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足球队足球整体战术训练模式实证探析

2023-10-17 12:29叶诗敏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中场传球战术

叶诗敏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为足球运动的职业化发展输送了很多人才,是我国足球走出国门、冲向世界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生都对足球运动出现了较为浓厚的兴趣,这不但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同时也推动了高校足球队的建设和发展。然而,就当前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很多高校足球队训练过程中,整体战术意识较为缺乏,未能凸显出技术在整体战术中的重要作用,而造成球队的整体战术意识欠缺、战术修养不足,高校足球运动的整体水平受到制约。为此,在高校足球队训练时,基于整体训练意识,开展整体战术训练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高校足球队足球整体战术训练

根据国内外相关学者和有关培训教程中都明确提出,依照足球运动的整体性特征和相关要求,在足球的整体比赛中,应该对运动员的身体、心理、战术和技术等进行练习。与整体训练想接近的实战要肝癌对手、队友、球、跑动范围、攻守方向以及速度和目标等多个要素,切不可将足球要素的整体性割裂开来。所以,整体足球战术的开展,要基于整体足球战术理念进行。[1]

本文基于足球整体战术视角,创新设计高校足球队足球战术训练方法,将“整体战术”作为核心来构建足球战术训练体系,并利用沉浸式二维动画视频理论对球队整体战术打法进行学习和了解,对队员的整体战术思维进行培养。同时,让所有人通过球场跑动把所学习和了解的整体战术在球场中进行配合和实践,并对整体战术训练模式下的运动记忆、感知觉以及运动注意和决策进行构建和完善;通过球场实践将所设计的运动决策过程完成,对所有足球决策场景进行分析和指导,并对正确的足球战术处理方式进行严格要求和使用。在此过程中,坚持“没有对抗——弱对抗一强对抗”的由简单到困难的训练方式,由此构建足球整体训练战术体系,并对其进行实证探究。[2]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校足球队足球整体战术训练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训练效果进行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查阅文献法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等主流电子期刊中,以“足球训练”“技战术”“战术训练”等作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对各级各类足球比赛中足球整体战术训练有关的研究进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2.2.2 观察法

本研究采用录像观察法,对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后所参与的足球比赛录像分别进行观察,应用有关软件对有关画面相应地做出分类、划线和剪辑,从而分类整理相关的视频片段。

2.2.3 实验法

本研究以高校男子足球学生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组主要是校足球队学生运动员组成,而对照组则由本地区其他高校校队和足球俱乐部球队的学生共同组成,总结46 名,平均年龄在为20-23 岁,学生都有三到八年的足球训练基础,同时参加者之前并未一同参与过训练,未有过合作。所有学生在高校的足球场及体育中心开展实验。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训练方式开展训练,而实验组则采用整体足球战术训练模式进行,开展共计八周的实验训练。实验前后,采用比赛的方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在进攻和防守组织时的竞赛表现指标进行收集,并开展对比分析。

2.2.4 数据分析法

为了可以更为全面地获得相关数据,本研究中在足球场的很多位置都安装了广角摄像头,可以覆盖整个足球场地,由此来定位所有球员和球的坐标,进行动态追踪,从而利用运动员与球坐标位置的改变而获得有关的数据报告。同时,出于研究所需,本研究中还相应地结合视频画面进行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3.1 进攻特征分析

3.1.1 中后场的组织进攻

就中后场进攻组织而言,主要从球队进攻时由后场至中场的组织方式加以体现。当进攻时,恰当的中后场组织能够让球队更为有效的发觉对手的防守空间,同时把球推至前场,进而实现得分的目标。本研究利用录像分析法,结合所收集的数据来分析传球方向图、区域覆盖图以及关系图和有关的传球数据等,进而对中后场的组织进攻路线及方式做出相应的分析。

从传球区域数据能够发现,实验组在传球频率上体现出后场低于前场,前场低于中场的现象。其中传球频率最高的为中场,甚至在整场比赛中其传球覆盖达到了50%左右。由此可以表明,实验组主要是在中场实施进攻方式,后场仅为进攻的发起地,利用快速简单的传导,把球传送中场位置,再让处于中场位置的球员向前场进行进攻。因为进攻时,中场位置有较多的双方球员,因此在向前进攻时会存在一定的阻碍,故而中场产生了较多的传球。从整体战术传球的目的来看,后场传球主要是为了发起进攻和进行中场过渡,而前场传球则是要让为了传中包抄和射门的快速完成,中场传球更多是要进行“吸引和渗透”,即利用不断的传球把对方球员都吸引到中部或是一侧,同时在另一侧充足的空间或是肋部空间中将致命的渗透性传球完成。加上双方在中场都存在很多人员,攻守频繁地转换,所以中场位置的传球数量最高,而相比而言前、后场的传球频率则明显较少。[3]

从传球区域数据还能够发现,对照组的传球频率,体现出后场最多、中场其次,前场最少的现象。其中,传球频率最高的中、后场,在整场比赛覆盖程度约为47%,远超前场的传球次数。从数据可以看出,在整个比赛当中,对照组比赛的整体状况不是很乐观,因为对方的不断进攻而导致其进到对方前场的概率及传球较少。从录像回放可以看出,进攻当中对照组受到对方的高位逼抢,造成球员很难进到中前场,即使有也主要是向前性的解围球,很难控制住球权。同时在传球区域中也体现出无序的状态。[4]

基于整体足球战术训练相关要求和传球方向数据可以看出,在传球方向上,实验组的目的性很强。主要为向前传球,辅助向后传球;而左右方向的传球主要是为了吸引对手和调动。从对照组传球方向数据能够看出,向前方向的传球明显多于向后方向的传球,上半场传球偏左路,而下半场则左右路大致均衡。这表示对照组向前方向的传球更多,且进攻路线对右路较为偏向。

从比赛录像的回看和分析来看,传球路线选取具有很多方式,前后左右各路都有,而在战术执行视角来看,其方向性与目的性则略为分散。结合整体足球战术训练相关要求与内容,所获得的数据充分显示,战术是从一侧边路开始的。通过简单在中路的几次向前和回做的吸引,而后朝着中间肋部区域渗透或向另一侧的空挡前插。最终,比赛中实验组的传球以“边后卫一后腰一前腰一中锋”的路线呈现。[5]

3.1.2 前场组织进攻分析

进球是足球比赛的终极目标,所以前场进攻组织的效果对比赛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有关研究及实验后数据可以看出,根据前场进攻组织特点,主要基于向前传球及成功次数、传球次数及成功次数、传球渗透等传球数据,进到禁区的方式与次数等做出综合性分析。

依据表1 中实验组及对照组传球数据来看,实验组长传短传的数量要比对照组的数据低。而从传球的成功率、禁区传球及成功率、禁区外或向禁区外球员传球的次数和成功率来看,实验组则要显著超过对照组。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传球数据[6]

从比赛录像来看,传球距离、次数以及成功率都并非是比赛结果直接影响因素。因为整体战术训练对“快、准、狠”更为关注,即在最短的时间中实现精准传球,向对手做出致命一击。通过观看录像可以看出,持续性高强度的整体战术训练建议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最为良好的进攻效果。因此,从传球距离、传球次数以及成功率上都没有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但从禁区内传球次数来看,实验组则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p ≤0.05),同时在成功的次数上来看,实验组也要比对照组更高。

3.2 防守特征分析

3.2.1 防守组织分析

当前,足球比赛中的整体防守已成了重要的发展趋势。怎样对前卫线和后卫线的关系、前锋线和前卫线的关系进行梳理,对不同场区的前、中场压迫以及后场收缩防守布置来说都非常的重要。作为整体防守中的基本构成,个人防守的好坏对整体防守效果起到直接的影响。不论是铲球、断球,还是抢球和争顶球都是球员防守能力的体现,特别是争顶球、抢球、断球都是对各队防守能力进行衡量的主要指标。然而,切不可将个体身体素质特点在防守方面的影响加以忽视。所以,本研究在对比赛有关数据相结合的前提下,分别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选出十一个队员,对其冲刺跑、加减速、最大速度以及跑动距离等数据进行比较,从体能视角整体分析防守的组织特点。

在足球比赛当中,跑动是最为基本的活动方式,优秀男子球员的比赛跑通常在9 到12 千米,优秀女子球员的比赛跑量则在9.6 到10.4 千米。根据实验数据显示,两个组别都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同时在最大速度上也几乎相同,而从跑动距离来看,实验组则比对照组更远,表示实验组的训练方法与对照组相比,其在提升跑动距离方面效果更为明显。就实验组来看,其不论是上半场,还是下半场,在最大速度上都和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在最大速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从跑动距离来看,两个组别的实验数据显示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跑动距离上更为突出。

从快变速和慢变速的次数来看,实验组的上、下半场以及整场比赛阶段都没有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p>0.05),表明两个组别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就平均数值而言,实验组则在变速次数上更高。

根据比赛密度的分析,表示其涵盖间歇时间、次数、练习次数以及运动强度等相关信息,也在理论上证明间歇变速跑是足球比赛当中的主要特征,在足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使用间歇变速跑的训练方式。整体足球战术训练要基于整体加以设计,要当队友具有传球时机的前提下进行接应跑动和前插渗透,开展变速跑动。

从加、减速的次数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快慢速和对照比相比都明显较高。通常来说,当跑动距离一致,变速次数就会将学生的体能素质水平体现出来,变速次数越多,表明学生的体能素质越好。[7]

4 结论

从以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冲刺跑、加减速以及跑肚距离、最大速度等相关数据结果,依据整体足球战术训练相关要求,能够看出:

第一,整体足球战术训练是基于整体这个核心开展训练的,训练方法和过去的比赛法比较相似,即依照“无对抗一弱对抗一强对抗”的实践方式开展训练。从训练主体来看主要以比赛的方式实施,训练即为比赛,比赛就是训练,每天学生们基于实战在场地中跑动,从理论而言是可以促进学生的跑动水平与体能素质的。而从实验结果来看也让实验组在奔跑能力方面的优势凸显出来。

第二,整体足球战术训练要基于整体加以设计,要当队友具有传球时机的前提下进行接应跑动和前插渗透,开展变速跑动。在足球比赛当中,变速能力是重要的专项体能素质,同时也是对比赛节奏进行把控水平的重要体现。整体战术训练法创新了比赛方法,同时借助合理的周期计划达成训练效果。虽然在冲刺跑距离以及次数方面具有相对的一致,然而在重复冲刺跑的次数上,实验组明显超过对照组,这表示整体战术训练方式在提升学生的冲刺跑能力上效果更为明显。

第三,结合防守的整个流程进行分析,从球权的丧失——压迫持球人——球权的重新夺回,完整的过程都应该要求运动员具有持续移动、快速启动以及减速制动的能力,这就必须依靠最大速度与冲刺跑,以及加减速能力等方面加以实现。本研究基于冲刺跑、加减速、跑动距离以及最大速度等数据,从整体分析了防守的组织特点。总之,整体战术训练法在促进防守组织提高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中场传球战术
水平二(三年级)《足球:脚内侧传球》教案
中间战术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进入中场阶段 落实政策为生
篮球“五星传球”的组织与教法
浅谈篮球运动中传球技术的重要性及其训练
一道“传球”问题的解法引起的思考
巧用翻边战术
用“狼的战术”打伏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