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标准是食品安全的根本保证

2023-10-17 09:54汪恩婷赵壮志赵旭东肖华东
现代食品 2023年14期
关键词:卫生标准豆制品质量指标

◎ 袁 平,汪恩婷,赵壮志,沈 锐,赵旭东,陈 雪,肖华东

(1.重庆市永川食品药品检验所,重庆 402160;2.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重庆 402160)

1 以最严格的标准来保证食品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食品安全。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张家口考察婴儿乳品生产企业时强调,食品安全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切实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2 质量指标是许多法律条例要求,更是《食品安全法》规定

质量标准是《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之一,是《产品质量法》及《质量认证管理条例》的根本,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重要保证,是《标准化法》的前提[1]。

(1)《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质量指标是食品安全重要指标之一。

(2)《产品质量法》核心内容是质量,是对质量标准最大的法律保证,要求企业生产及经营必须遵守此法。

(3)《标准化法》同样重视质量,第一条即指出,改进产品质量是制定该法的目的之一。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离开质量标准,就无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第十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第五十六条规定,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生产国家明令淘汰或者销售失效、变质商品的,经营者要承担相应法律、民事、行政责任。

(5)《质量认证管理条例》是《产品质量法》的延续,第一条规定,其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产品质量。

3 质量指标同样涉及人身健康与生命安全

质量指标不但关系到品质,同样也关系到生命安全。笔者在此举例介绍蛋白质、脂肪、总糖、氨基酸、食盐、水分等对生命安全的作用。

3.1 蛋白质具有生理调节作用

蛋白质能够提高身体能量、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帮助伤口愈合,有利于身体健康。

3.2 脂肪的保护体温、运载作用

脂肪能够供给人体热量防止人体失温,起到保护体温的效果。它还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维生素参与人体的生化反应,调节人体的代谢功能,如果维生素摄入不足,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失去平衡,免疫力下降并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易患各种疾病。脂肪过多会引起血脂过高,出现脂肪肝等;反之,过少会引起营养不良。

3.3 总糖的补充能量、改善脱水作用

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帮助低血糖患者升高血糖、改善脱水症状等作用。但是如果糖分补充多了,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因而要控制好补充量。

3.4 氨基酸能够调节生理功能,维持人的正常代谢

①能够改善脑血管的流通,调节脑神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②能够调节血压,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需要,还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③能够合成人体内的免疫球蛋白,从而起到保护机体、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④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养肝护肝、增强记忆力等作用。

3.5 食盐对细胞神经及肌肉作用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Na和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在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量中,Na占90%以上,在阴离子总量中,Cl占70%左右。因此,食盐具有维持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的作用,影响人体内水的动向,同时具有维持神经和肌肉兴奋性的作用。

但是食盐过多也有害处,因此生产食盐时会加入氯化钾降低氯化钠的含量,以降低高血压发生率。

3.6 水分对食品品质及贮存的作用

①水分含量、分布和状态对于食品的结构、外观、质地、风味、新鲜程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②水分是引起食品化学变化及微生物作用的重要原因,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贮藏和安全特性。

3.7 当前食品安全标准未很好贯彻国家要求

当前,食品安全标准存在重安全轻质量的行为,其本质是放宽了标准,助长了企业掺杂施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不正之风。自《食品安全法》出台之后,食品标准中质量指标占比很小,基本上是卫生标准。事实上,食品标准失去了质量指标约束之后,生产企业及经营者必然会存在掺杂施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违法行为。介于篇幅限制,笔者介绍了部分产品标准的前后变化,供读者参考。

3.7.1 豆制品类产品

新标准《GB 2712—2014 豆制品》,完全删除了质量指标,只有感官指标、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等卫生指标。《GB/T 23494—2009豆腐干》《SB/T 104593—2007 膨化豆制品》《GB/T 22106—2008 非发酵豆制品》《GB/T 23782—2009 方便豆腐花》《NY/T 1052—2014绿色食品 豆制品》《GB/T 22492—2008 大豆肽粉》等旧标准除了上述感官指标及卫生指标之外,还有水分(干燥失重)、蛋白质、食盐、总糖、凝结度等标准,重庆市及湖北、福建、上海市等地方标准甚至还有淀粉、氨基酸态氮、总酸、固形物等营养指标。

标准分为推荐性标准与强制性标准2种。如《GB/T 23494—2009豆腐干》等带有/T的是操作性标准,而《GB 2712—2014 豆制品》没有/T,是强制性标准,法律约束性比其他推荐性标准高。

由于豆制品价格比其他食品价格昂贵,不少企业用非豆制品代替,但是以《GB 2712—2014 豆制品》来检测,根本无法判断出其是否用非豆制品代替,从而给企业掺杂施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不法行为可乘之机。

3.7.2 调味料类产品

其执行标准是《GB 31644—2018 复合调味料》,剔除了全部质量指标,只有感官指标、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等卫生指标,甚至把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卫生指标也取消了。而《NY/T 1886—2021复合调味料》标准含有总氮、氨基酸态氮、其他氮、干燥失重、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等质量指标。但《NY/T 1886—2021 复合调味料》由农村农业部颁布,而且是推荐性标准,不如《GB 31644—2018 复合调味料》权威,食品企业很少采用。

笔者长期从事食品检测,发现许多调味料特别是火锅底料、麻辣调料等,里面都加有大量的油脂。酸价及过氧化值是检测油脂是否酸败、变质的重要卫生指标,以前许多标准都含有这两个卫生指标,但《GB 31644—2018 复合调味料》给去除了。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购买了已经酸败变质的调味料后,面临无检测依据的问题。

3.7.3 饮料类产品

现执行标准是《GB 7101—2015 饮料》,它代替了包括《GB 7101—2003 固体饮料卫生标准》《GB 2759.2—2003 碳酸饮料卫生标准》等其他卫生标准,其指标只有感官、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农药残留量等卫生指标。而《GB 15266—2009 运动饮料》《GB 21731—2008 橙汁及橙汁饮料》《GB 21732—2008 含乳饮料》《GB 21732—2008 茶饮料》等标准中,还含有固形物、蛋白制、茶多酚、咖啡因、果汁含量、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等指标。正是有了这些质量指标,才能防止生产企业掺杂施假。3.7.4 纯净水产品

现执行标准是《GB 19298—2014 包装饮用水》,同样也是代替《GB 19298—2014 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而来,但是缺少pH、电导率两个品质指标。这两个指标是反映纯净水的特征指标,特别是电导率,是区别水是否纯净的关键指标,水质越差,电导率越高。企业如果设备反渗透膜过期,就不能生产纯净水。但是按照《GB 19298—2014 包装饮用水》标准,检测之后合格。笔者根据自己检测检验总结,即使一些自来水也符合该标准。但是消费者如果喝到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的产品时,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2-3]。

综上所述,新食品质量标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和改进,从而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4]。

4 质量指标是传统美食文化的体现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同时也是美食文化之国,悠久的历史与美食文化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早在旧石器时代的燧人氏,就在商丘发明了钻木取火,开启了中华美食文化的序幕。

神农氏发明了鼎等陶器,让美食进入人们口里。

黄帝发明釜甑灶具蒸锅,让美食进入烹调与健康朝代。

杜康酿造美酒,让酒文化进入华夏。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也是一位美食大家,将儒家文化与美食文化结合,这也是他能够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提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中国第一次出现精品意识;“鱼馁而肉败不食”,指出腐烂的鱼肉不能吃,是中国食品的第一个卫生标准;“失饪不食”,指出烹调火候的重要性,是中国食品第一个火候标准。在当时人均寿命只有30岁左右的春秋时期,72岁的孔子应算极其长寿之人了。

5 令人谈之色变的食品添加剂

2022 年,国人谈之色变的“海克斯科技”粉墨登场,导致商家走捷径,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缺乏质量指标的约束,商家用各种色香味的添加剂代替产品本身应有的色香味及质量。例如,用果味饮料冒充果汁饮料、茶味饮料冒充茶饮料等[5]。

综上所述,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时,必须把质量指标放进去,做到科学、合理,以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宏扬中华文明的传统美食文化,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最严标准要求。

猜你喜欢
卫生标准豆制品质量指标
豆制品食用指南
出门打工 不如在家做豆腐 新兴豆制品机械 效率高 赚钱快
出门打工 不如在家做豆腐 新兴豆制品机械 效率高 赚钱快
出门打工 不如在家做豆腐 新兴豆制品机械 效率高 赚钱快
茶叶籽油精炼工艺条件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基于岩体质量指标分类法的采场稳定性分级方法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现场质量指标探讨
2011年卫生标准工作剪影
2011年全国卫生标准宣传周将于9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