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研究

2023-10-17 06:35罗润生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子女心理健康心理

罗润生

(会宁县郭城驿镇中心小学 甘肃 会宁 730726)

前言

对于农村地区学生来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只依靠家庭与社会,学校也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其提供相应课程,使学生全方位了解心理健康,拥有健康心态,从而保障获得全方位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充满竞争的社会。现如今,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取得发展背景下,农村地区部分学生已成为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因此,学生心理问题必须引起足够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若无法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将会对正常学习、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对此,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关注。从学校教师角度来看,只有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工作者以及心理咨询师才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关系。就算是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精力也十分有限。只是为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普遍认为对于具有良好精神状态的学生,可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此外,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尚未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之中。

1.2 我国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很多农村中小学校长及教师甚至心理辅导教师都并不具备心理咨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并在实际心理辅导工作中,经常会使用品德教育手段,以批评教育、惩罚教育为主。这在客观上对学生身体及心灵造成损害,导致学生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因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与技巧,教师无法对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加以快速识别并做出准确判断,只是单纯地将学习心理问题归结为品行问题,并对其进行不适当教育,从而对学生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一些教师尚未调整好自己情绪,自身也出现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到学生健康发展。

1.3 学生心理问题十分突出

第一,认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学习情趣以及学习方法和策略等。

第二,情感问题。许多中小学生情绪调控特点是情绪波动非常不稳定,时而欣喜若狂,时而沮丧沮丧。在情绪调控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一次大的打击,也许会满不在乎,一次小的挫折,可能就会悲痛欲绝。此种类型学生,情绪稳定性差,对身边同学、朋友、亲戚更是漠不关心,从而导致学生出现长时间情绪低落、忧郁以及难以解释的焦虑。

第三,应考综合症问题。学校、父母对学生学业期望太高。因此,在学生考试前后,因过于紧张,经常会出现头晕、心悸、心慌、胸闷、情绪紧张、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不敏捷、思想混乱、思路不清等问题。以及口干、腹泻、恶心、呕吐、痛经、双手发抖、大汗淋漓等症状。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还会出现晕厥。

2.我国农村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2.1 家庭因素

在教育环节中,家庭是学生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对学生身体及心理发育具有重要影响。首先,由于有些学生家长外出务工,与子女相聚时间很短,导致学生因缺乏关怀而出现了心理缺陷。此外,许多农村学生家长以为,只要能让自己子女衣食无忧,将所有教育重任都交给学校教师,对家庭教育作用不够重视。除此之外,在监护过程中,隔代监护人也会对学生身心成长产生很大影响。有些父母对子女还存在偏爱心理,会盲目遵从子女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内容不够科学、不够合理。

2.2 学校因素

在我国农村学校中,有些校长、教师尚未积极建立科学教育理念,只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忽视学生心理健康。尽管在教科书中也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制约,有些学校或教师对此尚未给予足够关注,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始终尚未得到很好改善。

2.3 社会因素

面对学生心理健康这一严重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并提供适当帮助。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心理健康上,尽量为其营造健康环境。从近年来情况来看,尽管我国始终都在积极推动着优秀大学生到乡村支教,但是在支教过程中,部分教师更多注重文化课程,而忽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就导致学生支教现实价值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3.提高我国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对策

3.1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在人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对此,学生家长必须时刻注重家庭教育,与学生保持良好联系,时刻注意学生学习及身体状况。想要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品德高尚,个性完整,家长介入不可或缺。因此,当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开支时,家长应注重陪伴与监督,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家长关怀与关爱。在子女成人前,家长应当在子女身旁,完全介入并监督子女成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家庭环境等都会对学生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个良好而又温馨的家庭氛围,会对学生学习与成长起到正面作用。家长应尊敬子女,不要将个人意愿强行施加在子女身上,不能对子女动辄又打又骂,应为子女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3.2 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功能并关爱农村留守学生

家庭与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高度重视教育功能,关爱每位留守学生,由此实现“校、家”合力教育。在培养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课外活动,促进校内教育及校外生活紧密联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学特点,与学生展开有效交流,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到教育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关心,给予学生更多展示空间,防止学生出现心理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强化家校联系,并与家长展开经常性交流,使其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清晰认识。此外,学校还可经常举办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和并理解父母,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在外打工经验,促进学生与家长沟通与互动,从而缩短彼此间距离。

3.3 不断加强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公平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农村地区,开展农村支教工作,要加强职业培训,引导学生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支教时,教师除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智力及思维,还应主动帮助学生与周围群体融合,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拥有良好心态及健全人格。此外,学生主观意志不够坚定,易被外界因素所左右。因此,应高度重视农村文化构建,在农村中建立良好社会风气以及相应监管体系,并对学校周围环境加以治理,使非法经营网吧及电子游戏场所彻底消失,这样才能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更好外在环境。

3.4 科学组建心理健康服务流动小组

需要注意的是,因我国农村城镇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农村乡镇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工作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担任。同时,想要使学生在应试中获得更好分数,尽量缩小农村城镇之间在文化知识差异,很多已有心理健康教学课程都被文化知识所替代。总体而言,在我国农村中,仍然缺乏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理论知识指导。这就导致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显得更加随意。在此背景下,为保证农村乡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进行,并实现多区域多所学校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纷纷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流动小组。心理健康流动小组主要由两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以及多名科研人员共同组成,其工作内容是深入走进我国农村乡镇为学校教师提供心理记录,并定期开展讲座、宣传等活动。

3.5 有效运用现代科学手段,积极建立学生之家教育网站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当作一种辅助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第一,有效利用互联网,使农村乡镇中小学与城市学校之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统一。

第二,相互学习,互相借鉴,推动不同区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协调发展。

第三,有效利用互联网,获得关于从农村乡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并使农村乡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展开定期培训,以便能够及时改正问题。

3.6 强化乡村和乡村校园周围的管理

“孟母三迁”故事为我们提供启示:一个人所处生存环境,对其身心健康起到很大作用。学生个性人格发展与其所处环境具有十分紧密联系。因此,想要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既要从师生入手,也要时刻注重外部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作用。

例如,当前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大量网吧游戏在校园周边涌现出来。其新颖性,使学生无法抵挡诱惑。然而,对于此种恶劣环境,学校始终束手无策。因此,政府应对农村学校周围环境加以强制管理,进而为学生营造积极社会氛围。

结论

综上所述,要求我国各类农村学校应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足够关注与重视。正确意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我国农村学校来说,应积极改变过去仅仅注重应试结果,以及学生只要在文化课上取得优秀学习成绩即可。由于我国各地农村乡镇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因此,各农村乡镇学校在开展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都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以做出相应改善。

猜你喜欢
子女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