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与人格塑造的相关性探究

2023-10-17 06:35童文立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人格效能小学生

童文立

(白银市会宁县党家岘乡中心小学 甘肃 白银 730700)

人格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教育界重要的育人使命。自我效能感最早出于社会心理学领域,理论中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到个人思想和信念的支配,自我效能感就是信念构成的重要因素,效能感程度不同决定了信念感的强烈程度。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初阶段,面临着各类问题,既有学业的巨大压力,也有家庭教育的压力,也有来自学校和他人的压力等,学生是否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和推动自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社会上处处充满竞争,各国都在追求更加高质量的人才,要求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需要具备美好的内涵和强大的人格魅力。学校更应该敏锐捕捉到育人方向的转变,开始关注学生的人格教育,同时也是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育人举措[1]。研究小学生的效能感,是研究学生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信念感等人格特征的体现,更是促进学生完整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1.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最早由美国社会学习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概念,核心概念就是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人自我调节得以持续的心理原因。

首先,需要对自我效能感的本质进行探究。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是非常多的,研究者们对于自我效能感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试图从自我效能感的表现形式、过程、对象和范围等层面进行界定,最终可以归纳为自我效能感是关乎自己对自己能力的评价问题,归属于自我意识的研究范畴,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我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也是自己在面临某一项具体活动的时候,对于自己判断自己是否能够胜任某项活动,自己有多大程度相信自己能够去完成该项任务[2]。其次,需要对自我效能感的结构进行认定和研究。自我效能感主要包含两个层面问题:第一点是个体对自己觉得自己是不是具备达到自我期待的目标的期待值,第二点是个体对自己达到自我期待目标的能力的期待。因此,自我效能感就是自我相信的能力。最后,需要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结合班杜拉等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对自我效能感能够产生影响的功能可以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是个体对自己参与活动的选择和对参与活动的坚持性;其次,是个体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是什么态度;再次,是个体在面对之前行为已经养成的习惯对于新的行为活动造成的影响;最后,是个体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的情绪状态问题。综合起来就是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在面对众多活动的时候,选择的是何种行为活动,然后自己对自己能否完成该活动的自信程度和能力相信程度等。

2.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2.1 自身成功或者失败的经历

个体形成自我效能感的各种途径中,自身的成功以及失败经历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对学生而言,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成功的经验或者阅历会使得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而且不断的成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稳定的自我效能感,对生活和学习建立起自信,能够从容地面对所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失败,而失败挫折的经历会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在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难以振奋,甚至会否定自己。因此对学生而言,亲身体验的成功对提升自我效能感来说是必需的[3]。

2.2 替代性经验

所谓的替代性经验,指的是学生看到自己周围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后,将这种情境通过想象映射到自身,从而觉得自己如果进行相同的活动也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样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提升。反之,当周围的同学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遭遇挫折或者失败之后,他们呢也会将这种情境通过想象映射到自身,认为换成自己也会失败,从而失去信心。

2.3 语言说服

语言说服或者言语说服,指的是学生通过他人对自己在语言的上劝说、鼓励等,说服自身,获得成功。这样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语言上的激励或者说服,使学生加强自我效能感,使他们能够运用自身的力量去面对失败或者挫折,去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能从容面对挫折,从而激发信心,激发学生的行为动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进行的鼓励和劝说语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否则就会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产生不了作用。另外,语言说服者还取决于劝说的人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如何,其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等都会对学生的感受产生影响。

2.4 人格塑造

人格的定义如果根据卫生学大辞典中的定义和解释就是:人格是指人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意志、信念和动机等个性心理特征。人格是基于个体身心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外部大环境经过个体价值观经过筛选之后,自主选择内化为个人素养的那部分内容,一般情况下都是稳定的,且具有持久性,但是也会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突然的转变。人格的研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既不可能单独研究取得什么样的结果,也不可以被完全研究透彻[4]。

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既可以存在于人的肉体当中,也可以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环境中,独立存活于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人格是人整体的精神面貌。人格也具有其独特的四大特征:首先是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等环境都存在较大差别,也是相互交织而成的,正是各类不同的条件就造就了独特的心理品质。但也不意味着人格是完全不同的,由于人格受到社会因素等影响,也是会出现交叉点的,因此人格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是共同性和差别性的统一。其次是统合性,人格是由很多成分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主要受到个人意识的调控。人格的统合性处在和谐状态下就是健康的,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人格分裂。进一步人格还具有其功能性,人格是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重要诱因,也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重要因素。诸如面对挫折的时候是勇敢面对还是临阵退缩等。最后,人格还具有稳定性特点,人格绝非一日形成,也是促使人格表现出稳定性的原因。但是人格的稳定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作用,人格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也是人格可塑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格具有可塑性才有可能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格。稳定性和可塑性并不矛盾,某种程度上来说稳定性和可塑性是统一的。

综上,人格塑造是有现实基础的,是与环境、社会关系、个人意识和时间紧密联系的。

3.小学生效能感和人格塑造的相关性

3.1 小学生效能感范畴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可以对小学生效能感进行基本界定。首先,小学生的效能感是指学生在面对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的时候,能够进行自主选择;其次,学生在面对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选择一种应对困难的态度;再次,学生能够具备习得新行为的能力;最后,学生在面对成长学习困难的时候能够选择对应出现相应的态度等。

3.2 小学生效能感和人格塑造的相关因素

小学生效能感对于学生人格塑造的过程中主要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选择、意志品质塑造和情绪状态等产生了影响。首先,效能感非常注重个人过往成败经验的积累,其认为个人的成败经验是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途径。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活动也是获取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对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活动进行不断的反思也会提升自身的效能感[5]。进一步成功的效能感能够让学生变得更自信,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勇敢面对,让学生能够养成不要急功近利的心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意识到持续的努力和勇敢自信的态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其次,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意志品质塑造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经过前期的经验体悟之后,就能够形成经验性认知,在面对类似和相近的现象的时候就可以联想到自己之前的表现。也就是间接经验,间接经验多来自于模仿和学习他人的经验,尤其是在和自己经历和水平相近的人取得了成功,就会自然而然把这种经验投射到自己身上,认为自己也可能获得成功,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加,反之也成立。整个习得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塑造自己意志品质的过程,学生能够认识到遇到问题不是逃避就可以的,还是能够通过不断尝试和个人努力解决的,也可以通过他人的帮助学习到很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能够不断增加自己的力量,也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最后,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的情绪影响是比较直接的。高效能感的学生通常会表现得更加乐观积极,低效能感的学生会表现得消极悲观。人格的稳定性与人自身的情绪状态是息息相关的,情绪反应和身体状态是影响个人人格的重要因素,身体状态良好和情绪状态稳定的情况下,人的效能感会处在高水平,人格也比较和谐健康[6]。

3.3 小学生效能感和人格塑造的相关性

3.3.1 小学生效能感和智慧人格。效能感与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具有紧密联系的,思维意识又决定学生的行为表现,因此效能感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智慧品格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也就是意味着效能感能够对学生的智慧人格塑造产生影响。通常来说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学生,内心对自我的认可程度更高,更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事物,也喜欢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探索未知领域和未知事物,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面对困境的时候都会选择迎难而上,积极开拓,不受限于自己的智慧潜能,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高效能感的学生通常来说也表现得比较理性,他们善于进行分析,能够面对现象做出更加客观的评判,以上都是学生基于自己的感觉、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控等展现出来的自我意识、自我学习能力等,恰好也符合智慧人格特征。

幸运的是小学生如果没有外部的打压都是处在比较高的效能感状态的,如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自我意识能力等智慧人格的发展[7]。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能够积极注重维持小学生的高效能感,结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模式为其选择合理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制定出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促进学生的智慧人格发展等。

3.3.2 小学生效能感和情感人格。情绪在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中是影响效能感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由个人效能感决定的一种主观状态[7]。人格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通常情况下人格应当是稳定持久的,这与学生的情绪稳定状态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能力等,让学生能够注重维持自己良好和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其能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学会自我疏导,不至于因为出现极端激烈的反应导致效能感降低,出现消极等情绪等,甚至出现一蹶不振和轻生等极端行为。

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的黄金时期,该时期最为明显的就是勤奋感和自卑感的冲突问题,学生如何处理好学习上遇到的自卑感,如何通过个人勤奋消除自卑感的影响,从而建立起自信心是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会为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成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体会到积极向上的积极情绪,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该方式能够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稳定的人格,养成乐观生活的生活态度,对于学生的未来人生具有重要参照意义。同时,学校也需要联合外部力量,诸如构建家庭与学校合力教育,促进学生的情感完善发展,让学生的情感教育得到更多支持等[8]。

3.3.3 小学生效能感和意志人格。小学生效能感是学生对行为活动的坚持和个人努力程度的决定。高效能感的学生更加坚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也就能够把握自己的能力,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也乐于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该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完善自己人格的过程。正所谓:“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小学生性格养成还是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发生变化的,所以表现的性格不够稳定,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出现消极、悲观、意志力不坚定等情况,还普遍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律性不足等。教师在面对学生出现各类意志不坚定的现象时,究竟是鼓励帮助还是批评打击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勇敢品质等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师更应该借助学生泄气的状态把握时机,对于学生实施引导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还可以成为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来源,从而起到不断增强学生效能感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逐渐学会坚定内心的选择,从而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意志品质决定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学生今后能否成长成才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结语

小学生效能感培养和人格塑造应当是同时和同步进行的行为。高效能感对于塑造正面积极的人格具有促进作用,具体体现为高效能感能够促进学生正面价值观的、促进学生的智慧人格形成,也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能够体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人格,能够让学生掌握正面、积极情绪的调节方法,完善学生的情感人格,最终让学生的人格能够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积极的状态下,表现出来健康积极的成长状态。

猜你喜欢
人格效能小学生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我是小学生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