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辅助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3-10-18 01:32丁志远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18期
关键词:灌洗支气管镜肺泡

丁志远

支原体肺炎属于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 以间质性肺炎为主要的病理特征, 部分表现为支气管肺炎, 以高热、咳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抗菌、抗感染等药物治疗,且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较差、病情较严重、病程漫长等, 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等多种并发症,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方式明确病灶, 其影像学检查结果通常表现为肺泡水肿、可见较多炎性物质、肺部局部实变等[2]。小儿气道较为狭窄, 检查依从性不高, 导致临床检查工作受到一定阻碍, 随着支气管镜检查技术的发展革新, 其具有检查范围广、易插入、安全性高等优势, 对肺炎患儿较为适用[3]。有学者研究表明, 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给予支气管镜检查后, 便于及时明确病情, 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等治疗的疗效显著, 帮助患儿改善临床症状[4]。为此, 本文选取26 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 旨在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辅助治疗的效果, 详情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至本院就诊的26 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13 例。对照组男8 例,女5 例;年龄2~8 岁, 平均年龄(4.52±1.32)岁;病程3~8 d, 平均病程(5.63±1.20)d。实验组男7 例, 女6 例;年龄2~7 岁, 平均年龄(4.62±1.40)岁;病程3~9 d, 平均病程(5.70±1.1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符合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判定标准, 获得明确诊断;③年龄2~12 岁;④对支气管镜检查可耐受。排除标准:①精神与神经疾病患儿;②有药物禁忌证患儿;③采取过其他治疗方式患儿;④严重脏器功能受损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止咳、平喘、退热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辅助治疗:术前0.5 h 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阿托品0.03 mg/kg 进行麻醉前诱导, 之后给予2%利多卡因2 ml 麻醉5 min。选择仰卧体位, 持续给予患儿吸氧0.5~2.0 L/min, 依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支气管镜, 将纤维支气管镜经鼻腔置入病变部位, 吸出气道内分泌物, 并依据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给予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肺泡灌洗,之后经支气管镜操作孔道注入2 mg的布地奈德混悬液,依据患儿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灌洗次数, 将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与病理细胞学检查。两组均在治疗7 d 后进行疗效评估。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体温正常, 无肺部阴影, 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病情无改善甚至加剧[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抽取3 ml 外周血, 离心处理后对其WBC、血清PCT、IL-6、TNF-α 进行检测。④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水平, 包括CD3+、CD4+、CD8+、CD4+/CD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比较实验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WBC、PCT、IL-6、TNF-α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WBC、PCT、IL-6、TNF-α 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实验组WBC、PCT、IL-6、TNF-α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CD3+、CD4+、CD8+、CD4+/CD8+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CD8+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比较( ±s, d)

表2 两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比较( ±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 退热时间 咳嗽缓解时间实验组 13 12.30±2.63a 3.12±1.20a 5.16±1.33a对照组 13 15.25±3.12 5.22±1.54 7.42±1.63 t 2.607 3.878 3.873 P 0.016 0.001 0.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WBC(×109/L) PCT(ng/ml) IL-6(pg/ml) TNF-α(fmol/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13 15.75±1.63 7.63±1.52ab 224.30±45.63 88.36±25.13ab 64.15±17.58 31.23±10.52ab 122.36±22.50 45.63±10.52ab对照组 13 15.70±1.58 9.63±1.46a 223.96±45.15 112.60±26.48a 64.10±16.85 45.20±12.30a 122.48±22.40 56.28±10.52a t 0.079 3.421 0.019 2.394 0.007 3.112 0.014 2.581 P 0.937 0.002 0.985 0.025 0.994 0.005 0.989 0.016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13 54.63±3.25 62.36±3.22a 26.20±2.63 35.44±2.52a 28.63±2.45 24.63±2.45a 0.92±0.06 1.43±0.15a对照组 13 54.28±3.16 57.89±3.16 26.40±2.53 30.48±1.69 28.75±2.52 27.58±2.66 0.90±0.05 1.10±0.12 t 0.278 3.572 0.196 5.894 0.123 2.941 0.923 6.194 P 0.783 0.002 0.845 0.000 0.904 0.007 0.365 0.000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一类间质性肺炎, 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较为严重, 支气管、肺部炎症反应异常, 可能导致细支气管炎、肺不张等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 病情会继续发展, 使得患儿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6,7]。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传统的治疗方案, 具有抑制病原菌复制等作用, 帮助患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 但许多学者研究表明, 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上述抗生素治疗后, 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 容易引发耐药性, 无法及时将患儿气道阻塞病变有效解除, 需结合其他方式进行治疗, 帮助患儿改善病情[8,9]。

支气管镜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历史悠久, 随着近些年来支气管镜技术的发展革新, 受到医学工作者的关注与认可。支气管镜类型包括柔性与刚性两类, 柔性包括纤维、电子、荧光支气管镜, 其中纤维支气管镜利用玻璃纤维为主导, 组成光波导系统进行检查;刚性即为硬质气管镜, 包括Jackson 式、Negus式、Hopkins 内径的支气管镜[10]。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患儿采取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辅助治疗的效果较佳。当机体受到病原体侵袭时, 表现为炎症水肿状态,气管管腔直径缩小[11]。随着炎性分泌物的递增, 肺部累及较多的分泌物, 若单纯给予抗生素治疗, 则较难将药效直达病灶,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模式利于将临床症状有效改善, 解除气道阻塞病症, 改善炎症状态[12]。支气管镜检查还有利于对症干预, 若为了及时清除累积的炎性分泌物, 提高引流通畅性等, 取样后给予实验室检查, 便于及时明确病原体, 分析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情况[13]。

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较严重, 身体恢复时间较长, 治疗难度较大, 若连续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 d 后, 对病情进行观察后仍然不见改善, 则可能导致较多的并发症[14]。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加入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辅助治疗, 对影像学变化情况观察后得知,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 分析其优势主要包括:①纤维支气管镜的置入便于直达病灶进行肺泡灌洗, 从而将病原体及时清除, 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 及时发现是否存在其他呼吸系统症状[15];②给予生理盐水灌洗可及时消除局部炎症, 生理盐水具有高渗性, 利于及时改善病灶局部血流供应状态, 随着血流供应的递增, 从而提高抗生素类药物的治疗效果[16];③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辅助治疗能将局部毒素含量降低, 改善持续发热状态[17]。

WBC 水平便于有效反映出感染情况, 一旦机体受到支原体感染, 将会诱导巨噬细胞合成并分泌出PCT,导致PCT 含量异常递增, 临床根据该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 随着PCT 水平的递增, 感染程度越显著[18]。患儿感染后, IL-6 水平异常递增, 该指标是参与免疫应答的一类重要检测指标, 对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患儿体内的Th17、Treg 细胞亚群失衡, 激活IL-6 信号通路, 导致指标水平递增, 随着患儿身体的恢复, IL-6 水平逐渐下降[19]。肺炎支原体感染后, 体内将会出现较多的TNF-α, 其免疫调节、抗感染等效果显著, 对该指标水平进行实验室检测, 从而了解患儿病情发展程度[2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实验组WBC、PCT、IL-6、TNF-α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干预措施利于减轻炎性反应, 短时间内消退患儿炎性症状, 及时恢复身体健康。T 细胞亚群属于免疫功能指标, 临床上对该指标进行检测, 利于了解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情况, 指导后续的临床治疗, 患儿以CD3+、CD4+、CD4+/CD8+水平降低、CD8+递增作为免疫功能指标表现[21]。本次研究结果得知, 治疗后, 实验组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CD8+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实验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显著, 由此可知, 支气管镜下检查模式利于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 随着支气管镜的发展革新, 便于妥善解决小儿气管狭窄等问题, 对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辅助治疗可改善患儿炎症状态、提高免疫功能, 促进身体早日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灌洗支气管镜肺泡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