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思想”理念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

2023-10-17 06:35蔡红裕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三力陶行知物理

蔡红裕

(启东市南苑中学 江苏 启东 226200)

“三力思想”理念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是新形势下诞生的科研项目,充分发挥了陶行知先生的“三力论”优势,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与时俱进,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在课堂上灵活渗透“三力思想”,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张开创新思维的翅膀在物理知识的星空中自由翱翔,为全面提升他们的知识、能力、创新等五大核心素养保驾护航。

1.“三力思想”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基本概念诠释

1.1 三力思想

“三力思想”来源于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力论”,是指学生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生活力、自动力和创造力,这既是陶行知教育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活化教育观的具体体现。“三力思想”主要包括三大特征:一是以生活力为基础,促进教学内容多元化;二是以自动力为引导,促进教学主体多元化;三是以创造力为关键,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

1.2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是指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师生互动课堂模式,在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直接参与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为前提,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生活实际与现实世界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通过学生学习体会的表达、大胆质疑、合作探究等途径,逐步感知新的理论知识,掌握动手操作的实验的要领,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必须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总体而言具有如下特征:

(1)师生互动过程的主体性:探究性教学体现了“授之以渔”的观念,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适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氛围,并通过学生主体的参与、主动探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2)学生参与探究的自主性:在教师精心指导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逐步达成四个目标:一是求知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二是摸索的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三是创新的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四是攻克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从而圆满完成探究任务。

(3)物理信息交流的互动性:物理信息错综复杂,教师应该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务必走出教师单向信息传递给学生的“围城,”加强师生、生生信息传递与互动活动,并从多角度进行深度交流,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4)课堂教学要求的层次性:由于学生在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采取分层教学的办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与探究任务,让同学们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自己喜欢吃的“梨子”。

(5)整体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课堂评价是提高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效率的压轴戏,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自主评价与相互评价,从而让每一个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内涵与基本原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2.“三力思想”理念下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研究背景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周洪宇教授是研究陶行知“三力论”的先行者和权威,他明确指出,“三力论”的第一要素就是“生活力”,也称为“生利力。”关于“生利”能力的提出,最早来源于陶行知 1918 年发表的《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他在文中正式将这种能力称为“生活力。”至于“自动力,”起源于陶行知先生曾经公开发表的《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但文中没有直接提到“自动力”一词,而是以“自动主义”新概念呈现于读者的眼帘。1941 年2 月,陶先生在《育才二周岁之前夜》一文中正式使用“自动力”这一名词。关于“创造力”的提出,是陶先生于1944 年 12月 15 日发表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总之,陶行知先生倡导的“三力思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力”是“三力思想”的核心所在,“自动力”和“创造力”都建立在“生活力”基础上的。另外,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都是以极其通俗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当然,“生活力”“自动力”和“创造力”归属于陶行知同一教育学理论体系。“三力”之间的关系就是以生活力为基础,自动力为引导,创造力为关键。

在20 世纪30 年代,陶行知先生秉承指向直接经验的教育理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的观点,明确提出了“教学做合一,”强调“让教育走进孩子的生活世界”是实现高效的有效门径,并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附小尝试主题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可见,陶行知先生的“三力思想”对优化我国初中物理教学课程资源铺平了道路。

目前,关于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活动的研究,主要围绕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设置教学活动展开,其中,探究性实验的研究侧重于教师的课堂指导环节和示范性实验操作,但是,未安排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学生不仅缺乏操作性经验,而且手脑联动的习惯也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开展基于“三力思想”的直接指向性物理经验需要达到如下三个要求:

首先,教学现状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建构和个体的感悟的过程,具有具个性化行为的特征。然而,传统化教学过程中注重划一性和同步性的现在,也许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至关重要。

其次,新时代的要求:日新月异的大好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21 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时代,其核心就是创新,而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因此,教育改革的本质就是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再次,课程改革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体验是新课程革新的基本理念,只有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创新能力。

3.“三力思想”理念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

3.1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知识来源于人们的繁忙的劳动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和生产活动。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应秉承陶行知的“生活力”思想,激励、引导学生自觉联系生活实际参与社会调查等探究活动,感知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的窍门。无论是家用冰箱中的物态变化和河面冬天结冰等生活现象,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声音测量和光现象,都可以安排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通过相互切磋与总结,逐步掌握新知识的内涵与新原理的本质。

例如:笔者在执教“声现象”一课时,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实地调查家乡的噪声现象,一旦发现附近某些企业噪声严重的现象时,就要根据所学声控知识提出相应的建议。如果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光现象”的基本知识,那就激励学生直接走出校门,全方位了解当地光污染现象及其治理措施,逐步感知光污染对人类具有一定危害性的道理。

“生活力”是“三力思想”的首要因素,假如教师远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那就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只有从三个“促进”入手,才能找到探究动机的切入点:

首先,促进师生互动生活化。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为了促进师生互动合作,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轻松完成探究任务。

例如:笔者在执教“惯性”一课时,先以学习小组讨论如下问题:“当你乘坐公共汽车时,一旦遇到驾驶员紧急刹车或者突然启动为什么出现身体晃动的现象?”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与看法,自主探究兴趣倍增。

其次,促进知识回归生活化。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促使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找到学以致用的有效门径。

例如:针对学生初步理解蒸发快慢的基本原理现状,笔者趁热打铁,以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研析农民晒粮和家庭晒衣服等现象,从而很自然地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

再次,促进达标训练生活化。在实施“启润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但教师不能靠纸上谈兵,必须注重学生的达标训练,在设计的达标测试题加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体现达标训练生活化的优势。

例如:笔者在执教“密度”一节时,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物质密度的本质属性,然后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如下生活化达标训练题:李煌在大文峰超市购买了一枚戒指,后来借助权威性检测得知这个戒指的质量为8.3 克,当迅速投入量筒后出现了排开水的体积为9.5ml 现象。按照上述数据,你如何判断是否属于纯金戒指呢?此时,同学们立即挥笔计算,最终得出了正确的判断。

4.创设互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兴趣

4.1 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结合核心素养目标与学生的求知所需,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各种小实验创设师生互动情境,从而诱发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好奇心,提升创新思维与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笔者在执教“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时,先开门见山地展示笛子、二胡、小提琴和口琴等乐器,然后邀请2 个学生走上讲台随意摆弄一下,顿时,各种声响虽然不是标准化的演奏,但同学们通过仔细聆听与观察各种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从而切身感悟乐器发声时微妙的变化,为深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奠定了基础。

4.2 创设问题情境,轻松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到底地追问问题罢了。” 可见,教师在课堂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提问不能随心所欲,只有紧密联系教学目标、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才能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奋点,最终轻松完成探究任务。

例如:笔者在执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就要求学生讨论: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景物大小与距离随时变化,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大家集思广益地交流与总结,初步达成了共识: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距和像距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三力思想”理念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是课堂高地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陶行知教学理论地发扬光大,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思维方法、实验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夯实学生知识大厦的奠基石。

猜你喜欢
三力陶行知物理
只因是物理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加强“三性”建设 促进“三力”提升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