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篮球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构建措施分析

2023-10-17 09:28赵钰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9期
关键词:运球篮球教学模式

赵钰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小组合作”是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篮球运动作为一项最能体现团队协作能力的运动,是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改善身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1]。

一、高校篮球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构建价值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些篮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由于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兴趣。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同学学生合作,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使学生对篮球有更高的热情。例如,在进行篮球练习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篮球练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实现组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为了获得比赛胜利这一共同目标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和发展,够加深对篮球的认识和理解,加强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提高科学教学效率与质量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特点,安排适合他们的任务,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互相促进。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成员进行分组,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刀切”,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可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高校篮球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构建原则

(一)合理分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分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成员完成一定的任务,并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能力。每个小组要制定明确的分工,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例如,一个篮球小组可能有5 名篮球运动员,分别负责运球、传球、投篮、防守、抢球和前场篮板。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互相学习和提高[2]。

(二)明确职责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合理安排角色,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分工,明确他们在合作中应扮演的角色,使他们都能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职责。例如,在篮球双人游戏活动中,一名同学是运球队员,另一名同学是投篮队员,两人要互相配合完成运球和投篮任务。

(三)公平竞争原则

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进行篮球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应以平等、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管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开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篮球知识和技能[3]。

(四)激励评价原则

激励评价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并适当鼓励。教师可以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并给予一定奖励,对不积极参与的小组提出批评。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通过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配合度、情感体验、小组贡献等进行评价,从而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价值。

三、高校篮球教学的小组合作模式构建措施

(一)建立小组,明确分工

高校篮球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需要保障小组建设的合理性。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每个小组应由5-6 人组成,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使学生在小组内能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分组方法分为两类,一是互补性小组,互补型小组是指一个小组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在某一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能力差异,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与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互补型小组有助于每个成员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二是层次型小组,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该类小组要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性格、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方面来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在教学中可将学生按学习成绩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按性格特点分为外向型、内向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做到角色和责任分工明确,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合作。例如,在篮球技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小组成员名单,以学生篮球技能、身体素质分析为基础,将全班学生分为4 个大组(A、B、C、D组)。要求各组中,各包含一名:技术能力强、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技术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技术能力一般、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技术能力弱、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模式,可以让每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教师应明确每一个小组成员在篮球教学中的具体职责。例如:在篮球运球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程度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目标,并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这样,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篮球合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创设与篮球有关的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在教授投篮技术时,可以创设投篮比赛的情境[4]。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篮球场上进行投篮比赛,并比赛过程中设置多种障碍,如:各队10 人(5 男5 女)参加,成纵队站于起点,听到发令信号后,排头的跑到第一个障碍(吹乒乓球),完成后方可进入第二个障碍(夹2 个珠子),完成后进入第三个障碍(投进1 球),完成后沿直线跑回,拍第2 个同学的手,依次进行,以最快完成的队获胜。在规则设置上,必须完成一个障碍后方可继续游戏。准备的器材有:4 个乒乓球、4 个杯子4 个脸盘、40 个玻璃珠、6 个篮球、2 个移动篮筐。并设置多种奖励措施,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练习投篮技术的兴趣。也可以设置基础的传球比赛,带领学生来到篮球场上进行传球比赛,每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将球传给下一组同学。通过这种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比赛情境设置,学生会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活动组织,分层练习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让他们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小组活动内容。如,针对女生较多、体质较差的小组,可以让学生进行投篮联系和运球联系等基本技能[5]。针对学生喜欢运动、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组织具有一定难度的篮球游戏活动,如,运球互指,在一块长、宽各5 米左右的篮球场上,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场内运球,运球的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向学生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并提出游戏的注意事项,也可以找学生配合一起示范,让学生自由结合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游戏。或是进行抢运球,把整个球队分散在球场内,先指定二至三名队员担任徒手“抢运球者”,其余人每人一球。游戏于始,持球者在场内任意运球,在运球过程中要躲闪“抢运球者”的抢球,“抢运球队者”则利用合理的.动作进行抢打球,一旦打掉运球者的球,两人互换。在这一游戏中,要求“抢运球者”不得用推、拉等犯规动作抢球,违者抢到球不算,如果发生被迫运球出界、持球移动或二次运球等违例等情况,则按被打掉球论处。

通过这种分层练习、小组活动等形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合理安排练习内容、难度等,才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有所收获。

(四)合理评价,增强信心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如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练习运球时,有位学生运球动作不标准,但他能通过不断练习使运球动作越来越规范,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教师在表扬他时要肯定其努力和付出的过程。同时也要让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努力。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内容入手:

一是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标准,通过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进步和提高。

二是评价内容:教学中的观察与记录、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等方面。

三是评价方法:即时评价法,即在学生回答问题,在回答正确时,即时给予口头表扬和鼓励;书面评价法,即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或学习效果,采取写评语或进行总结的方式给予客观评价;成果展示法,即通过展示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等进行综合考核;运动参与法,即通过学生参加活动的时间及程度等进行综合考核[6]。

四是评价主体:由学生本人、教师和组员共同组成。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组间评定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是评价次数:为保证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制度。在每学期末,由各班体育委员组织各组对本学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分。在学期末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篮球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构建,已经成为了新时期高校篮球教学中的重点工作。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教授学生篮球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能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即使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也是为了应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学生之间能够通过交流和沟通建立友谊,相互学习和提高。因此,高校篮球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构建应坚持一定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运球篮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完形填空一则
我最喜欢的课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篮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过了把篮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