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

2023-10-17 06:35刘军武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层面双减历史

刘军武

(武威第十三中学 甘肃 武威 733000)

引言

初中历史学科是较为具有特色的学科,需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记忆能力和分析水平能力,在具体的历史作业设计与评价实践中,严格遵循“双减”制度政策,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思维水平能力,以便彰显出优质的教学成效,提高作业质量,为日后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和帮助。

1.落实“双减”政策的意义

首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可以最大程度减轻学生的现实负担和压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初中历史课堂中,热爱历史学科,对历史知识有清楚的掌握和了解,具备深入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历史学科自身的魅力和价值,确保课堂活动更加丰富且全面。其次,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加大学生学习效率,减少“内卷式”状况存在,以生产生厌倦感,帮助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拥有良好未来前景。最后,强化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寻找到历史教育活动的现实本质,学生在完成作业期间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熟悉掌握多种知识技能,对学习问题重点关注,培养自身创新意识,使学生早日成为一名复合型历史专业人才[1]。

2.初中历史作业实践基本原则

2.1 “双减”背景下原则

2.1.1 精细化原则

在初中接受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在逐渐增大,再加上历史学科的内容愈加增多,使学生面临很大压力,如果在此阶段,教师为学生布置众多作业,不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就会带来消极影响,依照“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来看,应积极减轻学生的压力,彰显出历史作业自身的价值,如果长期处在压力下,学生很难热爱历史学科。为此,教师要遵照精细化原则,适当为学生布置实践类型的作业,减少大量理论型作业的存在,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不能对学生一味批评,整理好重要知识点,减少相似的题型存在。在此方式下进行历史作业可以让学生们深层次巩固所学知识,以便展现出自身实力。

2.1.2 趣味性

应为学生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作业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全面增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让学生深入探索出全面的历史知识,对历史内容有所熟悉和掌握,以此产生趣味性,全面研读教材,把握好最基本的重难点,在教师长时间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以此掌握国家大事。除此之外,教师要对“双减”政策其中蕴含的内容和要点予以了解,融入趣味性要素,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使整个教学课堂变得生动且有趣,彰显出优质的教学成效。

2.2 作业设计原则

2.2.1 遵照新课改要求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尤为注重历史作业和课程的有机融合,需要对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予以创新和优化,避免出现“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情况,深入到作业布置层面上,适当融入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内容,让学生的知识面能够更加广泛,积累学生历史学科经验的同时掌握社会发展状况。在新课改模式下,作业形式逐渐全面和合理,应进一步体现出考核以及育人层面的重要性。为了能够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在各个层面上多加创新,主要目的就是彰显出“教”与“学”的现实优势。

2.2.2 符合素质教育发展

在对初中历史知识进行教学时,不能只是关注课上的知识,还要积极对课后作业实行探索和分析,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思维得到拓展,确保素质教育稳定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模式为学生设计好历史作业,需要注意的是,内容不能只是局限于文字,也要加大实践活动,在各种类型的作业布置下使知识得以良好吸收和产出。在此阶段,教师的自身素质也要加以增强,把握学生的现实学情和年龄特征,设计出与学生发展相匹配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水准。

2.2.3 层次性

历史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是一项主要环节,在作业设计层面上需要确保设计环节具有层次性,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以理论为主要指导,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现实想法,熟悉学生和作业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减轻学生负担和压力。针对层次性原则来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作业的难易程度,假如面对刚入学的初中生来说,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上就要以课堂作业为核心点,让学生完成答题活动。除此之外,学会整合和归纳知识,对知识的重难点予以区分,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上,减轻压力,确保学生能够做到个性化学习。

2.2.4 思维性

初中阶段开展历史教学活动非常关键,作为国民教育学科,学生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以此成为社会发展的人才,通过作业设计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身科学思维主要展现在阅读核心素养等层面上,确保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上能够形成优质的信息辨别能力等,教师在此阶段要多下功夫,仔细关注好学生的思维转变情况,以便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思维性作业。

3.“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 不具备系统性

在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上,覆盖了多个层面的内容,比如内容设计、作业布置以及作业指导等,在现阶段教学上,初中历史教师都是把作业内容设计和作业布置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相对应的练习册和试卷作为课后作业,并不关注设计层面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即便在练习册等作业中也包含了重要知识点,能够为学生起到提高成绩的作用,但如果长期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显著下降,这对于学生主体差异发展非常不佳,削弱思考和探究水平能力,加大学生学习压力,不符合“双减”政策发展[2]。

就目前作业设计拟定的目标来看,作业设计活动中要融入多种内容,比如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目标等,教师应在设计创新上对作业内容目标实行创新,单一的习题作业会导致历史作业设计缺失系统性,对初中历史长期学习非常不佳,影响教学质量。

3.2 缺少层次性

初中历史作业内容不能只一味关注教材内的知识点,还要积极融入核心素养要点,使学生的自身素质得以提升。就现阶段发展来看,教师在具体的作业内容上过度强调考试内容,在设计观念上思想并不端正,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拓展,教师经常运用题海战术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这在长时间的影响下会导致学生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与此同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能够发现,在作业设计内容层面上缺少层次性,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科发展拟定好相对应的作业体系,对于“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学来讲,非常不利。

3.3 作业评价单一

在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上,教学观念仍比较落后,致使作业评价缺少创新性,非常单一,在历史作业内容上,大多都由选择题、填空题以及问答题组建而成,有固定答案作为支撑,教师在对其评价时都是根据答案为学生批阅作业,形成了“非对即错”的理念,此评价模式体系对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起不到实效作用,导致评价模式简单。

在具体的评价和改正过程中,教师经常直接为学生下发标准答案,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直接受到影响,无法展现出良好的教育功能。除此之外,主体受限,教师在进行历史作业评价时都是独立完成,学生很少进行自评和互评,不但耽误了时间,内容层面也很难达到学生接受教育的现实要求,致使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被动位置上,出现两极分化,直接影响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4.“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有效策略

4.1 拟定好教学目标,优化系统性作业设计

在作业设计阶段,拟定好教学目标,以此彰显出作业的优质效果,达到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在“双减”政策情境下,教师要合理完成作业设计,保证作业设计活动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具体的作业设计上,将拟定好的目标作为出发点和着手点,历史课程内容作为基本导向,使设计活动更加全面,呈现出系统性[3]。

第一,在对目标设定层面上,教师要认真关注好学生的实际学情,以课程教学进度为主,补充好作业内容,让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得以提升,从根源上达到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为此,在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上,需要提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调查和研究,全方位熟知历史学科的知识储备情况,做好学情层面上的精准分析,为作业目标的设计工作带来良好保障。第二,教师要深入掌握好“双减”政策的实际内涵和现实价值,根据其中涉及到的具体要点来完善设计内容,以此彰显出历史作业设计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例如,在教学《秦统一中国》一课时,教师要依照实际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完成作业设计工作,对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都予以重视,主要目的就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求。课前教师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制定出合理的学习任务,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举例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做出的举措,比如统一文字、货币等,并制定出目标,借助互联网线上平台中的短视频使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秦统一中国”的具体流程和背景。

到达课中环节时,可以选定固定主题作为研究核心点,比如以“秦始皇的功过”为出发点,为学生布置好辩论作业,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谈论出“功大于过”和“过大于功”之间的差异,对自身观念进行辩论,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掌握到更加全面的秦统一中国的知识。不但能够在辩论赛中知道学生的内心想法,也能对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确保教学目标更加精准。

在最终的课后环节上,教师已对学生的实际学情清楚掌握,可以在课后作业设计上为学生提供课外知识,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对辩论赛活动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悉,以便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4.2 做到因材施教,设计出层次性作业

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身心上还是心理上,成长速度都非常快,在此阶段会受到多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同时,水平能力也会有所转换,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各个层面上都能展现出来,对于历史学科的内容会有不同理解,在长时间的影响下,学习层面就会呈现出各种高低水平,为了能够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都得到增强,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好教学方法和模式,采取有效举措教学。教师在原来传统教学中经常运用统一的试卷为学生布置作业,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在此阶段,应“因材施教”,对作业设计咋重点关注,使每位学生都能强化自身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课时,应展现出因材施教理念,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清楚熟知,打好学生学习基础,制定出符合教学发展的题目,以此加强学生学习能力。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上做出调整,多融入一些基础知识,比如,设计出同盟会的成立时间、组织领导等问题,确保问题偏向于基础化,也可以设计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问题,将其作为一些学生的主要作业内容。此类问题全部出自于教材,学生能够在教材中及时寻找到答案。教师设计作业这一环节尤为关键,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自身学习水平和知识应用水准[4]。

与此同时,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相应设计出相符合的内容,比如“洋务派、革命派等派别之间的不同和联系?”等,使题目偏向全面性。除此之外,对于历史学科能力水平较强的学生,可以以拓展学生思维为主,设计浅谈辛亥革命对我国的影响等问题,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全局角度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于教师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非常有利。

4.3 转换思维,创建多元化评价模式

作业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检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环节,为学生全方位发展带来帮助,原来传统的初中历史作业评价在模式上非常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在具体的评价工具层面上,通常都运用SOLO 分层评价、PTA 评价进行,前者主要是遵照“采意评分”体系,在作业评价方面上,学生可以对作业内容有清楚了解,根据习题的种类和作业完成状况做出调整,掌握好学生的学习层次,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这对于开拓学生思维和加深历史知识来讲非常关键,起到监督作用,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入数值。在后者的评价上,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打分,依照实际指标做好评价,展现出评价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作业评价主体层面,呈现出多元化,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的整个过程予以监督,创建出学生自评、互评等新型模式,针对学生自评层面来讲,可以在自我评价背景下认识自我,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根源上对学习计划以及态度实行转换,让学生在完成作业阶段树立自信心,产生兴趣。同时在学生互评上,第一时间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好胜心的作用下学生努力学习历史知识,扩展学习途径。教师评价工作也非常重要,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帮助下,已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因此,在具体环节上,教师要重点关注好过程性评价,运用语言激励等方法,使学生对作业活动产生浓厚兴趣[5]。

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且合理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和评价,能够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对知识进行深刻记忆,同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发挥出自身作用,对作业设计评价策略予以重视和关注,确保学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激发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源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明确教学目标,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此成为一名复合型历史人才。

猜你喜欢
层面双减历史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新历史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