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10-17 06:35武玉娥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共育家校

武玉娥

(灵台县西屯中心小学 甘肃 平凉 744403)

引言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我国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留守儿童的思维模式与三观,所以为了最大限度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让小学留守儿童能够获得良好且健康的生活环境,就应该在家校共育的理念下弹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因此,有必要对家校共育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以此来让更多小学留守儿童获得更加光明的未来。

1.留守儿童与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留守儿童是一种父母离开居住地,任由儿童停留在居住地的现象,由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性,因此留守儿童更多会出现在农村。从留守儿童的本质出发,并不是父母双方均外出的儿童才算留守儿童,只要父母任意一方长期离家,儿童因此承受了超出年龄界限的压力,就算留守儿童。而且单独的父亲、母亲根本无法承担另一方在儿童成长中的责任,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只要缺席了儿童的成长,就将会导致儿童在情感层面受到影响。因此为了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就应该全面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弥补留守儿童心理层面的问题。从全国妇联颁布的留守儿童与城乡流动儿童报告中可以发现,我国14 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在2022 年已经达到了近7000 万,因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随着留守儿童的不断成长,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将会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为了从心理层面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正面引导,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要能够以科学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培养与引导,就可以在积极干预中逐渐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难以解决的潜在生活问题[1]。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归纳为两点,其一就是帮助学生维护当前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其二则是心理素质培养,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学生适应各种突发情况,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现事业发展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分析,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应该通过补救性教育来弥补学生心理的不足之处,然后通过成长性教育来稳定并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2.小学留守儿童在家校共育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1 提高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长期留守在家的儿童十分容易因为缺少父母的引导而出现心理问题,因此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健康问题。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下,则可以通过高质量的心理教育来满足留守儿童对于身心健康的实际需求。而小学时期作为儿童成长阶段的重要时期,很容易因为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内心状态发生改变,只有在教育阶段及时发现并引导儿童的内心状态,才能在弥补留守儿童心灵创伤的同时降低各种外界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为留守儿童今后的学生、工作奠定基础。

2.2 增强家庭稳定性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会直接影响到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很多留守儿童的家庭不仅担心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还会因为无法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而引发其他问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强调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而应该以时间为核心来不断弥补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个悖论,即家长将时间放在孩子身上,便会丧失经济来源,反之则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成长。因此便需要由学校介入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只要能够以家校共育为基础来不断优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就可以在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增强留守儿童家庭稳定性,让留守儿童的家庭变得更加和谐。

2.3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在家校共育背景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影响到留守儿童对社会的看法与个人思想观念。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能看到农民工群体的身影,尤其是在基础行业中,农民工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留守儿童是一个规模庞大且具有特殊性的弱势群体,如果能够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来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就能让留守儿童在成长后成为有助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农民工也将解决自己内心中的困扰,进一步提高工作动力与工作质量。因此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而言,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潜移默化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无论是城市经济还是农村经济,都将会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获得进一步提高[2]。

2.4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中国现代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就目前而言,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与国民整体素质有直接关系,而农民群体受教育程度则会直接影响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如果能够在家校共育视角下不断强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在保障留守儿童心理状态的同时,让更多留守儿童愿意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留守儿童的整体素质也将因此而提高。因此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村人口的未来素质,如果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长期落实下去,就可以让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优秀群体,进而让国民经济发展变得更好。

3.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

城市、农村经济的差异化发展导致留守儿童数量逐年递增,为了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就需要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以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划分为以下几点:

3.1 自卑心理

很多留守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引导与保护,所以在生活期间往往会独自一人处理遇到的各种困境与问题,而且因为生活中缺少能够依赖的父母,因此很多留守儿童在面对其他同龄人时,会因为自己是他人眼中的“野孩子”而导致自惭形秽,生怕其他人瞧不起自己。长期以往,留守儿童的内心将会逐渐变得内向而敏感,并在面对其他人时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如果父母在外出务工时将孩子托付给其他亲属,则会让孩子在生活过程中逐渐产生寄人篱下的思想,一旦孩子从内心之中因为寄人篱下而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就容易养成说话小心翼翼、做事瞻前顾后的行为举止,由于这样的行为模式与其他人之间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因此会导致学生觉得自己与其他人格格不入,进而在恶性循环的怪圈中迷失自我,并产生焦虑性人格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抑郁的情况发生。

3.2 孤僻心理

父母的长期外出务工,将会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中产生烦恼问题后,难以得到倾诉与缓解。若留守儿童的内心长期得不到压力释放,就将会导致留守儿童对外界的看法逐渐走向偏激并丧失对他人的信任[3]。信任感的缺失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在面对其他人的善意时产生下意识的敌对心理,并在害怕交往的同时产生自我封闭的想法。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将会逐渐变得不敢参与各种集体活动,而且部分留守儿童还会在独处过程中逐渐产生失落感,不爱说话、不习惯与他人交流,这将会逐渐导致留守儿童发生性格上的改变,一旦周围的学生、朋友习惯了自己的小圈子,就将会导致留守儿童越来越难参与其他学生的活动,即便这时留守儿童想要与其他人进行交往,也将会变得力不从心。

3.3 厌学心理

据统计,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儿童,很多学生在面对学校学习时,会认为“读书没有意思”“读书没有用”。对于绝大多数留守儿童而言,不仅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来自父母的帮助,还容易因为“学习好无人夸、学习不好没人骂”而导致留守儿童忽视学习的价值。学习对于留守儿童的价值无法体现,学习难度高且学习价值不明确,将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对学生的看法。

3.4 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缺少来自父母的管教,长时间留守在家将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不断加重,留守儿童在面对家长、老师以及其他同学时,将会呈现出怀疑一切事物的情况。逆反心理的本质就是对外界的不信任,由不信任所衍生出的抵触心理。在逆反心理出现后,留守儿童便会在外界表现中出现不听话、恶作剧、自控能力差等情况。与此同时,逆反心理还将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灵上的空虚,一旦学生因为空虚而寻找其他精神支柱,就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打牌、上网、拉帮结派等行为上。留守儿童的父母在面对孩子时,因为长期无法照顾孩子,所以在面对孩子时会因为负罪感而“放任”孩子,长期沾染恶习的留守儿童将会导致三观发生扭曲的情况。

4.家校共育视角下的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4.1 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共育质量与学校教育工作质量息息相关,由于留守儿童家庭中的父母往往会长期在外务工,因此学校必然会成为家校共育中的核心,并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核心作用。因此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保障,期间应该以学校为核心来明确家校共育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通过分析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应该以不同的交流方式来与家长进行沟通。对于留守儿童教育而言,家校共育的先决条件是避免家长对学校产生抵触心理。如果在与家庭沟通时忽略家庭情况而将责任全部推到家长身上,就容易激发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无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所以必须用心开展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以此来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保障。

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为了让教师与家长都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就应该以培训教育的方式来激发教师与家长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教师作为环节执行者,可以通过学校系统培训来强化个人思想教育水平。而家长则要通过线上“家长委员会”等方式,来帮助家长了解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并通过线上知识普及来增强家长的育儿知识,以及与留守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对于留守儿童心理教育而言,只有学校与家庭的双线并行,才能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好[4]。

为了能够掌握每一名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学校需要针对留守儿童进行留档管理,通过将儿童的家庭信息、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代理监护人等信息归纳到留守儿童档案中,可以通过档案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并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应该多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校园内部增设心理问题咨询室。为了避免留守儿童不好意思进入咨询室询问问题,可以将咨询室的名字调整为心声聆听屋、放松压力活动室等。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疏导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适当加入安全与法制教育,通过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来保障留守儿童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

村委会组织法明确指出村委会需要协助政府以及其他机关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因此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学校可以联合村委会来进一步提高家校共育质量,通过活用村委会的教育资源,可以将村委会视为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桥梁,以此来辅助家校共育的开展。村委会在融入家校共育的同时应该持续跟进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通过提高对每一名留守儿童的关爱,可以让更多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于他人的温暖。必要时还可以为留守儿童创建能够实现情感体验的活动,同样让更多留守儿童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以此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温暖。除此之外,为了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程度,学校应该联合家庭开展亲子活动,通过在留守儿童父母有时间的情况下为留守儿童与父母提供宝贵的活动场地与活动策略,以此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护。

4.2 家庭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家校共育期间,应该在激发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增强留守儿童家长在教育中的参与程度。由于教师教育与家长教育无法在单独教育中保障教育效果,所以应该借助网络来适当加强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由于留守儿童家长无法长时间在家中陪伴留守儿童,因此应该适当增加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的线上交流。即通过网络沟通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只有让留守儿童在与家长沟通中释放内心压力,才能让教育效果得到应有的保障。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来自于家人的肯定非常重要,只有得到父母的认可,才能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因为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因此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都会遇到隔代教育的情况。很多隔代教育的家庭,往往存在对留守儿童过分关注、监督的情况,而且在发现留守儿童违背自己想法时,还会对其进行严厉惩处,这将会导致留守儿童的个人生活能力受到影响,而且在过度监督中还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学校应该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达成共识,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理解,通过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爷爷奶奶等亲人在教育中更多尊重留守儿童的想法,以此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关爱[5]。

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应该重点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与行为习惯,通过不断在交流沟通中传授留守儿童社会行为准则,可以让留守儿童提前从内心中快速成熟。在家长与留守儿童线上沟通时,应该适当结合学校的建议,避免出现只聊学习的情况,否则留守儿童的脑海中容易形成父母不关心自己,只关心学习的情况,一旦激发逆反心理,就将会严重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习质量。

结论

总而言之,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关键。通过以家校共育为基础,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来自家庭与学校的关爱,可以在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的同时,避免留守儿童因为外界因素而走入思想上的极端,进而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童年。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共育家校
家校距离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