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减负提质的对策研究

2023-10-17 06:35孙伟霞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提质农村学校

孙伟霞

(临夏市河州中学附属中学 甘肃 临夏 731100)

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初中教育是中小学生获得最高文凭的途径,但是,要想进一步深造,中小学生们必须克服中考的挑战,前往其他地方的高中学习。因此,农村地区的初中教育成为了中小学生和家长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由于农村初中教育的特殊性,它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课业负担过重、中小学生经常熬夜、作业写不完等。因此,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农村初中教改的重中之重。

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密不可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推动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教育是我国的重中之重,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效地管理农村中小学教育。我们将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应对策略。

1.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1.1 学校教育机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存在严重缺陷

各部门的设置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保证各项工作正常高效运转的引擎,各有关部门的设置和职责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目前农村小学、初中各个部门的组织结构过于单一,造成了教育和教学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因此,部门的布局要事先做好计划。教育局可以派遣专业人员来帮助小学和初中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部门制度。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许多农村中小学都已经建立了“以高中学校为主的小初高教育一体化”体系,可以借助高中的力量来完善这些体系。

1.2 教育思想腐朽,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整个教学和支教工作中,有些老师的思想带有偏见,对学校的教育理念视而不见,抱着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风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会对一些持不同意见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要想办法阻止这种风气的传播,必须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乡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评估也是其评估的重要基础。评价方法不合理,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所以学校制定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如此,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1.3 农村中小学的教师资源严重短缺,资源分配存在严重不平衡现象

由于地理环境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农村教师数量仍然不足,这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呼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是百年大计的根本。科技是人类的首要生产力,科技人才要通过教育来培育和塑造。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真正懂得教学、研究教学的老师很少,而且整个学校的学习气氛也很糟糕。虽然外部因素如学生的生源质量、社会关注程度等可能会影响学校教育,但内在因素则更重要,它们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的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消除各种外在的影响,更好地培养学生,保证教学的质量。

1.4 优秀群体未能充分利用其作为榜样的影响力,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尽管农村小学和初中阶段仍存在许多挑战和不足,但仍有一群勤勉尽责、无私奉献的教育家,他们在教育领域默默耕耘,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对于这一类杰出的人群,学校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模范作用。我们应该对这些优秀的老师表示高度的赞扬和奖励。比如,可以让优秀教师做一次演讲,交流教育心得,以此来展现自己的正面力量,发挥标杆榜样力量。同时,还可以实施“青蓝工程”,让优秀的教师一带一、一带多,端正学校风气,浓厚学术氛围。

1.5 家校合作策略实施不到位

学校的美育教育还存在着诸多缺陷,且红色教育又十分匮乏,许多乡村小学和中学的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因为大部分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老人来照顾的,有些家庭根本就没有人照顾,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非常的不规范。仅靠老师一个人来改变这些孩子的不良习惯,极为困难。

2.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村中小学有效教育管理的应对策略

2.1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我国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少优质教育资源,而这一问题实质上是教育管理机制的问题。为了实现城市义务资源的均衡分配,实现城市义务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体制上的障碍。政府应当承担义务高等教育的公务,并且要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适应人民对更高品质、更公平的教育需要。为此,政府应当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完善意义教育公共服务经费,转变对财政资金的依赖,以保证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有效实施,推动城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破除传统的办学模式和编制限制,确保义务教育质量和价格相同,为更多群众创造更为平等、优秀的教育产品。

2.2 积极推行家校合作

有些家庭虽然父母远在外地,且由于教育水平、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对学生地教育上出现了许多问题,缺少科学的教育手段,因此,学校要作为一个平台,来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课程,让家长可以有机会去学习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家园共育”课程,倡导“家教回归”。在家庭教育中,构建“家校共育”课程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其次,美育是中小学的一盏明灯,点亮了每个儿童的心田。因此,只有保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的完善,才能保证学校的美育工作。

2.3 要重视红色教育

透过进行红色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先辈们的英雄行为,以及他们不畏艰苦、敢于奋斗、不断进取的优良品德,让他们更加热爱英雄,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通过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可以近距离地感受红色文化;观看红色电影、文艺作品;音乐、美术等美术课也是开展红色教育的绝佳时机。在音乐课堂上,同学们聆听、演唱红色歌曲,净化心灵;美术课中,学生们通过艺术创作,体会红色文化。红色教育是推动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家庭教育”、“美育”和“红色教育”是“三位一体”的关系。美育和红色教育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而家庭教育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在红色教育中,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美育,在美育教育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红色教育的重要性。

3.农村初中教育的现状

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教育观念的混乱。在许多农村地区,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如果学生在中考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那么他们的人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教育理念错误指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素质教育和发展,导致学生在课堂耗费时光。例如,许多老师认为上体育课和美术课毫无意义,因此他们会把大量的时光用于做习题来弥补这些无意义的课程。农村孩子每天都要面对无尽的学习任务,回到家里又要忙碌地完成家务活,他们的生活枯燥乏味,唯一能够激发他们全面发展的课程却被无情地剥夺了。

“应试教育”是一种普遍接受的教育理念,但在许多农村初中学校,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学生们每天都要学习需要考试的科目,并解决相关习题,以达到考试的目的。然而,许多教师采取了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最终导致一小部分学生逃学、厌学、退学。

4.减负提质的方法

减负提质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趋势,彻底改变乡村中学滞后的教学状况,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加强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

4.1 转变观念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发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农村初中的教学工作,实现减负提质,首先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去探索外部世界。只有了解了外部世界的发展趋势,才能充分认识到减负的必要性。“减轻”不是“减质”,而是“减轻”,意在帮助学生更快乐、轻松地学习,从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提质”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提质”。因此,要达到“减轻提质”的总体目标,教师必须摒弃“学得多、做得多才能考好”这一过时的概念。

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方式和上课组织方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继续学习新知识,向周围的同事请教,并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和上课开展形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这种现象,并促进教学的发展和管理,并掌握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4.2 和谐师生关系

唯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热忱,激活课堂氛围,改变以往单调沉闷的教学。外部因素的变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从而推动“教学相长”课程的发展。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减负”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提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在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4.3 以学生为本,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是读书的市场主体,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学习者的重要性,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在读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更多地了解知识点,进而提升教学效果。采取这种方式能够让学习者更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注意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由于当前许多乡村中小学生承受的压迫比其他同龄人更大,他们的心灵负荷也变得更加沉重,令人担忧和焦虑。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以便让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投入学习,从而实现“减负提质”所提倡的目标。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减负提质”目标就不会遥不可及。

4.4 专家们精心管理学校,加强管理,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乡村学校管理体系

负责人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要担负起课程教学和引导教师发展的重任,还要具有良好的管理水平和领导,以及良好的品质,使他们变成高校管理工作和教材工作的专业型人才,变成名师骨干的领衔者,变成有感情、有责任、有能力的高校“指挥长”;因此,要强化负责人及储备领导班子的选聘、培训和管理工作,健全负责人团队的梯次培训体系,健全负责人及大学中层管理干事团队体系,以提高负责人的整体素质,推动学校内涵开发和品质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地区的需求,我们精心设计了多种培训项目,既包括线上教学,也包括线下实践,并定期举办校长论坛和行政知识考试,以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企业的领导力和管理水平。

想要更好地管理校园,我们应该加强制度建设,促使校园各项事业的正规化运作,并利用行政管理方式技术手段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有序的健康运作。一方面,我们应该指导和协助农村小学完善校园规章制度,达到“规章制度管事、情感待人、薪酬留才、法纪治人”的良性生态化;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完善监督机制,精确抓实监督检查工作,让监督实实在在地“长牙齿”,用好监督成果,定期定点巡回监督,以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正规化。想要提升教育品质,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教育办学校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此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校园资源,精心开发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充实学生的校园日常生活,成为教育办学特点。经过全方位实施五育并举,我们希望能够让农村小学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得到实施。

4.5 重新审视评估方式,完善机制,充分发挥教育评估的指导作用

实施《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加强对义教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造,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

为了更好地评估乡村学校、教师和学生,我们应该科学设置评价内容,优化评估方法,实现多元化和立体化的评估,以推动课程改革。在评价过程中,除了党建、管理工作、治安、训练和科研等因素外,我们还应该破除唯得分和唯名次的桎梏,始终贯彻教学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估并行、发展性评价和增值型评估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教学绩效评估中,可以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按照比例将每个学生分为不同等级,并给予相应的分值,称为等级分;另一部分是根据本校、班级教师和学生的学科发展情况,采用标准分来衡量,进而得出本校、班级教师和课程的专业基本分。通过期末评估,我们可以统计出我校、各班和教师的学业成绩,并将这些成绩与基本分相比较,以便更直接准确地展示我校、各班和课程的学业发展情况。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评估来引导我校和教师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关心所有学生的健康发展,进而弥补乡村教育的不足。

透过评估,我们可以促使校方和老师注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健康发展、社会审美才能和劳动实践才能,建立完善的监控与考核体系,以此来推进我校全方位落实五育并存的教育育人宗旨。此外,我们还要加强课程学业水平检测的命题改革训练,提高老师的命题能力,重视学生素养培育,并透过改变监测手段和方法来推进教学方法的转变。在区县层次,我们将对声乐、体育运动、绘画、信息、劳动教育和读书等教学进行常态化检测,并将其作为中小学校和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

4.6 科研兴教,形成体系,发挥教研对学校教学的引领作用

教研是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动力,“教研兴校”的出台为乡村学校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可以更加有效地进一步提高质量,深度推动教改。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我们需要强化县级教科研团队建设工作。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由专职和兼职教研员组成的学科中心组,负责引领和指导县域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我们还可以定期组织主体研究教学活动,并在乡镇内建立学科教研组。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实现定时、定地址、定主体、定宗旨的团体备课活动和研究教学活动,逐步形成县、乡、校三层联合的教学体制。

通过实施教研责任区制度,教研员可以深入学校和课堂,开展有效的教学视导,倾听教师的需求,帮助他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树立专业自信,从而使教研员能够更好地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为了解决乡村学校教师短缺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走教制度。这样,我们就可以整合区域内交通便利的学校的师资,并建立跨校授课的走教制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英语、美术、体育和IT 等课程。

小结

“减负提质”问题在农村初中教育中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解决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应该谨慎行事,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制定长期和远期的规划,一步一步地实施,坚信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猜你喜欢
提质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学校推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