布置任务,培养数学素养

新课标实施以来,培养初中生数学素养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通过应用这一学习模式,为初中生创造了充足的锻炼机会。不仅能够良好培养初中生数学素养,还能够促使其获取知识的能力明显提升。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如何组建学习小组。另一方面,教师要合理布置学习任务,既要让初中生深度合作交流理论性的数学知识,还要让其展开解题练习,促使其通过实践进一步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拓展他们的合作学习深度,才会进一步促进其数学素养发展。

如,《统计调查》一课,教师可以先根据日常对初中生的观察、了解,根据他们的思维水平、数学基础差异等情况构建多元化小组,使各个小组的成员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彼此帮助启发。接下来,再布置理论学习任务:“抽样调查的概念是什么?抽样调查由几个组成部分?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布置实践练习任务:“在一次考试中,考生有2 万名。怎样才能既省时又省力的了解到这些考生的数学平均成绩呢?问题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和容量分别是什么?”。通过布置理论和实践任务,将理论与实践良好整合在一起,进一步锻炼初中生的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能力,良好培养其数学素养,增强其获取知识能力,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会大幅提高。

4.点燃初中生好奇心,引导主动探究

传统教学过程中,初中生通常是跟随教师的引导、提问等学习数学课程,开展数学练习,其学习心理相对被动。在此状态下,其主动脑思考、探究的意识较难激活,思维活跃性会偏低,学习效率也会欠佳,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大阻碍。教师要应用有效策略,引导初中生主动探究,形成主动学习意识,才会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有效促进课堂效率提高。好奇心强是初中生的普遍特征,也是点燃其主动探究意识的良药,教师可以抓住他们这一心理巧妙设计、融入问题,会达到理想的引导效果[3]。

如,《平方差公式》一课,在引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张大伯每年都会把一块边长为a 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了邻居王大妈,今年张大伯对王大妈提议,把这块土地的一边减少4 米,再将另一边增加4 米,继续出租给王大妈。王大妈爽快的答应了。那么王大妈吃亏了吗?”。让初中生凭借自身理解和认知加以判断。当其表达王大妈没有吃亏的观点后,教师再提出否定意见,就会使初中生形成思维冲突,有效点燃其好奇心。接下来,在引导初中生应用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其展开假设和计算。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快速提出依据和答案,就会进一步增强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时,再进行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计算公式知识的教学,就会有效引导初中生积极主动探究,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5.立足知识点预设问题,引导实践探究

一些数学知识的抽象度较高,仅是通过语言讲解、剖析的方式执教,初中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切换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初中生增强对抽象数学知识的认知和体验。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知识的抽象性,还能够让数学教学具有新鲜感,点燃初中生兴趣,使其快速理解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指导初中生实践前,立足知识点预设问题,让初中生带着目的进行实践探究,从而使课堂效率大幅提高[4]。

如,《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主要让初中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良好理解,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先预设问题:“为何生活中许多物体的支撑都是三角形的,而不是四边形的呢?三角形和四边形哪种形状更具稳定性呢?”。让初中生应用课前准备钉子和木条,分别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制作完成后依次扭动两种图形。此后,在四边形内部将其对角用木条相连再次扭动图形,并进行总结得到最后结论。通过真实的体验,会使初中生快速认识到两种图形的稳定性,从而轻松高效的掌握知识要点。

6.集中初中生注意力,引导主动归纳总结

一般情况下,归纳总结是教师主导,一些初中生并不能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思维紧跟教师的思路,只是浮于表面的参与课程总结,对所存在的疑惑也不能积极思考和探究。若初中生的注意力不能充分集中,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要改善这一现象,教师首先要考虑充分集中初中生注意力。其次,要注重引导其主动思考、深入探究,才会使其及时疏理出存在的问题并快速突破学习难点,课堂效率自然也会明显提高。

新课标背景下,在课堂上转化师生地位倍受关注。教师可以转变以往的教学策略,翻转以往的教学顺序,在课堂总结归纳环节将初中生作为主体,让其主动进行课堂总结和归纳,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或者,在初中生总结归纳后,结合他们的不足之处加以启发、点拨,致使其认识到不足之处,从而加深对课程的印象和理解,会有效集中其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思维,达到更佳的教学成效。比如,《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引入典型例题:“已知买3 瓶苹果汁和2 瓶橙汁共需23 元,又知买5瓶苹果汁和2 瓶橙汁共需要33 元。”。让初中生在小组内探讨:“列出并解答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总结解题思路。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关联?”。此后,再让不同初中生到讲台前结合例题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整理出课程中的知识点,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指导,就会有效集中初中生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继而构建高效课堂。

总结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师本着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教学,首先,要唤起初中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拥有热情的学习态度。其次,要重视提高教学水平,灵活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优化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初中生抽象、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能力,让其提高数学素养。再次,教师要培养其主动探究、积极总结归纳的意识等,才会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王大妈例题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我们班的“王大妈”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真的怕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