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的治理困境与对策

2023-10-17 09:54葛荣荣
现代食品 2023年14期
关键词:公众监管食品

◎ 葛荣荣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江苏 如皋 226500)

1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治理困境

1.1 多元复杂的食品生产环境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治理面临着一个主要困境,即多元复杂的食品生产环境。这一问题源于我国食品行业的庞大规模和多样性,涵盖了大量的生产企业、加工作坊以及原料供应链。这些食品生产企业存在于各个地区,规模大小、生产工艺、产品种类各异,使得整个食品生产环境呈现出分散、多样的特点。①食品生产企业众多,监管难度较大。由于数量庞大,食品监管部门难以覆盖每个企业,尤其是一些小规模作坊,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容易出现监管漏洞,使得一些不法商家或者不负责任的生产者可能利用监管空白处于灰色地带从事违法行为。②不同地区食品生产环境的差异性显著。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气候、文化背景等差异巨大,导致食品生产环境多样性。例如,一些偏远地区可能缺乏先进的食品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食品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容易导致食品质量不稳定;而一些发达地区的食品生产企业可能规模较大,虽然拥有更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但可能因为生产压力导致违规行为。

1.2 利益驱动下的不法行为

在我国食品产业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不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①一些企业存在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的问题。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消费者长期摄入过量毒素,威胁人类健康。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食品的吸引力,个别企业可能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过法定限量,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风险。②非法添加有害物质是另一个严重问题。以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为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婴幼儿的健康,将有害物质添加到奶粉中,导致大量婴幼儿受到严重危害。类似事件还发生在其他食品领域,如添加有毒染色剂的食品。这种不法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整个食品行业的信誉。③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采用欺骗消费者的手段。他们可能在产品包装、标签上虚假宣传,掩盖产品的真实情况。消费者购买到质量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在缺乏监管和信息透明的情况下,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易受骗上当。

1.3 安全意识薄弱

在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中,一些农户和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认知不足,缺乏安全意识,导致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滥用化肥农药、违规添加物质等行为,严重威胁着食品安全。①部分农户在农产品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出于增产增收的目的,倾向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他们忽视了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潜在危害。这种安全意识薄弱的行为可能导致农产品中农残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②一些小规模食品生产者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吸引力的目的,不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存在不洁的生产环境、不合格的原材料,或者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对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这些行为可能源于他们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漠视或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了解。③一些农户和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不足,缺乏对新兴食品安全问题的了解。例如,对于新型甜味剂、转基因食品等新兴领域的安全问题,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容易轻视相关风险。这种安全意识薄弱的情况导致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忽视新兴食品安全问题,进而导致食品安全隐患。

2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困境的破局点

2.1 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强化监督执法力量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可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高效性和透明性,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①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标准;制定更加科学、严谨的标准体系,充分考虑风险评估和实际情况,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明确政府和企业在食品安全中的责任和义务,推动食品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上确保食品的安全与质量。②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形成强有力的法律威慑;建立健全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公开曝光违规企业,并依法严厉处罚;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采取高额罚款、吊销许可证等惩罚措施,让不法企业付出沉重代价,为其他企业敲响警钟;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监管合力。③加强监督执法力量,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效果;增加监管人员数量,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执法培训,使监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执法经验;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监管合力;推动信息化技术应用,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现监管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1]。

2.2 推动信息化技术应用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推进食品安全追溯技术,加强风险预警和宣传教育,可以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加强公众监督和参与,从而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及时发现、防范和处理,确保公众的健康与安全。①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是关键。该平台可以整合各部门、各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形成全面、准确的食品安全监测网络,使监管部门能够更快速地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进而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传播和事态扩大的可能性。②推动信息化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追溯。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可以快速定位问题源头,追踪受影响的批次和销售渠道,以便及时采取回收、召回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众健康的影响。③信息化技术在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中的应用也具有广泛的潜力。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平台,可以向公众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和消费提示,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与公众互动,建立食品安全的信任和沟通机制[2]。

2.3 强化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通过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企业公开透明和接受第三方监测,可以加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增强监管效力,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确保公众健康与安全。①公众参与是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力量,政府应该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提供便捷的举报渠道和举报奖励制度,激励公众举报违法行为和食品安全问题。②宣传教育是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的关键措施。政府可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广告、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消费者正确的食品购买和食用方式。③政府可以鼓励食品企业主动接受第三方检测和评估,加强食品安全的独立监测。通过第三方的中立评估,消费者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食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其对食品产品的信任[3]。

3 我国食品安全的治理措施

3.1 建立全链条追溯体系

通过建立全链条追溯体系,涵盖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可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监控和信息追溯,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具体实施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要想建立全链条追溯体系,需要采用信息化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通过在食品包装上标识溯源码或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码,了解该食品的生产企业、生产地点、生产日期、检验检疫信息等。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实时掌握食品流通和质量信息,快速应对食品安全事件,降低风险传播[4]。

(2)要想建立全链条追溯体系,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食品企业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推动企业积极参与追溯体系的建设。同时,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和追溯能力。只有形成全产业链的合力,才能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和追溯体系的有效运行[5]。

3.2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量

通过增加监管人员数量,提高培训和执法能力,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力度,可以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和效率,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置。具体实施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政府应该增加监管人员数量,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全面覆盖。通过加强人员配备,可以使监管部门有更多资源投入到监督检查工作中,更好地监管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食品安全隐患。

(2)政府应该提高监管人员的培训水平和执法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食品安全挑战。通过加强培训,可以使监管人员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监管经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同时,加强执法能力可以使监管部门更加严格、公正地执行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和严厉惩罚。

4 结语

在解决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困境的道路上,通过加强立法执法、推动信息化技术应用、强化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等措施,将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建立更加健全的监管体系,促进食品企业自律,保障食品安全。只有不断加强监管力量、创新监管手段,才能构筑坚实的食品安全屏障,让每个人都能安心享用健康安全的食品。

猜你喜欢
公众监管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