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助推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发展

2023-10-17 09:54吴晓月
现代食品 2023年14期
关键词:科普知识科普活动科学实验

◎ 吴晓月

(西宁市湟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青海 西宁 810000)

随着我国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食品安全相关的网络谣言层出不穷,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想有效回应食品安全相关网络谣言、减少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质疑,需要相关部门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实效,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强化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科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进而有效助推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充分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1 食品安全科普意义

所谓食品安全科普,主要是指基于科学角度,以大众较为容易理解的方式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进行宣传与普及,确保公众能够有效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知识。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活动,不仅能够切实弘扬科学精神,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民的科学素养[1]。此外,结合实际情况,有重点、有方向、有规划地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活动,还能够有效促进食品安全普法教育和科学知识的传播,确保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基于市场发展趋势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观念,强化群众的食品安全科学意识,为提升公众生命健康质量奠定重要基础。

2 食品安全科普形式

对于传统的食品安全科普形势而言,其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往往存在互动性与趣味性弱、内容形式过于呆板、方式相对单一化、科普属性不足等问题,无法有效提升公众参加食品安全科普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有效带动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科普活动,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化技术与手段,如新媒体运营方式、数字化技术、互联网平台等相关措施,为多元化的食品安全科普提供重要支持,优化其开展渠道、丰富其开展内容、创新其开展思路,从而实现“互联网+”模式的食品安全科普活动[2]。在此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合理范围内切实推动基于线上新媒体形式的食品安全科普模式,并为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支持,以确保食品安全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相关科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应当积极探索现代技术与传统食品安全科普方式之间的有机融合路径,根据公众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多样化的科普渠道,如科普微电影、食品安全科普公众号、数字动画、新媒体平台、食品安全科普连续剧以及科学实验等相关方式,充分凸显不同形式的科普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从而展现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性、完整性以及系统性,进而达到激发科普工作效能的目的[3]。

2.1 以科学实验为基础,提升食品安全知识的客观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然而,对于食品安全的内容而言,其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系统性,通常情况下普通群众无法有效了解或理解检验食品安全的原理,导致部分群众在主观意识层面认为多数食品安全科普活动宣传的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性。为有效更正群众对食品安全科普活动的错误认知,加强其对食品安全科普的正确认识与理解,确保其能够基于客观角度科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相关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在食品安全科普活动中深化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科普。

科学实验,是指基于具体目的,通过合理运用相关设备、仪器、原理以及技术等,在人工创建的条件下实现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进行观察与研究的社会性实践活动[4]。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科学实验,不仅可以有效获取事实真相,也可以用于引导舆论、矫正谣言以及澄清真相等,以此降低或消除人们在主观意识层面上对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焦虑感。除此之外,科学实验可以在公众心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有利于食品安全相关科学知识的正向传播与展示。

2.2 基于科普实验剧,提升食品安全科普内容的丰富性

对于科普实验剧而言,其又称科学互动表演剧,是现阶段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新型科普手段。科普实验剧在实际设计、形成以及开展过程中,能够基于表演剧方式充分展现相关的科普知识、科学实验等内容,利用具有较强逻辑性、系统性以及趣味性的完整故事背景及主线,将关联性不强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进行有效串联,同时,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可以通过穿插部分科学实验,提升科普实验剧的客观性与真理性。这样公众在观看科普实验剧过程中,可以轻松欢乐地融入食品安全科普活动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客观、科学的食品安全意识,达到食品安全科普的最终目的。

科普实验剧能够基于一个简单易懂的原理或现象,对相关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延伸科普。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与创建科普实验剧时,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如当期食品安全科普主题、所需应用的科学实验、表演人员等相关内容,作为本次科普实验剧点明主旨,引领公众加强对食品安全科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并将其逐渐内化为公众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意识,从而为科学实验知识与相关规律的顺利传播提供重要帮助[5]。

2.3 利用数字动画加强食品安全科普中知识的具象性

所谓数字动画,其本质上是一种不受空间与时间等相关因素约束的艺术表达形式,同时,相关创作人员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创作手法,丰富动画内容、加强数字动画视觉观感度。在合理范围内,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数字动画,表达食品安全科普中较为复杂的科学原理、抽象的食品安全概念等相关知识,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在实际传播与分享过程中的形象性、具象性,以此有效迎合当代群众在食品安全科普方面的个性化学习需求[6]。

除此之外,数字动画的优势还在于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设备、相关软件,创建一些实际生活中无法有效拍摄到或需要消耗大量时间资源、人力资源才能获取的内容,并根据公众在食品安全科普活动中的具体需求,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表达抽象、复杂的食品安全知识,使公众有效理解相关知识。基于此,以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动画,不仅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与趣味性,能够大幅削弱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科普的枯燥无味,而且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教育性,更容易得到青少年或成年人的青睐,是一种较为常用且效果极佳的食品安全科普手段。

2.4 融合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各个行业均已开展信息化建设,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科普模式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逐渐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相关先进技术,可以根据市场发展趋势与公众个性化需求,针对性提升食品安全科普创新效果。所谓新媒体,其本质是一种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平台所形成的现代化信息传播渠道,通过相关现代化设备(计算机、平板、移动终端)、新兴的短视频平台(火山、快手、抖音等)以及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分享渠道(QQ、微博、微信等),实现信息的传播和共享[7]。利用多元化、多样化的新媒体渠道,可有效满足公众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对相关数据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也有利于促进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

除此之外,基于新媒体渠道的特点和优势,其在市场中占据着十分庞大的受众人群基础,将食品安全科普活动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可以有效利用线上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相关的线上推广方式,切实扩大食品安全知识科普的受众群体,最大程度上提高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在当今社会层面中的影响力与有效覆盖面,从而使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真正意义上地深入群众、落到实处,并切实凸显其重要性和价值[8]。

3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乎民生,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维护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在新媒体时代下,食品安全相关的网络谣言众多,为有效避免网络谣言对食品安全和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相关部门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科普工作,不断培养社会大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素养,使社会大众能够充分了解与掌握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从而促进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应多措并举,围绕科学实验、科普实验、数字动画、新媒体等方面,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实效。

猜你喜欢
科普知识科普活动科学实验
“天宫”上的科学实验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于4月发射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