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3-10-17 06:35王光琳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创造力美术艺术

王光琳

(六盘水市第十九中学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引言

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关乎到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更关乎到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课时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等因素,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学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点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初中美术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共同为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贡献力量。

1.初中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

初中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欣赏、评价以及自身创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良好的审美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还有助于培养人的情感、人文素养、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1]。

1.1 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在初中生的成长阶段,学生的兴趣是比较容易被激发的。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是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重要因素之一。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良好的美术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2 符合素质教育的改革需求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在这一理念下,学校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美术教学正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可以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支撑。

1.3 有利于促进学生精神方面的成长

美术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感情的结晶,可以为学生提供美的感受和精神的享受。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类文化、历史和社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和审美素质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学生精神方面的成长。

初中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在于,既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又符合素质教育的改革需求,更能够促进学生精神方面的成长。因此,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需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欣赏、理解、创造艺术。

2.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

2.1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学质量相对较低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以传授技巧和知识为主要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无法真正地体验和感受艺术的魅力。传统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价值观念的灌输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片面追求模仿、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2]。

2.2 教学课时不足,连续性较差

在初中的美术课程设置中,由于其他学科的竞争和教学资源的有限,美术课程经常会受到冷落,导致教学课时不足,教学连续性差。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无法形成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更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对美术的深入理解和认知。此外,教学连续性差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断层感,无法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也难以形成对美术的系统性的认知和理解。

2.3 缺乏全面的教学评价,反馈质量低

在美术教学中,往往缺乏全面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教师评价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比较大,反馈质量也比较低。这会导致学生无法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优劣,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改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此外,缺乏全面的教学评价也会影响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理解,无法形成对美术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和评价反馈三个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注重技法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课时有限,往往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美术教学中缺乏全面的教学评价和反馈,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进步,也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3]。

3.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点

3.1 培养审美趣味

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在美学领域中形成浓郁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是关键因素之一。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和活动,如美术展览、艺术创作比赛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欣赏能力。

3.2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通过视觉和感官等途径来捕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面。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应该成为一项重点任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和互动式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象思维训练,如绘画、手工制作、摄影等,使学生形成丰富的视觉形象,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3 培养艺术能力

艺术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美术教育和实践活动所具备的创造性、表现性、感知性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是重中之重。

绘画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学生的绘画技能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创作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针对性地进行技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例如线描、平面填色、明暗处理等。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色彩是美术创作中极为重要的元素之一,良好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表现力的重要保障。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通过色彩基础知识的讲解、实践活动的组织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色彩的构成和运用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造型是美术创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造型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创作水平和表现力。利用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造型基础知识,如构图、透视、比例等,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鉴赏也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不同艺术流派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4]。

4.初中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措施

4.1 抓住初中生的审美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审美心理敏感期,他们对于色彩、形状、线条等美学元素有着特别的敏感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审美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在色彩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色彩知识和色彩搭配技巧,让学生体验色彩的多样性和美感。通过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不同的色彩组合,如树叶的颜色、夕阳的色彩等,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并让他们尝试用画笔表现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利用色彩搭配的原理,让学生学会搭配不同的颜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色彩组合。

在形状和线条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如树木、建筑物、街道等,发现其中的形状和线条,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让学生在课堂上用线条勾勒出周围事物的形状,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绘画和雕刻等方式,创作出自己独特的形状和线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针对初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注重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创造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艺术之美。

4.2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美术教学审美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来构建美术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艺术家的作品和创作过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艺术之美。播放一些优秀的艺术家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艺术理念、创作背景、艺术技巧等,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网络资源也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虚拟实景教学,让学生在“走进”艺术作品中体验艺术之美。通过网络资源展示名画的高清图片,或者通过3D技术呈现名画的虚拟实景,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来了解艺术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多媒体技术来创造互动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利用电子白板等设备来实现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艺术的认识和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可以构建美术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3 充分发挥生活化的作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美术教学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科,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生活与艺术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5]。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生活场景,感知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从而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美和艺术,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利用生活化的素材和场景,设计各种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展开“寻找生活中的图案”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案,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通过此类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生活中各种图案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生活中的美和艺术,绘画、雕塑、摄影、视频制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创作中自由发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艺术欣赏、艺术评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生活化的素材和场景,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创作中自由发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4.4 以交叉学科视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教育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可以与数学、语文、历史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的认识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学生绘制历史上重要人物的肖像画,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人物的生平和历史背景,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审美能力。美术教学通过数学和几何的知识来教授绘画技巧。利用平面图形、几何图形等素材,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现这些图形,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和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平面图形的对称性,从而锻炼他们的几何思维和美术技能。

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和体验,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这样的综合教学方法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4.5 创新美术教学方式,实施合作探讨

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合作探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共同探讨一个问题或主题,从而获得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主题或问题,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和探讨。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艺术作品或主题,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受。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绘画、拍摄照片、制作艺术品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能力。这样的探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探讨的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发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探讨一个艺术作品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例如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表现手法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这样的探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合作探讨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初中学生的审美需求,促进他们的艺术发展。

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符合素质教育改革需求,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等方面阐述了其重要性。初中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质量不高、课时不足、评价反馈质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例如抓住初中生审美心理特点、充分发挥生活化作用、以交叉学科视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美术教学方式实施合作探讨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初中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美的存在,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人才。

猜你喜欢
创造力美术艺术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